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探究文学翻译策略转变的必要性

——从“过度诠释,力求归化”迈向“适当保留,寻求异化”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文学翻译主要采用“归化”策略。译者常常对源文本中的陌生信息予以解释性翻译,这就可能致使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被过度诠释,从而契合读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和体验。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而言,此策略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接受度,为读者提供了入门式的文学教科书,开启了理解文学作品的大门。然而,随着文学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深入,归化翻译的问题逐渐显露,比如可能引发文化失真、原作风格受损以及读者视野受限等情况。(剩余4777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