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药与过度治疗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无病求医,小病大养,有的出于焦虑,有的源自无知。

现在对补药补品,人们一般都比较谨慎,不再像先前那样趋之如鹜。因为普及常识的渠道多了,人们有了基本的比较和判断,多多少少有点鉴别能力,特别是涉及钱包,那是慎之又慎。所以,补药一般只瞄准老年人。老年人关注健康,有余钱可用,在商家花言巧语下,容易丧失理智。(剩余1820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