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风

雨露风

2024年08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雨露风》系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管主办、青海雨露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文学类期刊。自2003年创办以来,《雨...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摘文萃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散文天地

南瓜粑粑度饥荒的日子
岁月荏苒,往事悠悠,那段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湘北农村的记忆,如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在心中渐渐清晰起来。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南瓜粑粑成了乡亲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食物,更是那段艰难岁月中温暖人心的记忆。 记忆中的南瓜粑粑...
因好奇出发,因热爱坚持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众说纷纭。面对陌生世界中的无限未知,人们因为好奇而启程,但支持着人们前进的永远是内心深处最深沉的热爱。 好奇心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正如蹒跚学步的幼儿,面对世界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会在泥土中打滚,感受泥土的芬芳;会出神地盯...
冬之韵
凛冽的寒风,把晚秋残存的那点余温吹赶得荡然无存,冬天来了,整个世界进入了冬的怀抱。一切都披上了冬的色彩,一切都烙上了冬的痕迹。 你听,飕飕的西北风吹过屋顶、树梢,淹没了亢奋的鸟鸣,惊醒了熟睡中的孩子。你看,花草未谢先萎,树丫柔嫩的肌肤变得干...
舌尖上的记忆(二题)
吃酒 要问我们这些“60后”儿时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吃。而吃,小时候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跟着大人去吃酒。在我们这儿,吃酒,就是现在说的吃酒席、吃席、赴宴等,而不仅仅是去喝酒。我们苏北盐阜这一带,“盐城八大碗”全国有名,虽然它...

诗歌展台

咀嚼(外三首)
咀嚼 那天 我喝了几杯酒 试着咀嚼压力 压力像一块僵硬的石头 时间一点一点地从我身边流过 路边野草疯长,一直嘲笑我 我顺手捡起 气愤地将石头扔向远方 所有的野草都让路 我笑了 大地之灯 夏天的夜晚很闷热 一点都不安静 知了猴仍拼命地钻出地面...
中国白鹭之乡
中国白鹭之乡——防城港 白鹭啊,每当你向长江以北振翅翱翔 我都会在春天的路口久久地张望 每当你飞向彩云之南 那满目秋空,都是我默默的惆怅 百代千年你的先祖就这样 南来北往寻求着温暖的阳光 望着你的影子,循着你的声音 拾起你抖落的羽毛坐标 穿...
景歆的诗
海上日出 旭日初升跃海鳞,染红天外几层云。 金光道道穿秋水,销尽星寒又是晨。 栀子花 晨曦凝露起香风,雪涌枝头碧叶丛。 朵朵清凉平暑气,柔情闪动翠微中。 竹筏碧溪 荡起竹筏碧水间,群峰叠嶂鸟鸣喧。 一篙驶过白云碎,身在清溪影在天。 早安 冬...
完整一场四季
阳光倾盆,呱呱坠地 许愿着完整一场四季 春来,花开万里 望向四周,目光所及皆是暖意 鲜艳着奔向远方 我双脚腾起,随风而去 夏至,炽热当头 头顶烈日骄阳 脚下大雨雷鸣 我徘徊不已,无处躲避 秋日,落叶满地 风声乍起,四面寂静 一片叶是否该回归...
刘雷鸣的诗
旅怀 芦荻萧然满目愁,霜侵枫叶锁清秋。 孤舟朔日回家梦,渔父晚钩西月楼。 一夜雪飞花已尽,三觞酒饮旅怀休。 故居杨柳应犹在,诗未吟成泪先流。 雪松 慵倚池亭观翠萍,雪侵松树不堪听。 直端苍劲寒霜立,方显坚贞真性灵。 题诗后 胸怀文骨笔飞霞,...
马茂广的词
燕归梁·寒云满山坡 瑟瑟凉风落酒卮。寒云满山坡。 江洲作别了无期。凝情立,影如痴。 月残枫冷,亭皋夜阒,心事老难支。 阳关一曲眼迷离。空惆怅,鬓成丝。 菩萨蛮·回首空痴绝 断桥几许伤情又。风荷曲院苏堤柳。 长记落花天,幽...
追梦人(外四首)
追梦人 深夜的星,闪烁着无言的密语, 如流浪者般的我,走在追梦的路上。 城市的霓虹,是否懂得我的迷茫? 破晓的曙光,洒下希望的种子, 在风中摇曳,等待破土的那一刻。 每一个梦,都有它的方向, 哪怕风雨交加,也不曾放弃前行。 那些泪水与汗水,...
寄小丘后墅主人(外五首)
寄小丘后墅主人 杂花野草绵,蚊蚋瞬飞天。 莽妇频嗤笑,游人顿入玄。 登丘倚树色,临水渡斜船。 扫净茅檐垢,相携归故渊。 禁爆竹令有感 街喧雾化形,枝颤伴银铃。 桂树无烟垢,雪花生墨屏。 年年十五夜,今可见辰星。 灯彩足娱目,噼啪莫再听。 行...
远方(外二首)
远方 水回归稻田 水性归于种稻谷的人 木回归土地 木性归于山林 我是一个女人 走在回故乡的路上 走,走,走 期待走回去 走回去,回到母亲的子宫 手舞足蹈地再一次来到这个世界 那时我就是一个男人 故乡 只要手捧一束油菜花 我就会回到故乡,回到...
致青春(外三首)
致青春 青春是一辆疾驰的列车 满载梦想和年华 飞抵郁郁葱葱的远方 青春是一条流淌的溪 从山里出发 蜿蜒逶迤 只为奔向宽阔的大海 青春是一首激昂的歌谣 跌宕起伏的弹奏 绽放每个瞬间的精彩 青春是一轮喷薄的朝阳 给予大地的是生命 留给世界的是...
杨伟平组诗
春的烟火与清欢 春的足迹见于清明 一股暖风的迅疾正从眼底袭来 心肺舒展如鹅黄飘逸的柳枝 春水荡漾的涟漪水蛭般粘着柔情 如诗的山峦点缀娇小的羔羊 梦境和期待接近草原 骆驼刺养活动物以后 春风入骨成为草原之上生命的不朽 或者家或者巢或者穴或者窝...
黄昏曲(外三首)
黄昏曲 风俯卧,地平线沉默 昔日拨弄琴弦的群鸟消失在云天外 湖水如血,似不灭的西部山火 燃烧着贪婪 梵高涂抹的黄昏恋 如撕碎的油彩,在云里缱绻 钟声响起,回忆深沉 牵动晚归老牛低沉的鼻音 山峦匍匐,芦苇深处隐约一曲 渔歌,消散了千年涟漪 芦...
李岩的诗
口语诗·雄鹰展翅 栏目主持 马非 松树林岁末一景 烟酒超市台阶上 横躺着一个穿黑大衣的男人 躺下后 又戴上口罩 我不知是醉汉 还是懒汉 也不知他头上方的 塑料袋里 装着馒头还是包子 我用手机拍照时 旁边小四轮上卖葱和鸡肉的 ...
冯冯的诗
前面的叶子 穿橙色环卫服的老人 用长杆夹 捡人行道上的叶子 落地即衰老 晨光早早来人间照耀 那些叶子接住我的目光 像爱不会很快结束 老人夹起一片扔进工具车 他不停地夹 身后涌来更多的落叶 它们穿过我 跑到老人前面聚集 希波克拉底誓言 陪闺蜜...
睡前集·然后
口语诗·群星闪耀 栏目主持 马非 一百年前 哲学家在持续 关注枯燥的事 心理学家在分析 日常的那些小心思 文学家在为 世界的分崩离析 忧心忡忡 然后呢 都睡着了...
和小外孙一起坐在家门口看雨
​小家伙 ​紧盯着半空 ​眼神里 ​充满了好奇 而​我这老家伙 ​已看过 ​半个多世纪 ​的人间风雨 ​早已见惯 ​不稀奇了...
五一节
我正下楼 遇到小区清洁工 正提着墩布 上楼打扫 我打招呼说 五一也不休息 我以为她会 幽默地说 劳动过节最光荣 结果她说 不让休呀...
抵达
这是母亲现在的家 秋收后还未翻种的田地里 一座小丘 环绕四周的纷乱脚印已经不那么深了 原先烧过的纸钱 应该被后来的风雨捎去了一些? 旧的灰烬 迎来一团新火 火苗幽幽漫舞 因此我手中的木棍烧着了 一支小小的火把 在我和父亲之间燃烧起来 毫无疑...
乡村史
三十年前 我的乡村 有过乌鸦集体死亡的事 那一年 村里人学会了沉默 几个老者 又巫师一般地 告诫我 永远不要去追问真相 你要远离 带着谶语的东西 打那以后 关于大地和天空的事 我就再也没有问过他们了...
又写母亲
与母亲节无关 是写到苏东坡 被贬惠州 问屠户要羊脊骨 想起母亲当年 向肉铺要猪大骨 名闻天下的苏学士 可以免费得到 以解嘴馋 我的母亲 需要扔下几分钱 来保证一家人的营养 苏学士因此找到了 羊蝎子的吃法 我的母亲发明了 大骨头汤炖麻食...
退休前后
退休后和退休前 确实不一样 之前做一件事 总是想方设法 要做到最好 现在,首先想到的是 这件事 值得我做吗...
诗缘
我和她的缘分 来得快 去得也快 她加我 我买她的诗集 然后 她把我删了 我觉得这样很好 很纯粹 总比 拖泥带水 僵持着 等我 买她下一本诗集 强...
瘸腿的母亲
​ ​母亲在世时 ​腿瘸了二十多年 ​她拄断过 许多根木质 和竹制拐杖 ​唯独我这根 骨肉做的 ​一直没有断...
奶香
五年前,在昆明大板桥 我与哺乳女婴的少妇同坐在一架马车上 那天夕阳西下,霞光照着我们 侧望远处的袅袅炊烟 心底有股暖流蔓延 那一刻,我以为 我和她们是一家三口...
在布鲁塞尔圣休伯特拱廊
我朝着 扁形雕像 拍照的时候 她的脸闯了进来 她笑着 蹲了蹲 回头对我说 听不懂的话 比画着拍照的样子 我拒绝了她的善意 但我记住了 我分不清 是比利时 还是法兰西的 她的笑脸...
时间啊时间
按下时间倒车键 来到1957年 呱呱坠地的我 嫩滑,入口即化 再按时间前进键 我已是一坨 蒸不熟煮不烂 的老牛肉...
手机人
我和他面对面 在同一个办公室 他微信发了一条 信息过来 我回了他一条 如此循环了 几分钟 办公室里只有 “嘟嘟”的声音 我们都没说话...
童年往事
​ ​女民师上课 ​常常把孩子放在讲台上 ​孩子哭了 ​她就让我们写字 ​自己别过身子 ​偷偷给孩子 ​喂奶 ​这一幕 ​我记忆犹新...
12岁
我做英语阅读题 文章说 一个12岁的美国女孩 能用可食用材质做环保塑料瓶 我再看看自己 一个12岁的中国女孩 能做的事情 只有写卷子...
羞耻
同学来月经 找我借卫生巾 我大大方方给了 她却遮遮掩掩 小跑去厕所 我突然发觉 我的好意 成了一种羞耻...
老鼠
在矿工眼中 老鼠绝不是 人人喊打的东西 而是吉祥物 在矿井深处 有其出没的地方 就是安全所在...
谪仙人
贺知章这老头 是令人尊敬的 并非因为他的诗 而是因为李白 看出李白 仿佛“谪仙人”的 恐怕不止贺老头 这一个人 但能够说出来的 也就他一人耳...

文学评论

拉康镜像理论视角下女性自我身份的构建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主体的认知和成长是在与他者的相互联系中产生的。主体只有通过“他者”这个象征性的语言介体才能成为具有社会功能的人,同时主体是他者的他者。日本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的小说《一个女人》的女主角早月叶...
文学视域下西王母形象演变探究
西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古老神灵之一,也是民间信仰中王母娘娘的原型。西王母作为传说中的神灵,其在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共经历四个阶段:原始神话中的兽形、发展阶段的人形、神仙道术下的女仙形象以及广为人知的王母娘娘的形象。对西王母文学形象演变...
《玫瑰的故事》中的女性主义景观
暑假热映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依托质朴而自由的现代剧情框架,将“女性爱情观成长”[1]作为核心叙事线索,将剧情与当下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讨论女性主义这一社会热点话题的同时,塑造了“玫瑰”这一鲜明的大女主形象,既体现出了...
解读刘亮程散文《一个人的村庄》里的“孤独”
作为西部当代著名作家,刘亮程在20世纪90年代以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引起广泛关注。散文书写的发生地是西北边陲新疆的一个孤独偏远的村庄,院墙、风、虫、草、木、驴等一些具体而微小的事物是其反复描摹、细致刻画的对象。《一个人的村庄》和他的小说《...
找寻现代性之下的精神家园
外界的变动无常正如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所言:“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1]大多数作家的任务是在这变动不居的世界里去寻找那一份永恒性。边地文学在讲述磅礴大气或细腻温情的故事时,也常带着这样...
《小城三月》中翠姨的成长与鞋的关联分析
《小城三月》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书中曾提及不少流行物件,其中就包含两次关于鞋的描述,一次是绒绳鞋,一次是高跟鞋。通过分析这两次描写,可以察觉到翠姨在“我家”的成长,这种成长是心理上的,也是思想与行为上的。探究其背后的动机与成因,将会...
《雾都孤儿》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雾都孤儿》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描述孤儿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悲惨身世和遭遇,展现了19世纪伦敦社会底层生活的残酷现实。文章旨在探析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启示,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具...
论赵翼对云南风景的书写
赵翼,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二十九年中进士,历任广西镇安府、广州知府等职,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著作颇丰,著有《廿二史札记》《檐曝杂记》《瓯北集》等。嘉庆十五年,赴鹿鸣宴,赏三品顶戴。其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称“乾隆...
从《江口》看日本读本小说对明代通俗小说的接受与变异
江户时期,江户幕府的奠基人德川家康以文教治天下,推动了汉学的发展,中国白话小说的传入也为日本文坛打开了新思路,读本小说由此进入读者视野。都贺庭钟吸收借鉴了“三言二拍”的文类文本特点,创作了《古今奇谈英草纸》《古今奇谈繁野话》和《古今奇谈莠句...
乡土中国新气象的书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土地是历代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土地常被赋予“母亲”“哺乳”等象征意义;在神话传说中,土地是盘古身躯的一部分化育成的中原大地;在历史战乱中,土地往往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道教中的后土娘娘等尊神,也进一...
跨媒介叙事视域下小说与电影文本的比较研究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文字之间的相互转换,更是文字、画面等多种媒介的融合,文学作品的呈现通常更具艺术感染力和想象力;而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其影像语言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跨媒介叙事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媒...
从现代意识论《河山传》中代表群体的命运书写
贾平凹所著的《河山传》文本时间跨度几乎覆盖中国现、当代社会历史时期的精神生态,自出版以来即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探讨《河山传》如何通过其独特的人物角色塑造和叙事技巧,展示现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及其居民的命运,旨在深入解析作品的主题、角色和文体...
《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女性意识
作为一本20世纪初的作品,《绿山墙的安妮》以儿童读物的形式进入社会视野,表现出了新世纪与传统社会的交融。小说从儿童视角描绘了加拿大偏僻小岛的人情风貌,以主角的想象力展现了丰富的自然风光。作为一本成长小说,《绿山墙的安妮》并不局限于儿童的视角...
郑敏题画诗的空间叙事研究
郑敏,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作为“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其诗歌创作自20世纪40年代持续至20世纪末,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对郑敏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歌思想内涵、遣词造句、意象使用等方面,很少有从空间叙事角度进行...

历史文化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的注释研究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从古至今关于《诗经》的注本层出不穷。汉代时,出现了专门传授《诗经》的“四家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郑玄所作的《毛诗笺》(唐代孔颖达为作《毛诗正义》),宋代对《诗经》的注释以朱熹《诗集传》为首。清代也有很多优秀的注释...

教育艺术

西藏民歌中的钢琴伴奏分析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新时期,民族歌曲深受大众的关注与喜爱,为进一步促进优秀民族歌曲的发展,应当与时俱进,在其中加入现代乐器的音乐伴奏元素。传统民族歌曲主要以传统器乐作为伴奏,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氛...

语言研究

贾平凹《浮躁》中前景化语言的英译研究
贾平凹,中国当代文坛的杰出代表,陕籍作家领军人物,本土文学外译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1991年,他的首部长篇小说《浮躁》问世,随后由美国汉学家葛浩文(Goldblatt Howard)译为英文。自此以后,该英译本的翻译策略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关注...
四川达州方言派生式形容词ABB式的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探析
四川达州方言中有许多常常蕴含着“量”级观念的派生式ABB形容词,它们往往有调量或者使其意义定量化的语法意义,如重錪錪、老革革等。此外,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带有说话人肯定、喜爱、贬斥等的主观情感,蕴含着评价性这一特征。在这类形容词中,有的是A...
多维度探究文学翻译策略转变的必要性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文学翻译主要采用“归化”策略。译者常常对源文本中的陌生信息予以解释性翻译,这就可能致使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被过度诠释,从而契合读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和体验。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而言,此策略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接受度,为读者提供了...
从英汉对比差异视角透视文学翻译的传神境界
文学翻译是以精准地传达原文的韵味和意境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形式。译者若想提升翻译品质,需要深入探究英汉语言差异,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期待。译者还应在不断夯实两种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文学翻译的本质,针对不同的译文读者,呈现不同的翻译...
评价系统下环境新闻的生态话语分析
随着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广泛关注,生态话语分析随之运用在语篇分析中,发展为语言研究的热门课题。环境新闻中蕴含着多元的生态话语内容,评价系统应用于生态话语分析时,需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进行拓展,因此,文章以生态语言学下的评价系统为理论基础,以“多元...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中独特的现象,以其创新性、时效性和传播力吸引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对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进行分析。 ...

作品展台

相关杂志
  • 意林

    意林

    2025年08期
    ¥3.69
  • 读者

    读者

    2025年13期
    ¥7.00
  • 读者校园版·成长

    读者校园版·成长

    2025年08期
    ¥8.00
  • 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

    2025年03期
    ¥12.00
  • 海外星云

    海外星云

    2025年03期
    ¥5.49
  • 海外文摘

    海外文摘

    2025年07期
    ¥7.29
  • 新青年

    新青年

    2025年05期
    ¥3.69
  • 视野

    视野

    2025年12期
    ¥4.89
  • 海外文摘·文学版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5年04期
    ¥12.00
  •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5年06期
    ¥5.00
  • 参花(下)

    参花(下)

    2025年07期
    ¥10.89
  • 雨露风

    雨露风

    2025年05期
    ¥12.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雨露风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雨露风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