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

2025年04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文脉中国

汉唐女性形象的视觉呈现与变迁
【导读】女性形象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题材。从两汉到隋唐时期,女性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从注重封建教化功能向追求开放审美的转变,这一演变过程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本文以汉代山东武梁祠的列女形象与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敦煌莫高窟第17窟...
探寻绍兴民间故事中的大禹形象
【导读】在绍兴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中,大禹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色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大禹诸多崇高的品质:他既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细腻温柔的情感,又展现出足智多谋的头脑和深思熟虑的行事风格;既秉持破旧创新的思维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又善于采用顺...
从《应帝王》解析庄子的“无为”思想
【导读】无为而治是庄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应帝王》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政治理念。在《应帝王》中,庄子首先批判了儒家推崇的帝王形象,并塑造了一种自然淳朴的理想人格与之进行对比;接着,庄子又批评了儒家“有为”的治理方式,他认为这是统治者将自身意志强行...
士为知己者死”的悲歌:景清与豫让的刺客形象比较
【导读】日本历史剧《景清出家》中的主人公景清和中国《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人物豫让,都具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动因。但在近松门左卫门的创作主张下,景清的人物形象又向着与豫让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具有独特的悲剧品质,其形象回应了处于资...
刘熙载《艺概·文概》精要:宗经”与“本心”的辩证统一
【导读】刘熙载的《艺概·文概》专论我国古代散文,在论述时展现了“宗经”思想和“本心”思想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其独特的文艺观。 刘熙载(1813—1881年),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艺概》是刘...
《楚辞》图像化呈现研究综述
【导读】《楚辞》图像化呈现是文学与艺术交融的范式,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文化语境与审美流变。然现有研究多聚焦“文图互证”的传统路径,缺乏对图像独立表意功能与文化价值的深入探讨。本文提出融合文献学、艺术学与文化学的跨学科框架,重构图像呈现研究结构,...

诗话中国

浅议叶燮《原诗》的诗学思想
【导读】明末清初诗学家叶燮的《原诗》是一部阐释诗歌理论的系统诗学著作。叶燮在《原诗》中对当时盛行的复古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正变”相替的诗学发展观。他强调诗歌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理、事、情”,创作主体要具备“才、胆、识、力”。叶燮认为诗歌创...
淡笔写豪情:卢象诗歌的隐逸与壮志
【导读】盛唐诗人卢象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和送别赠答诗为主要题材,风格清新淡雅,语言雅洁,呈现出“雅而不素”的艺术特点。 一、卢象生平及其诗歌 卢象,盛唐时期诗人。“象,字纬卿,汶水人,鸿之侄也”“开元中,登进士第”补秘书省任校书郎一职,随后转...
醉写盛唐:李白的醉思与饮酒诗
【导读】“诗酒风流”是中国文学史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精神文化现象。李白与诗酒有着不解之缘,其醉后的天才创作,正是自我的真实展现。本文以“醉酒”为切入点,从李白对“仕”与“隐”的抉择、对日常生活的感怀以及对生命意识的思索三个方面,分析李白之醉思。...
“诗豪”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自我书写
【导读】《陋室铭》是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时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全文八十余字,通过对“陋室”意象的成功塑造,成为传世名篇。文章以“陋室”为喻,既暗指被贬后的自身处境,又多维度展现了刘禹锡作为“诗豪”的精神品格。本文将从“陋室”这一意象入手...
论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的伤时忧世主题
【导读】诗坛巨擘陈子昂留给后世的,除了卓越的文学革新理论,还有《感遇诗三十八首》组诗。这组诗歌以“凤凰不识”“沸羹之声”“厚民爱生”等丰富内涵彼此联系,最终与伤时忧世的主题形成呼应。这种创作特征的形成,既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底色,也与其个人心...
《桧风》幽思:乱世中的哀婉与清
【导读】《桧风》四首诗的时代背景均是在郑武公灭桧国前后。分篇而论,《羔裘》为大夫之忧,《素冠》为夫人之痛,《隰有丧楚》为贵族之怨,《匪风》为臣民之悲。《桧风》中所蕴含的情感与主题,或许正是统治阶级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悲叹。 一、历史背景 ...
探究程钜夫题画诗的思想内涵
【导读】程钜夫作为最早一批入仕元朝的南人馆阁文臣,历仕四朝,四十年间出入显要,虽然当时没有以诗文之名传世,但其诗歌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其中又以题画诗为多,占其诗歌总量的四分之一。在其现存的题画诗中,程钜夫并非直接对画面进行摹写,而是由画意出...

史话中国

“桃花石”:辽宋夏金时期国家认同的历史符号
【导读】1980年,新疆喀什出土了多枚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古代钱币。钱币背后的“桃花石”铭文既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载体,也是考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史料。本文以辽宋夏金时期为历史背景,以货币铭文“桃花石”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历史上南北对峙时...
北宋汴京商人群体与商业文化考察
【导读】北宋的商业贸易发达,商人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市场分为早市、夜市和季节市三种商贸形式。北宋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成为商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因。 北宋时期,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呈现出经济繁荣、都市繁华的盛...
全面抗战时期新疆民众的抗战呼呼及参与
【导读】全面抗战时期,新疆各族民众齐心呼吁团结抗战,积极参与生产建设、支援前线,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抗战中得到进一步凝练和提升。本文全面梳理1938年新疆省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内容及其历史影响,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抗战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研究...
沙俄驻新疆领事馆考述
【导读】沙俄是近代在我国新疆地区设立领事馆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沙俄利用新疆各地领事馆,收集了大量有关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情报。本文梳理了沙俄驻新疆各地领事馆建立的背景,概括总结其主要活动及影响...
明清史家李光涛的学术人生
【导读】李光涛是近代研究明清史学的大家。他1929年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一直致力于整理研究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成为明清史领域“档案派”的开路先锋。本文对其史学人生进行整体概观,并借此管窥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曲...
宁夏多民族地名刍议
【导读】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域。历史上的诸多民族都在宁夏的开发史上留下了独具特色的足迹,一些民族地名的遗存也反映了宁夏的多元文化特征。 一、引言 地方命名受到自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

文学中国

梦境与命运的隐喻:《红楼梦》的弗洛伊德式解读
【导读】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梦境现象加以分析,为理解《红楼梦》提供新的视角。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人格的三重结构(我、自我和超我)和梦的解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看来...
《桃花行》中“桃花”意象的悲情意蕴
【导读】《桃花行》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古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七十回,由林黛玉所作。诗中“桃花”意象的多重表达,既寄托了林黛玉对美好自由的向往,又蕴含了她对生命流逝的感伤以及对爱情破灭的绝望,由此形成了以“桃花”意象为中心的悲情意境...
与“慢”的邂逅——解读《扬州慢》
【导读】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解读中国古典诗词须细致推敲字词。统编版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选录的词作《扬州慢》中“慢”字尤为重要,该字不仅与其体裁“慢词”有关,也与诗歌中的意象及情感表达密不可分。 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
鲁迅小说中的节日书写与时间刻度
【导读】本文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为例,重点分析节日书写与人物经历、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节日时间在小说中的作用,借助“时间刻度”探寻作品背后蕴藏的激愤与忧思。 国内外对《呐喊》《彷徨》的研究很多,当前国内对于鲁迅小说的研究,主...

创意中国

三线记忆:宜都388厂的历史变迁与转型之路
【导读】三线建设时期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巩固国防安全、加快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也留下了当年三线建设时期的印迹,尤以中南光学仪器厂(代号388厂)为最。在时代的大潮面前,388厂也经历了阵痛期。但在388厂职工齐心...
高友侗寨:生活场所与景观空间互动共生
【导读】原生态民族旅游的发展,本质上是旅游景观生产与生活场所建构持续互动的过程。以广西柳州高友侗寨为例,其景观建构呈现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动态过程:外部主体依托侗寨文化底蕴进行景观的规模化生产,而本土居民则通过日常生活实践持续参与文化再生产...
锦衣卫形象的跨媒介流变
【导读】锦衣卫作为一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官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中的一个符号。本文利用标出性理论阐释了锦衣卫这一符号的演变。借助中国影视和游戏作品,锦衣卫在民众心中由邪恶的“猎犬与屠夫”变为魅力迷人的“皇家特工”。这表明一些传统文化...

世界传播

犹太流亡报刊的中国城市空间书写以上海虹口区为例
【摘要】犹太流亡者在漫游上海的过程中以独特的他者视角观察和理解中国,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发表在流亡报刊上,在犹太流亡群体中构建他文化想象共同体,刻画当时的中国社会历史变革。这些报刊文章虽难逃东方主义的思想桎梏,但仍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构...
空间视域下上海犹太流亡者的身份追寻与自我疗愈
【摘要】德国犹太作家马克斯·莫尔的作品《独角兽》所附与妻子多年间的私人通信,以细腻的个体视角,深刻揭示了流亡者在异域他乡面临的生存困境和独特体验,不仅彰显出犹太作家对自我身份的探索与追寻,亦展示了流亡者重建身份的信心与自我疗愈的过...

汉字中国

《蜀道石刻题记》复音词考释五则
【导读】《蜀道石刻题记》收录的碑刻文献众多、语料丰富,其中一些复音词难以理解,且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结合其他传世文献及碑刻文献,对“桥格”“豫识”“褒简”“遯叟”“叠磴”五则复音词进行考释,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编纂与修订提供参考,有助...
《苏武传》今注的汇释与辨正
【导读】高中语文教材《苏武传》中“独阙氏子弟在”“蹈”“劾”“壹”的训释存在瑕疵。本文结合工具书与权威书籍,对其今注进行汇释与辨正。 《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主要描写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的艰辛经历。《汉书》是经典历史著...
关于生僻字 “龍” 的考释
【导读】相较于白话文和简化字带来的便利与构成的语言环境,生僻字在古籍记载中依旧意味深重。2024春晚主题中出现的“”字,一经发表便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本文以“”字为研究对象,分析《玉篇》《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中对此字的注解...
五常市地名的文化语言学解读
【导读】本文从文化语言学视角研究五常地名存在的语言现象,着重分析五常地名的词汇特征、语音特征、命名内涵,揭示五常市地名命名体现的农业文化与人文精神。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管辖的县级市,地处松嫩平原,划为12个镇、12个...
网络流行语 city不city 的语法结构及语用功能
【导读】本文聚焦网络流行语“city不city”,探析其语法结构及语用功能,通过对语料的细致分析,揭示其在不同语境中所展现出的多样化语用价值。在不同言语交际环境下,“city不city”有以下语用功能:询问与求证、评价与调侃、社交互动与身份...

人文中国

泰山岱庙壁画艺术风格探析
【导读】泰山岱庙壁画的创作时间可追溯到宋代,在经历了元、明、清等多个朝代之后,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本文针对壁画的构图形式、人物造型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展开研究,结合岱庙壁画的创作背景以及发展演变历程,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机理和内在精神...
明代湘西卫所职能简述
【导读】湘西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湘西土司权重,明廷恐滋生祸端,故广设卫所以镇抚土司。 在古代,湘西地区自北入鄂境可达京城,自西南行可达滇黔,南距桂苗,东接川蜀,是中央辖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区间的缓冲地带,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因而,建置湘西驿站网络,...
不止书法:被淡化的诗歌空间
【导读】颜真卿以书法成就著称,但其诗歌同样具有研究价值。颜真卿的文学创作受家族影响,不从流俗。其诗歌创作善于寄情于景,通过描绘山水景观,展现情理和哲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时代特征和文学发展趋势。 “善正、草...
黔东南苗族枫树崇拜的文化内涵
【导读】枫树崇拜是黔东南苗族基于万物有灵思想而衍生出的一种地方文化,也是苗族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文化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尊老敬宗观念以及生态保护意识。 枫树崇拜是黔东南地区苗族的一种民间信仰。《山海经·大荒南经...
历史典籍中的王昭君
【导读】昭君出塞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昭君的形象也不断被各个朝代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塑造。文学家塑造的昭君形象与史学家有所差异,差异的原因在于王昭君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会融入当时的意识形态。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经千年流传,在史册记载与民间传颂中生生不息...
从军营到医院,服务百姓的另一场战斗
【导读】本文以荆门市中心医院同志从军队退役到医院工作的经历为切入点,展现了一位退役军人将军营优良作风带入医疗服务领域的生动故事。 引言 医疗服务事关百姓健康福祉,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