网络流行语“打脸”的适应性调整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网络流行语“打脸”来源于短语“打X的脸”,它在被人们不断使用后,经隐喻与转喻的机制发展,获得了新的意义。其用法经历了适应性调整,从部分推论性发展到评价性、总结性,最终使“打脸”从具有动词性的否定、批判行为,发展为对否定、反转对象的贬义评价与总结,蕴含质疑、否定、讽刺意味。文章以“打脸”常出现的反转语境为基础,分析网络流行语“打脸”的意义与用法的发展与变化。(剩余413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