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

2025年06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文脉中国

细微之处见匠心
【导读】一篇优秀的文言文,虚词也蕴含着言之不尽、余味无穷的风景。《爱莲说》就是其中之一。 《爱莲说》以莲花为君子人格写照,借写莲花的形象和品格,歌颂君子人格的两重意蕴:一是独立、高洁的高尚品德;二是兼济天下的入世情怀。世人常以花草树木比喻君...
李清照《词论》的“乐府声诗”再解读
【导读】李清照《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是词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但是对于其首句的解读至今仍然存在不少争议。为了准确理解《词论》首句,本文先引各家对“乐府声诗并著”的解释,梳理得到三点共识。然后明确首句其他字义,将首句断为:“乐府声、诗并...
以《宋书·谢灵运传论》论沈约的文学自然观
【导读】“自然”一词从先秦道家产生,又在魏晋南北朝“玄言诗风”的影响下逐渐由文、史、哲意蕴相混杂的状态走向一种审美取向,为同时期乃至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沈约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中间平衡人物,颇有承上启下之功。《宋书·谢...
孟姜女传说的文类转换
【导读】多琳在美国儿童文学领域颇有建树,她在1991年译介了中国广泛流传的孟姜女传说,该译本的目标读者为美国青少年儿童。多琳为契合目标读者采用了独特的译介策略,她对人物和时空进行了泛化处理,将孟姜女传说从注重历史与地域特色的民间传说转化为留...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生命哲思
【导读】《兰亭集序》作为千古名篇,叙述了王羲之与诸位贤士高官于山阴兰亭修禊的雅集盛况。文章情感跌宕起伏,历经两次情感的转折与升华,阐述了王羲之对人生现实和生命意义的真切思考与感悟,抒发了人生短暂但生命永恒的悲慨之情。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他完成...
《岳阳楼记》:“谪守”归“仁心
【导读】《岳阳楼记》以“贬谪”入题,后有“迁客骚人”情随境迁,但“仁心”始终是一以贯之的核心精神。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时期,是古代文人墨客争相登临以吟咏赋诗的绝佳胜地。该楼在滕子京谪守期间得以重修,并被范仲淹作记以述之,至此声名远扬。《岳阳楼...

史话中国

汉朝时期域外马的传入与影响
【导读】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对外交流始于汉朝,特别是张骞“凿空”西域之后,对外交流更为广泛、多元和深入。汉朝时期,域外的物质文化通过双方互动不断地传入中原地区,渗入汉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之中就以域外马的传入为典型代表,它通过互市贸易、对...
鸦片战争期间清军的军械供应情况
【导读】鸦片战争期间,清军军械供应存在问题,清军所用军械主要来自作战地区储存和新造的军械、从他处调拨的军械、雇用民船和接受民间捐输的军械。即便多方筹备,但因防线过长、临时筹办大量军械、战争中不必要的损耗等原因,清军军械仍然供应不足。这使清军...
唐代两税法改革概述
【导读】唐代安史之乱引发了严重的财政问题,使得传统的租庸调制难以为继,为解决激烈的社会矛盾,两税法应运而生。两税法通过创新纳税原则、扩大纳税主体、明确纳税时间、完善纳税税目和划分纳税权力,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是中国赋役制度发展史上的...
墓志文献所见的唐人葬俗
【导读】唐代墓志所呈现的唐人葬俗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权葬、冥婚、招魂葬等世俗社会葬俗和营空葬、塔葬、夫妻分葬等信仰世界葬俗。唐代墓志反映出唐代社会多种葬俗并行的格局和特点。儒家文化的强大张力、宗教文化的广泛影响是唐代社会多种葬俗并行的主要原因...
试论清朝前期的税制改革
【导读】通过推行“永不加赋”到“摊丁入亩”等政策,清朝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较强的人头税,改善了吏治,极大地减轻了百姓负担。这些举措既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清朝初期的税制改革 (一)清初对明朝税赋制度的沿用 清朝沿...
株萍铁路与近代株洲城市的兴起
【导读】株萍铁路,是我国江南地区修建时间最早的铁路,这条铁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浙赣线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梳理株萍铁路的历史,结合株洲城市兴起,探讨其重大历史价值。 一、株萍铁路修建始末 晚清时期,洋务运动兴起,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
黄炎培乡村改进实验的社会影响
【导读】20世纪初,中国农村呈现出衰败的趋势。黄炎培秉持“富教合一”的大职业教育理念,在江苏昆山徐公桥进行了六年的乡村建设,取得突出效果。 在帝国主义人侵之下,民国的乡村社会受到重大打击,乡村社会问题不断恶化。黄炎培等先进知识分子希望通过乡...

世界传播

传统与现代之间
【摘要】奥地利作家里夏德·卡茨(Richard Katz,1888-1968)是20世纪初最畅销的德语游记作家之一。《灿烂远东》辑录了卡茨游历东亚时的观察与反思,其中关涉中国的章节占据半数篇幅。该书以三重叙事维度呈现了处于过渡时期...
《银娜》与《用筷子吃蛋糕》中的“异乡人”叙事与上海形象
【摘要】苏珊娜·霍恩菲克的小说《银娜》和《用筷子吃蛋糕》通过战争背景下两位少女在异国他乡的成长叙事,构建了独特的跨文化中国形象书写范式。主人公的身份认同重构过程中既保留故乡文化的深层印记,又以敏锐的感知力在陌生文化中独白与对话。本...

文学中国

文本编织、细节勾连与叙事动力
【导读】林那北的中篇小说《渔家姑娘在海边》,延续了作者细腻温情的写作风格。以小说、歌曲、舞蹈、电影等多重艺术形态交织,巧妙地丰富了文本内容。此外,作者将自身生活体验融入小说文本创作,精心描摹细节并设计叙事策略,因缘整体性与人物的错位是小说叙...
生命沉思与自我救赎
【导读】《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品,它集中表达了了生命的苦难和意义。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部将个人苦难升华为生命哲学的沉思录,对“生与死”问题的思考是其核心内容。高中课文节选了两个部分:一是对景物的描写,实则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化呈现...
刘大槐对桐城文法的破与立
【导读】作为“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概,其思想对桐城派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刘大槐文学思想呈现出“主神气、辨言意、贵通变”的独特样态。他并未囿于程朱“义理”,而是从道家思想中汲取精粹,确立了桐城派的审美范式,并为晚清桐城一派思想嬗变奠定根...
三重困境:祥林嫂悲剧命运解析
【导读】本文以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结合社会历史背景,从意象、语言、空间等多重视角切入,系统剖析祥林嫂面临的三重生存困境,进而揭示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与深层成因。 祥林嫂在《祝福》中的悲剧命运集中体现为生存困境、精...
从市井荒诞到人性异化:《看钱奴》讽刺艺术的多维透视
【导读】在元杂剧《看钱奴》中,讽刺艺术有着突出的体现,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元代社会被金钱腐蚀的情状。《看钱奴》中讽刺对象广泛,讽刺技巧丰富多样,通过夸张、对比、反复这几种手法把讽刺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加大了讽刺力度,又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汤显祖“宗唐”情结在《紫钗记》中的体现
【导读】《紫钗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第一梦,也是汤显祖第一部完整的戏曲作品。在创作此作品期间,汤显祖正处于复古思潮的文学环境中,受“宗唐”思潮的影响,《紫钗记》在情理观、角色塑造和戏曲诗文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宗唐”倾向。本文旨在通过深入...
《红楼梦》中女子的读书观
一 【导读】《红楼梦》一书耗费大量笔墨描绘了多位闺阁女子,她们大多聪慧灵秀、满腹才情,且都热爱读书。 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贵贱有别的观念根深蒂固。男子凭借读书入仕,在社会上独当一面;而女子则被要求相夫教子,依附于夫君。由于社会角色的差...

诗话中国

日月意象在诗词中的文化流变
【导读】日月意象在不同诗词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指向,诗人对日月意象的创设受到时代认知、个人体验和观察视角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空间、时间、关系”三个意义层级,本文对抒写日月意象的经典诗词进行分类梳理与比较归纳,构建出日月意象的内涵体系。 日月...
李白、杜甫赠内诗之比较
【导读】赠内诗是以妻子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不少诗人都创作过此类作品。受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杜甫和李白的赠内诗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李白的赠内诗情感灵动,以“内”“妾”称呼妻子,杜甫的赠内诗情感单一稳定,以“老”“拙”称呼妻子。 李...
李清照词风的三重转变
【导读】李清照,中国古代杰出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之一。李清照的词作可以细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南渡前的少女时期,二是婚后时期,三是南渡后颠沛流离时期。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人生经历...
苏轼诗词中的哲学思想剖析
【导读】苏轼的诗词,一方面展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另一方面,道家和佛家的超脱出世思想也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苏轼将理与趣有机结合,使诗词中的哲理通过生动的意象自然流露,形成了独特的理趣诗风格。 宋代文坛涌现出众多具有主体意识的诗人和词人,他...

汉字中国

《小石潭记》今注辨正四则
【导读】《小石潭记》中有“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和“为堪,为岩”等句。本文通过考察不同注本以及汉字用例,对教材相关注释进行辨正。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极具代表性的山水游记作品,收录于《永州八记》之中。这篇游记被选入部编版初中...
遵义方言“家”的用法及来源考察
【导读】遵义方言“家”的用法比较丰富,与普通话不同的是,它还可以用来表示类别、时间、方式、单价等。从历时的角度来看,遵义方言“家”的用法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部分则起源于唐宋时期。本文旨在描写遵义方言中“家”的用法,并简要追溯其历史渊源。 遵...
解析邵阳地名词语的文化信息
【导读】邵阳地名词语的起源和演变与民族的生活、历史、文化、语言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名反映了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感知和认知,也反映了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其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不断传承和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本文结合邵阳地区的历史、文化和...
《兰亭集序》三处释义辨正
【导读】本文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幽情”“感慨系之”和“喻”三处值得商榷的注释进行辨正。 《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创作的一篇序文,文中记叙了兰亭景物之美以及聚会时的愉悦之情,同时抒发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慨,此序文更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
基于“语言与社会共变”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
【导读】本文以2019-2024年《咬文嚼字》《汉语盘点》《语言文字周报》三大权威榜单的高中频网络流行语为语料,探讨高中频流行语的生成机制、社会动因及其对语言生态的影响。 一、概念界定 本文以“语言与社会共变”理论分析高中频流行语的流行动因...

人文中国

梅山武术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传承策略
【导读】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梅山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旨在为梅山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梅山武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至晚清达到鼎盛,逐渐形成具有鲜...
陕西省革命纪念馆保护与开发策略探讨
【导读】本文在对陕西省革命文物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地域文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陕西省革命纪念馆的保护利用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革命文物是指革命先烈遗留下来的、在革命文化发展史上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实物,是我国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
郭葆琳与山大早期农科的发展
【导读】郭葆琳早年留学日本,将现代农学知识带回齐鲁大地,他长期执掌,倾注毕生心血,不仅奠定了早期农科的基础,更极大地推动了山东乃至全国农业的发展进程。 一、身世与经历 郭葆琳,1890年出生于夏津县城南栾庄村。民国著名的农学家、教育家。19...
李秉衡的仕宦生涯及为官之道
【导读】李秉衡少时习武练锤,青年入仕政坛,壮年勇于任事,晚年北上勤王,是晚清时期少有的文武兼备型的地方官员。李秉衡治理民政的口碑,亦有着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李秉衡(1830—1900年),字鉴堂,今辽宁庄河鞍子山人,晚清名臣。他一生历经道光...
谢觉哉家书中的子女教育思想简述
【导读】谢觉哉一生与子女聚少离多,时常通过书信的形式对子女进行教育,引导子女投身革命和国家建设。本文重点探究谢觉哉家书中蕴藏的子女教育思想。 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数十载如一日勤勉服务人民,是人民的忠实公仆。他在给子女的家书中事无...
儿童本位观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辩证思考
【导读】儿童作为文学阅读的主体,具有异于成人的审美心理和认知特点,儿童文学阅读具有启智润心的审美特质。 本文从儿童本位观出发,审视儿童阅读与表达的关系。 202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
河洛剪纸的民俗文化内涵
【导读】本文通过梳理河洛剪纸的历史渊源,分析其艺术特色,探讨其与民俗节日的互动关系,从而深入挖掘河洛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之所以能够在民间广泛流传,主要原因在于材料易得、制作简便,且能呈现立竿见影的艺术效果。作为中原地区的代表性剪纸...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