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

2025年0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文脉中国

以图为正:聂崇义《新定三礼图》对“三礼”的图像阐释
【导读】宋人聂崇义根据东汉至北宋前的“三礼”旧图,结合前人注疏,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阐释“三礼”,编绘而成的《新定三礼图》是集大成之作。该书在结构上呈现左书右图式样,且多为一图一文,承载着绘制者统一规格、施行教化的创作意图。图像阐释扩大了“三...
刑名的悬解
【导读】王夫之援儒入道,重解庄子,将儒家思想注入《庄子·养生主》之中,对其做出符合儒家传统君民关系思想的重大改造。这一改造就形而上来讲,必然要牵涉到天人关系,但文本中并未直接描述天人关系,而是透过刑名关系与形神关系显示出来的,刑名...
“四书”中的孝道思想分析
【导读】本文以《四书章句集注》为研究文本,从何为“孝”、为何“孝”、如何“孝”这三个方面分析“四书”中的“孝道”思想。 《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系统呈现了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于“孝道”思想,四本著作中也都有所涉及。“孝”在四书中出现...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导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影响深远。《论语》是儒家经典,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思想,涵盖了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活动。孔子主张仁爱,重视人际关系、道德品质以及自身修养。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当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一、...
浅析敦煌壁画中线条形态的韵律美
【导读】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韵律美主要体现为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敦煌壁画的韵律美主要体现为线条刚柔并济、疏密有致,色彩冷暖相间,形象动静相衬。 敦煌壁画深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特色。本文通过追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韵...

经典中国

承上启下:东汉末年史事的叙事模式
【导读】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作为记载东汉、三国时期史事的重要史籍,历来为史家所重视。两部史籍在时间断限上有所重叠,都对东汉末年的史事有所记载,却又有所差异,因此值得我们关注。作为中国史书的典范之作,它们为后世研究东汉末年历史提供了...
《三国演义》中的宴会书写
【导读】《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宴会描写,着墨较多的有计谋宴、商议宴、庆贺宴以及款待宴,其中又以计谋宴书写最为突出。宴会描写不是单一存在的,它集中展现了众多人物的性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宴会上的情节层层递进、互相关联,呈现出鲜明的结构特征。...
《学记》中的教育智慧
【导读】《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宝贵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作为先秦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总结性论著,《学记》处处渗透着教育智慧。 学界对于《学记》的作者归属看法不一。据郭沫若考证,《学记》的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
基于个性用语管窥《红楼梦》刘姥姥形象建构
【导读】本文以刘姥姥四进四出荣国府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基于刘姥姥个性化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与人物形象立体化建构之间的关系。 个性用语能够凸显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个性特质,使人物形象更具辨识度,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投射。《红楼梦》中的刘...

文学中国

性别书写视阈下的翟永明诗歌研究
【导读】翟永明诗歌中充斥的黑夜意识、死亡意象和反复出现的自白语调,呈现出鲜明的女性个体意识,标志着女性意识的崛起。本文以翟永明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为考察对象,从性别书写视阈出发,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成果,从文本主题、叙事风格、叙事方法...
刘亮程《虚土》创作的地理基因与地理想象
【导读】小说《虚土》是刘亮程从散文创作转向小说创作的首部作品,在其长篇小说序列中也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受地理基因影响较大。作品中的自然地理景观独具北疆特色,这种特色不仅深刻塑造了叙事主体与读者对于世界秩序的认知,还引领他们体悟生命哲思...
论冰心小说《超人》中禄儿的救赎者形象
【导读】冰心小说《超人》诞生于五四落潮期,自创作之初就广受迷茫青年的青睐。文中冷心肠青年何彬在禄儿的感化下回归“爱的哲学”。何彬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其人格转变离不开天使儿童禄儿的外力作用。 冰心在作品中热情讴歌母爱、童真、自然三位一体的“爱的...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艺术与审美特征
【导读】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古典小说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经历了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唐宋传奇、明清长篇小说等发展阶段,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叙事艺术和审美特征。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结构多样、叙事视角...

史话中国

北魏后期沙门统僧令法师的一生
【导读】《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僧令法师墓志铭》记载了北魏后期沙门统僧令法师的生平事迹,能够弥补史阙。僧令法师历经北魏数朝,身份贵重,直接参与并见证了北魏佛教事业的兴衰。考察其生命历程,不仅有助于窥探北魏时代变迁下个体的生命轨迹,而且能够增加对北...
透视明代生员涉讼的司法实践
【导读】明代生员是士大夫阶层中最基层的一个群体,虽不属于正式职官,但拥有特殊的身份地位,这使得他们在诉讼案件中频繁出现。生员涉及的诉讼案件无外乎户婚、田土、钱债以及社会公共案件,地方司法官往往根据官方律令及当地乡俗民约进行审判。地方司法官的...
从契约文书看清代福建地区的土地交易
【导读】契约文书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广泛使用的文献形式,如实记录了底层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涉及产权行为的真实场景。本文利用学界整理出版的清代福建地区土地契约,结合当地契约格式和基本内容,探讨民间土地交易的基本形式与“加找”习俗,希冀为理解中国传统社...
宋金两朝儿童娱乐活动的异同
【导读】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宋朝儿童偏向具有观赏性的文艺类活动;金朝儿童的娱乐活动主要是充满对抗性的运动。 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儿童的年龄划分有着不同的标准,在《宋史》和《金史》中有相关记载。“诸州岁奏户帐,具载其丁口,男夫...
随侯珠及其文化增殖过程考
【导读】随侯珠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曾国)的珍宝,与和氏璧并称“随和”。其来历在先秦典籍中记载不详,但围绕它形成了丰富的随侯珠文化。本文全面考察了随侯珠及其文化增殖过程。 随侯珠本系春秋战国时期随国(也称作“曾国”)的珍宝,与“和氏璧”并称“...
驴头太子:《红史》与说唐小说的交汇点
【导读】《红史》是一部概述佛教起源、中原王朝历史和藏传佛教发展的藏族史籍。《红史》在对唐朝历史的记载中虚构了驴耳国王这一形象,该形象可能来源于史料和佛经故事的文学加工,并可能对后续清代说唐系列小说驴头太子的形象塑造产生影响。本文从这一虚构人...
存留养亲制度的古今之思
【导读】存留养亲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指的是在我国古代,对于判处死、流、徒刑的人,因为父母或者祖父母都年老,且没有其他成年的子女可以照顾他们,由此将罪犯有条件地暂时不执行原判刑罚,而让他们去赡养亲人,等罪犯的亲人去世了,再执...
汉代“春秋决狱”的法观念
【导读】“春秋决狱”作为法史学界的经典课题,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代的社会背景为“春秋决狱”这一历史现象作了准备,在其实行过程中,生发出独有的法律观念与法律精神。根据残留史料书籍分析可知,汉代“春秋决狱”中的法观念主要是尊重法律事实...

百年钩沉

山城堡战役:历史转折前的关键一战
【导读】1936年11月21日至22日国共之间爆发的山城堡战役,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极大地巩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也成为促成“西安事变”的一个因素。西安事变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中国革命也由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向...
抗战时期重庆被定为陪都的自然地理因素探讨
【导读】抗战时期重庆被定为陪都,这与重庆的自然地理与人文传统有关。抗战前国民政府便有开发四川以作为后方根据地的构想;上海沦陷后,国民政府着手迁都工作。重庆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以及其境内多山、多雾、沿江的自然环境为其成为陪都提供了条件。自然地理...
中国共产党国际统一战线视角下东江游击队的对英合作
【导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建立统一战线。东江游击队在抗战期间与港英政府曾多次展开合作。在香港战事爆发前,英国方面率先向东江游击队提出合作,双方就此展开谈判。香港战事爆发后,东江游击队主动进入香港,对在港外籍人士展开...
民国时期宁夏报刊在国家认同构建中的角色与影响
【摘要】1928—1949年间,宁夏报刊的蓬勃发展为宁夏旧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报刊作为宣传的媒介,唤起了国人的抗战意识,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从而构建起国人的民族、国家认同,使民族凝聚力持续增强。 在抗战时期,宁...

世界传播

“才子佳人”叙事的解构与记录者的失势
【摘要】日本作家武田泰淳的小说《才子佳人》取材自清代文人史震林作品《西青散记》,讲述了才子赵闇叔与佳人贺双卿的故事。武田原创了两段原典中不存在的情节,致使《才子佳人》中的贺双卿意识到自己身为被书写者的处境,进而抗拒作为佳人的既定命运,动摇了...
中国故事在非洲传播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中国故事在非洲的传播目前主要面临四重困境,包括本土化叙事内容与方式不足、国际话语权与叙事范式挑战、媒体渠道与技术应用局限以及对非洲故事讲述的不足等。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深化本土化传播、创新叙事手法、拓宽多媒体途径、加强受众互动与...

创意中国

影视作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导读】影视作品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价值的有效载体。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将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电影表现手法巧妙融合,不仅对历史人物进行现代创新,还利用诗歌、建筑、服饰等历史元素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唐朝璀璨的历史文化。这种通过文化符号...
新疆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艺术表现
【导读】在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有着悠久历史与独特风格的新疆民族音乐在当代大放异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流行音乐中。本文旨在探讨新疆民族乐器与曲调等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深化对民族音乐融入流行音乐的思考。 具有“歌舞之乡”...

汉字中国

以符号学视角解析粤语中的“意头”及其传播过程
【导读】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不仅是人类思维的外化,也是记录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不同的语言源自不同的文化沃土,人们使用语言,语言也记录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的精神状态。本文通过符号学的视角,以索绪尔和巴尔特符号思想为基础,借鉴索绪尔语言观与萨丕尔语言...
重庆市语言景观调查与分析
【导读】重庆市城市语言景观数量丰富、类型多样、语码各异。但重庆市城市语言景观在语言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加快实现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政府应注重语言景观设置的合理性,不断提高语言服务水平。 重庆市作为直辖市及国家中心城市,拥有...
现代汉语“副词+名词”现象探析
【导读】人们往往认为副词一般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而不修饰名词。在过去,副词修饰名词的结构往往被正统的语法学界视作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行业的出现,“副词+名词”这一结构的使用频次越来越高,使用范围越来越大,甚...

民俗中国

侗族大歌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导读】侗族大歌是我国多声音乐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凝结着侗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侗族大歌有了新的传承方式。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小黄侗寨为例,分析侗族大歌传承方式的转变。 侗族大歌在2009...
苗族贾理的传承及其时代价值
【导读】贾理为我们深入解读苗族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也启示我们在现代乡村治理中要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资源的智慧。 苗族贾理是苗族文化的瑰宝。本文采用文献整理和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分析苗族贾理在推动乡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的传承价值及其对当代实...
古代安徽神话概述及其分类探究
【导读】安徽地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绚烂瑰丽的神话故事。本文概述了古代安徽神话的起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安徽神话故事进行分类解析,并探讨其文化内涵。 一、古代安徽神话的起源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内陆腹地,长江、淮河贯穿安徽全境...
山西省神池县西海子传说寻绎
【导读】神池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因“神池”而得名。“神池”是一片名叫西海子的湖,西海子湖景色秀丽,围绕湖泊产生的口头传说更是流传久远。本文总结了西海子传说的五种类型:天然型、洒水型、洗澡型、神龙型、眼泪型,同时提炼出西海子传说的三种文化特征...
转珠村侗族鱼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导读】本文从饮食人类学视角出发,探究侗族文化中鱼所承载的功能和意义。鱼既是食物,也反映了当地人的农耕智慧与待客之道。 民以食为天。人类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以饮食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本文以贵州省从江县庆云镇转珠村侗族人民对鱼的制...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