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校外教育要帮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而非忘掉自己

——访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康丽颖


打开文本图片集

低年级“占坑”才能顺利进入高年级的培训班,进了头部教培机构的金牌班就等于拿到了民办校面谈的入场券,为了一个培训班名额全家上阵“疏通”渠道……日前,热播剧《小舍得》将补习班的剧场效应和“养娃难”展现得淋漓尽致。商业化、应试化、低幼化的课外补习,已经成了当前多少家庭面前绕不过去的大山,似乎孩子的校外教育途径,就只剩下补习这一条路。(剩余4030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