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

2025年05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文脉中国

赋到沧桑句便工:论古人的“发愤著书”传统
【导读】“发愤著书”是古典文学理论中长久的议题,其萌芽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而后在两汉渐趋完善,在唐宋之际得以深化拓展,至明清时在小说评点领域内蔚然成风。创作者在心理预期与现实境遇产生难以弥合的落差时,往往通过著书立说来宣泄情绪,以文辞言说其志...
人生苍茫,何处可栖
【导读】《黄鹤楼》是崔颢诗风转折时期的关键作品。游历边塞之后,崔颢登临黄鹤楼远眺,仙人的传说触发了他强烈的生命意识,使他陷入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反思。曾经、当下、未来三个阶段的心灵活动是贯穿全诗的重要线索。结合诗人身世境遇,抓住其心灵世界的这一...
《赤壁赋》“舟船”意象的空间解构
【导读】《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反映了苏轼月夜泛舟时对人与自然、短暂与永恒的思考。其中五次提到“舟船”意象,包括“舟”与“舳舻”两种表达形式。基于意象的空间性特征,本文从行船、历史、生活、精神四个维度探寻《赤壁赋...
情、景、理交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境界
【导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问世之初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受到读者的过多青睐,直到明清时期才备受关注,绽放异彩,其独特的艺术成就最终赢得了“孤篇盖全唐”的盛誉。《春江花月夜》一诗围绕着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展开,描绘了一幅月印...
从《东门之枌》管窥陈国巫文化风貌
【导读】《陈风》堪称《诗经》十五国风中巫文化特色最为鲜明的篇章,其中《东门之枌》作为典型的风俗诗,生动展现了陈国独特的巫文化风貌。本文通过探究巫文化的起源与巫师舞蹈的功能意义,结合陈国先祖源流及其遭受楚国侵伐的历史背景,深入剖析巫文化在陈国...
张九龄岭南诗歌的地理空间建构
【导读】张九龄在诗歌创作中,依托岭南独特的地域环境,一方面呈现了岭南山水、特色动植物和乡土风情等显性地理要素,同时又在理性叙事中融入感性思考,将仕途之思、归隐之念等复杂情感升华为隐性地理要素。随着仕途的跌宕起伏,其诗歌创作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转...

人物中国

孙权的空间认知与政治格局
【导读】夷陵之战后,孙刘联盟始终处于相互猜忌的状态。孙权一方面通过邓芝、陈震等使节往来维系“中分天下”的政治承诺,另一方面则强化防务以应对蜀汉军事威胁。公元244年,孙权巧妙化解吴蜀信任危机,彰显联盟稳固,也折射出其晚年对“限江自保”战略的...
黄维翰与清末呼兰社会
【导读】呼兰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腹地,农工商业发达,清末时为黑龙江省的经济重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呼兰府县设立后,社会问题频发,动荡不安。在这一关键时期,黄维翰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调任呼兰府知府。黄维翰上任后,很快消弭了呼兰...
盘曲今朝始,方知鸟道真:方象瑛的使蜀纪程
【导读】方象瑛是清初知名文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奉命典试四川。他以纪行方式,用细腻的笔触写下《使蜀日记》,创作诗歌编成《锦官集》二卷,记录秦蜀山川的诡谲与战后民生的衰颓。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对巴蜀鬼斧神工的惊叹,又饱含对战后蜀中状况的唏...
《鸣凤记》正反人物形象考证
【导读】《鸣凤记》在明朝的戏曲里,是一部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它开创了戏剧作品以政治斗争为题材、以现实官员为人物形象,通过描写政局、刻画忠奸来表达人民爱憎的先河。本文以《鸣凤记》为基础,结合其他史料,对剧中典型的忠臣代表郭希颜和奸臣代表赵文华的...

印象中国

《里斯本丸沉没》:中国故事的国际书写
【导读】《里斯本丸沉没》之所以能在国内外收获较好口碑,助力中国故事成功走向世界,中国故事独特的艺术表达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影片中的双线叙事模式、版画风格的定格动画、音乐音效与光影色彩、高情感浓度的人物素材和象征意象,构成了其艺术表达的关键...
《西游记》在21世纪美国影视改编作品中的变异
【导读】《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内涵丰富,近年来,其传播研究已成为学术热点。21世纪以来,随着影视类改编作品的大量出现,《西游记》在美国的传播迎来爆发性增长。 目前,学界对《西游记》海外改编作品的研究成果以文本形式为主,包括影视改编...

世界传播

专栏·中国故事的世界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鉴于此,本专栏以中国经典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征引、阐释与流变为路径,彰显中国文化的感召力、生发力和影响力,以期夯实中国话语和...
中国故事新编与隐逸诗学构建:黑塞《诗人》之解读
【摘要】赫尔曼·黑塞的童话《诗人》讲述了韩福追求诗歌艺术的成长历程,其灵感源于《列子·汤问》中的《薛谭学讴》。本文探讨了二者在主题与人物关系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在情节设置、教育内容等层面存在的差异,并解读了《诗人》凭借隐居式...
《写往中国往昔的信札》中的跨时空想象与“异托邦”呈现
【摘要】《写往中国往昔的信札》是德国当代作家罗森朵夫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由37封信件组成,讲述了一位北宋高官穿越时空来到20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的奇幻故事。作品不仅生动描绘出主人公在当代德国的见闻与思考,更以细腻的笔触为德国读者勾勒出北宋社...

史话中国

中晚唐时期西南“防冬”研究
【导读】南诏对唐朝西南边地的侵犯和岭南“蛮患”的日趋严重,直接促成了有唐一代西南边境防冬制度的确立。 防冬,其概念由防秋引申而来,元人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将“防冬”解释为:“南方炎瘴,至冬,瘴轻。蛮乘此时为寇,故置防冬兵。”有唐一代尤其...
从“不事事”看王安石变法的思想交锋
【导读】《答司马谏议书》不仅是驳论文的典范,更是熙宁变法领导者的一篇战斗檄文。现有文本的解读多倾向于变法派领袖王安石用“不事事”三字点破了当时北宋保守派因循的思想实质。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是否真如王安石所言“不事事”以及王安石的“事事”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治理举措
【导读】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中原王朝对西域管理较弱,但从未与之中断联系。在政治举措上,中原王朝及河西地方政权一方面于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置与中原地区一样的行政建制,进行直接治理;另一方面,又通过册封、纳质等羁縻政策笼络...
宋代画龙祈雨法与龙图样式探究
【导读】画龙祈雨法建立在“同类相感”的思维模式之上,即认为绘制龙画可召请真龙,真龙降临就能引来云雨,从而达到祈雨目的。画龙祈雨法是宋代官方主要的求雨方式。宋代官方对龙画的布局和龙的样式有着规范性的要求。画龙祈雨法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龙崇拜心理。...
日本对山西大同情报活动探析(1908—1945年)
【导读】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各情报机构广泛搜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情报。大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备受日本情报机构关注。日本动用官方和民间情报机构对大同开展了数十次情报搜集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逐步加强对晋北地区的渗透,情报搜集力...

红色中国

中央苏区红军军服及其日常管理工作初探
【导读】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军事实力壮大,军需保障建设需求相应提高,有关红军服装的一系列规制逐步形成,体现出红军纪律严明的革命传统。“创之于己、收之于民、取之于敌”是中央红军获取服装的主要方式,各种获取途径既与革命战争的演变情况密切相关,也与...
王尽美在山东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考察
【导读】王尽美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在山东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阵地。王尽美以崇高的革命精神与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山东黄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梳理
【导读】弘扬与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红色文化故事,不仅有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一、引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厚重的 历史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孕育了独具特色的 黄河文化,成为黄河流域鲜明的文化...

汉字中国

《乘槎笔记》中“火轮”一词考
【导读】“火轮”一词在唐代已经通过藏传佛教进入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语义有所分化,到晚清增添了新的义项。本文通过分析“火轮”一词在晚清域外游记《乘槎笔记》中的用法特点,展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工业文明碰撞的背景下,语言文字自身的生长演化过程。...
“丈人”“后夔”“宦”释义考
【导读】“丈人”“后夔”“宦”三个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尽相同,在对三个词进行释义的过程中,基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在面对具体的文选篇目时,我们在参照字典、词典的释义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相关的文化因素,如此才能正确阐释词语...
情绪经济视域下的电商直播多模态话语剖析
【导读】青年群体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开始关注自身情感需求,情绪经济应运而生,成为青年群体的消费热点。线上电商随即推出了契合情绪经济的直播话语。电商直播话语综合运用了语言、视觉、听觉、感官等多种模态。 在“快消时代”,许多青年人深陷情感...
遵义方言特色量词探析
【导读】遵义紧邻川渝两地,且世代聚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因而方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遵义方言中的名量词和动量词与普通话量词有所区别,既保留了古代量词的用法,也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 遵义地处贵州省北部,位于云贵高原、四...

民俗中国

试析川南菜的文化内涵
【导读】川南菜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因素,包括天人合一的饮食观念、好辛香的饮食偏好、本土化的饮食风格、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以及重文尚礼的价值观。这些文化因素不仅体现了川南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对食物的珍视和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淮渎祭祀中的淮神形象演变
【导读】在中国古代祭祀体系中,属于中祀的淮渎祭祀在民间信仰和官方正祀中一直被保存下来。本文基于古籍文献中有关淮渎神的记载,从淮水祭祀的视角切入,系统考察淮神形象的历史建构与神话传说体系,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以农为...
传统涂戏《水淹金山寺》的艺术特征及传承路径
【导读】本文通过对汕头市澄海区东湖村经典涂戏《水淹金山寺》的起源、演变、审美特征及传承发展策略的深入研究,探讨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艺术表达的独特性。文章结合史料研究与田野调查,详细解析了《水淹金山寺》在装扮与服饰设计、道具与...
非遗文化空间的复兴与重构
【导读】对于恩施三岔傩戏的传承与保护,我们不仅要着眼于保护其自身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价值,更应深入探究其与自然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独特艺术形式共同构筑的文化生态体系。 一、恩施傩戏溯源 《说文解字》中将“...
侗戏文献综述
【导读】侗戏是侗族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我国学者对侗戏的研究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侗戏起源、审美特征及传承发展等方面。本文从侗戏研究的学术回顾、现存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

人文中国

明清章回小说回目形式的美学建构与叙事功能
【导读】明清章回小说的回目,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具有形式美,且语言凝练、充满诗意。在叙事功能方面,回目能预叙故事内容、设悬念吸引读者、暗示主题以助读者把握小说主旨,还能强化人物形象塑造并从多方面展现人物性格。深入探究明清章回小说回目,对...
李贽“童心说”简述
【导读】李贽的“童心说”强调挣脱封建礼制的束缚,以“绝假还真”为使命,主张真心。 “童心说”是明末思想家李贽在其著作《焚书》中提出的理论。“童心说”诞生于明朝晚期,其与李贽的成长经历及性格特征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内涵包括:一是批判虚伪的道德...
陈师道与邢居实交游考述
【导读】北宋文学家陈师道无论从年龄还是文学创作成就来说,都算是邢居实的前辈。然而,陈师道与邢居实在京师开封一见如故;当邢居实随父亲邢恕贬官外放离开京师时,陈师道送别他,诗文酬唱中一再叮咛;邢居实英年早逝后,陈师道又为他的文集作跋。从中我们可...
齐鲁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导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汇聚道、释、法、墨等诸家思想精髓的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在分析齐鲁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探究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 齐鲁文化发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和鲁国,在历史演进中逐渐交融发展,形成具有独特魅力...
新疆马产业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导读】本文旨在分析新疆特色马产业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探索马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一是将马文化旅游作为新疆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扶持;二是以群众性马术运动推动特色文化旅游发展;三是通过节庆活动打造马文化特色旅游品牌,促进草原旅游区建设与马文...
《女性五人诗》中的“女性意识”
【导读】《女性五人诗》编纂了五位女性作家的诗歌,其目的是让更多人认识到女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展现当代女性的感受和思考。 《女性五人诗》是一本汇集了五位当代女性诗人代表性诗歌作品的合集,包括王小妮、翟永明、蓝蓝、周瓒、海男。这些诗歌展现了女性在...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