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影月报

剧影月报

2024年03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剧影月报》创刊于1959年,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主办的艺术类双月刊,是展示当代中国戏剧影视生...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剧评

山河日新 英雄不朽
锡剧《董存瑞》《刘胡兰》《英雄儿女》分别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2024年3月在紫金大剧院首演。至此,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历时6年创排的“英雄三部曲”已全部搬上戏曲舞台,这是该团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
阿尔茨海默肢体剧《笑忘书》中关于老年疾病的书写
阿尔茨海默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化性疾病。当病情恶化,患者会出现包括语言障碍、情绪不稳、无法自理等认知和行为问题。由伦敦国际默剧节、The Place和南山公园共同委约作品《笑忘书》(the natur...
传统剧场的沉浸式舞台演出
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为响应国家关于学习战斗英雄精神的号召,音乐舞台剧《英雄杨根思》在荔枝大剧院成功演出。这部作品成功地将视听艺术与舞台艺术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种沉浸式的舞台体验。从舞台美术角度来看,主创团队运用了转台技术,...
舞台上的红与白
《蝴蝶梦》传奇出于《醒世恒言》卷二及《今古奇观》第二十回《庄子休鼓成大道》。传奇以庄周得道,遇新孀扇坟,以便改嫁,庄周因此回家试探自己的妻子“田氏”的贞淫为主要情节:庄周伪装病死,成殓后幻化为楚王孙,将老蝴蝶和小蝴蝶幻化作苍头和书童,前去祭...
浅析民族歌剧《柳柳州》中“唐月”的人物塑造
民族歌剧《柳柳州》作为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对主要角色唐月的精心塑造。唐月这一角色,作为唐代女子的代表,以其聪慧、重情重义、忍辱负重的形象深入人心。本文旨在探讨该作品是如何通过唱词分析、演唱设计和形体表达等艺术手段...

影视窗

做大片如烹小鲜
大型系列纪录片《南京长江大桥》为纪念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五十周年而创作,全片共五集,每集30分钟,2018年12月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播出后,引起很大关注,并获得第23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广电总局十优纪录片、广电总局优秀撰稿...
《人世间》中平民视角融入情感价值的叙事分析
《人世间》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影视作品,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等倾力打造。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北方某省会城市“光字片”区,周姓一家的生活故事在此展开。周志刚投身“大三线”建设,长子周秉义成为知青,长女周蓉远走贵州,...
传统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社会教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等,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的文化、历史早已是每个中华...
网络狂欢视域下短视频情感动员及传播研究
基于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的内容消费模式,网络短视频正在借助互联网“病毒式”的传播模式,不断扩大其影响力,重塑着我们看待生活、感受生活的方式。《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其中...
黑色电影中家庭伦理的缺失:以1941—1958年美国黑色电影为例
作为诞生至今影响深远的类型,经典黑色电影在经济危机、女权主义运动和战后动荡的背景下,从硬汉派侦探小说中获取灵感,多以一桩罪案展开叙事,融合德国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用光影艺术塑造晦暗阴沉的画面,而中产阶级的普通男性主人公和貌美危险的蛇蝎美人之...
简析电视剧《繁花》中的剪辑艺术
《繁花》犹如一朵艳丽的花朵,绽放在大众眼前。通过精巧的叙事镜头组合,它将商战背后所蕴含的文艺内核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宝总的旁白如同轻柔的微风,穿梭在故事的脉络之中;抽帧技术打造的流动影像仿佛带领观众穿越时光,回味无穷。无处不在的时间字幕让我...
实验的魔术:小国纪录电影初探
影像史学(Historiography)的边缘化概念“痕迹”(Trace)探讨了实验纪录片的历史重塑作用。雅克·朗西埃和玛琳·沃尔伯格的记忆序列论和消失的存在概念可以解释实验纪录片与传统纪录片的不同之处,进而通过个体符号...
浅析诺兰版《蝙蝠侠前传》系列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电影作为近年来屡创票房佳绩的一类影片,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类题材。电影并不是漫画,篇幅所限注定了它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里囊括漫画中尽可能多的信息,在符合原作设定的同时加入合理的导演构思,让影片有了在艺术表现上对漫画进行解读的空间。...

戏剧论坛

文旅演绎形式下大型地方史诗剧的多元化解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两年,各地的文旅产业迅速火爆,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各地的文旅部积极制定工作格局,湖南文旅也不例外。《天宠湖南》于20...
莆仙戏海外传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浓郁的宗教信仰以及独具莆仙特色的兴化方言是维系莆仙华侨之间的精神纽带,祭祀神灵的宫庙也成为莆仙人延续传统、传承莆仙文化的中心。活跃于宫庙中的莆仙戏演出成为莆仙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莆仙戏的海外传播通过乡音联络乡情,...
数字戏剧领域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仿生人设计的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数字戏剧场景虚拟空间的设计与数字仿生人的应用。通过研究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在数字戏剧中的应用,可以拓展戏剧表现的边界,提升观众的沉浸感和参与感,丰富戏剧创作的形式和表现手段,为戏剧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
西洋管弦乐队伴奏在地方戏曲中的运用
艺术的发展反映时代特征,都是时代的作品。任何艺术形式的变化都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传统戏曲在跟随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戏曲的内容、表演形式、戏曲伴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在其中增加了更多与现代生活与审美相符合的内容。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西洋...
一曲人鹤共舞的天地交响
音乐剧《归》由盐城市歌舞剧院上演,是一个环保题材的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创作由于限制较多,往往过程会比较艰难,在《归》的创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难题,也收获了很多。 《归》剧的故事很简单,从小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保护区)长大的姑娘雪迎发现自己...

艺术实践

皮影戏人物形象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皮影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服装设计师积极借鉴皮影戏的形象特征和精髓,将其融入时尚设计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也体现了创新的时尚理念和审美追求,赋予了服装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论艺术形象塑造过程中戏曲表演技巧的重要性
戏曲,作为中国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在戏曲表演中,艺术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演员与观众情感沟通的桥梁,更是展现戏曲艺术魅力的核心所在。戏曲表演技巧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戏剧演出...
马季与男女相声发展新局面
女相声演员和男女相声是近年来相声界热议的话题,关于“女性是否可以说相声”“男女相声向何处发展”的讨论此起彼伏。相声从清末产生之初,就一直有女性从业者参与,她们在困境中前行,为相声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开放后,马季先生作为相声的领军...
戏曲舞台中音响的技术与艺术初探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音响”这个概念。戏剧院团一般会称之为“效果”,其职能首先是模拟自然界、生活情景的声响(例如:风、雨、雷电、汽车、爆炸等),其次才是对演员和乐队声音的放大。随着当代戏剧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与舞台的整体效果呈现日渐丰富...
做个“矫情”的演员
生活中矫情的人,往往不受人待见:因为凡事过于较真、钻牛角尖,遇事不达到所期望的程度,誓不罢休,给人有强迫症的感觉。有人劝解矫情的人说:凡事认真与不认真一目了然,认真与非常认真区别不大。很有道理!做事既要认真负责,又要有灵活的方式方法,化繁就...
“气”与“韵”在古筝演奏中的具体运用
古筝演奏中“气”与“韵”至关重要,两者共同构成了古筝音乐的灵魂,“气”多指演奏者传达出的生命力和情感强度,“韵”关乎音乐的流畅性、连贯性以及艺术表现的深度。在实际的古筝演奏中,优秀的古筝演奏者能在感知音乐“气”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对不同乐曲“...
浅析唢呐二重奏《欢天喜地庆丰收》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
《欢天喜地庆丰收》是由笔者与父亲李明于2021年6月为参加徐州唢呐大赛共同创作、演奏的一首唢呐二重奏乐曲,曾参加2022年首届长三角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大赛并荣获金奖,2023年其改编的器乐情景剧荣获“金画眉”儿童戏剧展金奖。此曲以唢呐独特的音...
浅谈小号号嘴对高音演奏的影响
小号高音区演奏一直是小号演奏者需要攻破的重要演奏难题之一,演奏员在使用不同型号、不同样式的号嘴演奏高音音区时有不同的感受,本文章旨在深入分析小号号嘴对小号高音音区演奏的影响。各个型号的乐器,号嘴的杯口直径、杯口边缘、杯口深度和内孔等都可能成...
《牧民新歌》创作及演奏技巧分析
自20世纪中叶起,竹笛艺术取得了巨大发展,众多优秀艺术家涌现。简广易在刘森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创作出多部优秀作品。他的《牧民新歌》融合南北技巧,对竹笛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将深入分析该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特征和演奏...
浅谈琵琶基本功的训练
中国民族乐器大体分为吹管乐、弹拨乐、拉弦乐。琵琶、二胡、唢呐是民族乐器中的三大难乐器。琵琶是弹拨乐中最难的乐器,它的演奏技巧纷繁复杂,又被称为民族乐器之王。对于演奏琵琶来说,良好的基本功练习是不可忽视的。“功”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指时间,即日...

梨园茶座

雅俗共赏:滑稽戏的艺术魅力
早在20世纪30年代,海派文化就已从吴越文化和欧美风尚的融合中出现,是当时上海“兼容”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在海派文化体系当中,滑稽戏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融合了地方特色和喜剧文化,在西方喜剧的影响下,涌现出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剧目作品。时至...
我和敫桂英的心灵交流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六百年水磨腔声声慢,四百载《牡丹亭》绵绵长,昆曲,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历经数百年朝迁市变依然芬芳。我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小娘鱼,从小就生活在粉墙黛瓦小街小巷,甜糯悠长的昆曲就如悠长的河水滋润了我,...
浅谈戏曲表演中的眼神
戏曲表演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其内涵的丰富程度常常依赖于对各种不同角色的深刻塑造。在舞台上,每个角色都肩负着扮演特定角色的使命,而通过眼神的表达,演员能够展现出这些角色独特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小生在戏曲表演中往往用以表现有着潇洒英姿的人...
试论《燕子笺·狗洞》中的昆丑表演
《燕子笺·狗洞》出自于明朝剧作家阮大铖《燕子笺》的第三十八出《奸遁》。《燕子笺》全本昆曲演出已失传,仅存《狗洞》《看画写笺》两折。阮大铖的《燕子笺》以其深沉的文化意蕴和高超的讽刺批判,一经问世便风靡多年。尽管作者阮大铖是阉党余孽,...
我演张西梅(蕾)的感悟
《烛光在前》于2021年4月正式首演,是当年江苏省文艺创作的“一号题材”,由著名剧作家罗周编剧、著名戏曲导演童薇薇导演。该剧首演以来获得多个重量级奖项,经过不断地打磨提升,最终在2022年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斩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作为...
浅谈《龙凤呈祥》中鲁肃的表演心得
《龙凤呈祥》是京剧的传统名剧,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过江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的故事而改编的。京剧《龙凤呈祥》是一出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齐全的大戏,其中一共有三位老生,一是乔玄,一是刘备,还有一个就是鲁肃。鲁肃闯帐是《龙凤呈祥》的第十五...
柳琴戏演员的表演技艺传承与当代舞台呈现
柳琴戏作为中国戏曲中的一种传统剧种,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和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分析柳琴戏表演技艺的特点和传统,探讨柳琴戏演员的表演技艺传承与当代舞台呈现的问题,思考如何在当代舞台上进行创新呈现,如何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如何在...

艺术广角

音乐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及实践探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的乡村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如何保证有困难的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公平的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的乡村音乐教育不仅由政府、学校进行大力的改革及实施,一部分企业也充分践行社会责任...
“信仰之歌”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讲话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思想艺术解析
“少即是多”是德国建筑家密斯凡德罗的名言,他倡导去除建筑中的复杂装饰,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筑的美感与功能性。“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在当今艺术领域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各种类型的艺术,致使现代社会中的多方面走向简约风格。它强调通过简单的形式...
源自佛教的“咣咣书”
山东落子,这一源自山东省的民间曲艺,亦被称为莲花落或莲花乐。其历史可追溯至佛教法事活动,初为僧侣化缘时所唱的曲子,用于宣扬佛教教义及表达对人们的感谢。 早在隋末唐初的《续高僧传》中,即有“落花”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落子经历了演变。宋代《...
黄自艺术歌曲的中国性研究
黄自(1904-1938)是我国20世纪初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他一生创作了94部音乐作品,其中74首为声乐体裁,对我国早期专业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4年起,黄自先后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和耶鲁大学学习作曲,并于192...
艺术资源的符号转换:汉服艺术价值传播的审美新变
汉服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承载了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艺术符号,积淀着丰富的民间传统与精神内涵。从艺术价值传播及审美的视角,选取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儒家与道家的艺术价值观、服饰仪式化表达等几个分析维度,总结汉服艺术符号的传...
探索艺术专业与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
组织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和新路径,也是新时代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与责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立足于艺术专业的独特视角,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
宋代茶馆艺术的经营与管理模式探究
唐代以降,出现了茶馆的雏形,至宋,大街小巷,茶肆林立。宋代的茶馆不再只单一地售卖茶水,而是讲究经营与管理艺术,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行会组织,其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运行机制都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基于此,本研究将在艺...
引领文化新风尚 渲染别样“夕阳红”
目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到来,“老龄化”已然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2022年国务院出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规划》共39条,鼓励老年教育机构开展在线老年教育。目前,...
“甘宅雅韵”演艺项目刍议
在国家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博物馆旅游业的背景下,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以整合资源为基础,联合打造的“甘宅雅韵”演艺项目,是南京文博旅游中非遗资源与文创产业有机融合的范例。“甘宅雅韵”演艺项...
席勒“游戏说”视角下的青少年团体音乐活动创设研究
席勒的“游戏说”,作为一种美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席勒认为,游戏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它让人在放松、平衡、自由的状态中,展现内在的生命力,实现精神的自由与和谐。 游戏状态中,人的自由与和谐的理念...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演奏技巧与乐句处理
莫扎特共创作19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都具有浓浓的、独特的古典音乐风韵。想要演奏得尽善尽美,演奏者需要有足够的“技术”。为此,研究其作品的演奏技巧和音乐上的处理,领悟伟大作曲家作品中比比皆是美妙之处和惊人的东西是很有意义的。正如伟大的钢琴教...
艺术歌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平衡技法
为声乐演唱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艺术歌曲是我们每位声乐学习者的必修课题。以罗伯特·舒曼的声乐套曲《桃金娘》中的第三首——《Der Nussbaum(核桃树)》为例,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品质与内涵,成为歌曲中的精粹,在一度创作时,作曲...

艺术教育

歌剧经典唱段的声乐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也逐渐增多,歌剧承载着民族艺术的历史传承与时代进步,其表演形式与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创新。将民族歌剧经典唱段融入声乐教学,能够使学生接受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其声乐技巧与表演能力。本文从歌剧经...
古典音乐在高校情感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音乐能够传递和表达特定的情感体验,其独特性在于其可以跨越语言的界限,打动不同听众的心灵。无论是和声的丰富变化、节奏的跳跃,还是旋律的升降,都有着人类情感的投射与倾泻。音乐能够引...
中国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研究
中国红色音乐文化是以红色文化内容为主体而设定的音乐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群众心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红色音乐文化产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容上主要传递爱国主义精神、歌颂爱国时代英雄,对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坚定革命信念、团...
探索“双向价值”:“新文科”视域下高等舞蹈教育研究
“新文科”概念由美国西拉姆学院于2017年率先提出,将其核心要义阐述为“实现学科重组,将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之中,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打破专业课程界限从而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1]。“新文科”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音乐审美教育哲学与音乐实践教育哲学初探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首先提出了“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即用“听”的方式去作为实现音乐教育教学成果的途径。雷默是受到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的启发,才提出了绝对表现主义美学观点,并以绝对表现主义为基...
艺术类院校体育与艺术教学协同管理机制研究
艺术类院校以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艺术表达,艺术形象思维等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主要任务,注重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教学模式强调“从创新中学习”,“从实践中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其中包括实践教学,工作坊和坊间交...
现代化视角下的美育与跨学科教育融合实践
在现代化教育视角下,学科融合被提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学科融合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交叉,通过整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
美术学中的艺术欣赏教育探讨
艺术中美的价值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文艺永恒的价值。他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正是本研究的根...
思政元素在音乐课堂的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以红色艺术作品的形式融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影响,是实现思政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以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为例,该作品是我国红色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文艺作品之一,兼具...
二胡的教育与发展研究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之一,其教育与发展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二胡教育的历史演变、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二胡艺术的持续繁荣和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二胡,这一非常有特色的中国弦乐器,以其独特的...
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舞蹈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
美育是一种以美的养育和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过程,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美学意识,提升其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美育关注的不仅是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对社会、文化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表...
艺术类高校融合人工智能开展美育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时代变迁,美育教学在高校教育环境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个别艺术类专业,而广泛影响到众多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成为全方位、多角度、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美育教学不仅关乎构建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综...
艺术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双高”计划,落实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艺术高职院校的音乐表演类的教...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渗透
中国作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因此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内涵。但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进入了快节奏的生活,民族民间文化逐渐被现代化冲击,越来越多令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民间文化正日益式微。近年来,社会掀起了复苏民族民间文化...
江西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高校美育的影响
从中央到地方,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的重要性已经在相关文件中得到了体现。2015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将美育工作纳入了教育全局,彰显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核心地位。到了2024年,教育...
美育视阈下高职院校中国古典舞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美育政策的深入推进,美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日趋凸显。尤其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美育的融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审美能力。 一、高职院校中国古典舞美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职院校中国古典舞美...
小提琴集体课教学中音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
小提琴是一种优美动听的管弦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使其成为古典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小提琴的学习并非易事,需要学习者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练习习惯。传统的一对一小提琴教学模式虽然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指导,但是相...
黄梅戏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黄梅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应用较少。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黄梅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以期更好地推广黄梅戏文化。音乐教育...
故事教学法的钢琴集体课设计策略研究
我国的幼儿钢琴教育发展迅速,广大父母培养孩子学习钢琴已经成为一种潮流。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生性活泼可爱,常见的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对他们钢琴启蒙教育来说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每一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幼儿更是痴迷于故事,因此笔者借鉴“故事教学...
新课标视域下的舞蹈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探析
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设置上提到:“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该表述则意味着舞蹈被正式列入课标,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课程中,成为“新三科”...
探索少儿声乐教学的新策略
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升,人们对精神世界以及审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家长对子女的艺术教育启蒙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声乐,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有的属性,受到了更广泛的瞩目。少儿声乐教学,是声乐教育的基石,对于从...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6.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剧影月报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剧影月报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