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贫困及其纾解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近年来,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日益突出精神贫困容易让他们滋生惰性心态,缺乏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以致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赌博活动不能自拔,甚至出现悲观厌世和仇视社会心理,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马克思对精神贫困这一现象进行了详尽剖析,进而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反精神贫困的思想,该思想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对精神贫困概念的界定、对精神贫困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的分析,以及对脱离精神贫困路径的阐释。(剩余4841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