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圆锥曲线中点弦问题的三个“妙招”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圆锥曲线中点弦问题是指与圆锥曲线的弦的中点有关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需明确中点弦的特点:(1)弦所在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2)弦的两个端点的坐标A(x1,y1)、B(x2,y2)与其中点的坐标M(x0,y0)之间的关系x0=,y0=;(3)弦AB的斜率即为直线AB的斜率k=x(y)1(1)--x2(y2).常见的解法有利用韦达定理、点差法、导数法.下面结合实例进行探讨.
一、利用韦达定理
圆锥曲线中点弦问题中的弦与圆锥曲线相交,那么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与圆锥曲线的方程有两个公共解,所以可以将弦所在的方程与圆锥曲线的方程联立,消去x或y,得到一元二次方程,便可利用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来约束变量x或y的取值范围,根据韦达定理来建立关于x1+x2、y1+y2、x1x2、y1y2的关系式,再利用中点的坐标公式就能求得弦所在直线的斜率.
例1.已知椭圆C:+=1,点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过点M(0,2)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N,且|MN|=|AB|,求直线l的方程.
解:①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AB|=2,|MN|=2,则|MN|≠|AB|,不符合题意.
②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y=kx+2,
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可得〈+=1,
消去y整理可得(1+4k2)x2+16kx+8=0,
因为Δ=(16k)2-32(1+4k2)>0,所以k2>.设点A(x1,y1),B(x2,y2),N(x0,y0),
所以x1+x2=-,x1x2=,
则x0==-,
因为|MN|=|AB|,
则=|x1-x2|,可得k=±,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x+2.
先将直线与椭圆的方程联立,消去y,即可建立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根据韦达定理建立x1+x2、x1x2的关系式;再根据弦长公式便可求得直线的斜率.
二、巧用点差法
点差法是解答中点弦问题的常用方法.运用点差法解题的主要步骤是:(1)设出弦的两个端点的坐标;(2)将两端点的坐标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中,并将两个方程相减;(3)根据直线的斜率公式以及中点坐标公式,建立中点和直线斜率之间的关系.运用该方法解题,能有效地减少运算量.
例2.若抛物线C:y2=x上存在不同的两点P,Q,且这两点关于直线l:y=m(x-3)对称,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①当m=0时,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存在P,Q关于直线l对称;
②当m≠0时,设抛物线C上关于直线l:y=m(x-3)对称的两点分别为P(x1,y1),Q(x2,y2),其中点为M(x0,y0),
则x0=,y0=;
因为P,Q的坐标满足抛物线的方程,可得y12=x1,y22=x2,
将上述两式作差可得:
kPQ=x(y)1(1)--x(y)2(2)=y1 y2=2y(1)0,
因为kPQ=-,可得y0=-.
又因为中点M(x0,y0)在直线l:y=m(x-3)上,
所以y0=m(x0-3),即-=m(x0-3),
解得x0=.
因为中点M在抛物线y2=x的内部,
所以y02<x0,可得[m(x0-3)]2<x0,
即m(-3)2<,解得m∈(-,).
所以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10 , 10) .
解答本题主要运用了点差法.先将弦两端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方程中,并将两个方程作差,即可得到有关 x1 + x2、y1 + y2 、x1x2、y1y2 、y1 - y2x1 - x2的式子;然后直接根据直线的斜率公式以及中点坐标公式求解.
三、妙用导数法
运用导数法求解圆锥曲线中点弦问题,需对圆锥曲线的方程求导,根据函数 f (x) 在点 x0 处的导数f ′(x0) 的几何意义:在曲线 y=f (x) 上点 P(x0,y0)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f ′(x0) ,来求得圆锥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f ′(x0) ,以及切线的方程为 y - y0 = f ′(x0)(x - x0) .因为圆锥曲线的切线有无数条,且切线随着 x0 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可以将中点弦所在的直线看作与切线平行的直线,据此求得中点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再将中点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中点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剩余25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