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

2025年02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文脉中国

敦煌文献《韩朋赋》中的“文化中和”现象探论
【导读】《韩朋赋》是先秦以来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其传播历经朝代更迭与地域变迁。初唐时期,该故事在敦煌地区尤为盛行,并以变文的形式被保存下来。在这一版本中,韩朋及其贞妇的形象得到了更为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多次幻化为他物的情节,以及宋...
落下闳与巴蜀文化中的自然科学元素
【导读】落下闳是《太初历》的主要创制者,其入长安、作历法,不只是简单的个人行为或者政治任务,而是巴蜀文化中的自然科学元素向全国推广的体现。 巴蜀文化是巴蜀大地数千年以来延绵不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总和。落下闳所取得的天文学成就,...
《五石之瓠》的哲思:无用之用为大用
【导读】《五石之瓠》摘录自《庄子·逍遥游》。本文通过对比“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两个故事,深入阐述庄子倡导的“无用之用为大用”的哲学理念。庄子的深邃思想及其在精神追求上的洒脱,至今仍可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提供启发。 《五石之瓠》...
《太平广记》草木故事“不死药”母题解读
【导读】《太平广记》草木故事中“不死药”的范畴超越了传统树木、草本植物与果实,引入了各种芝类植物,这一变化深刻反映了魏晋以来道教神仙信仰对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不死药”这一核心母题,也折射出民间崇拜树神、巫术及精怪的多元信仰体系。“不死药”...
《桃花扇》中“桃花”意象的历史背景与文学传承
【导读】孔尚任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桃花”意象,独具匠心地将之运用在《桃花扇》中。本文从“桃花”意象的艺术呈现出发,探寻《桃花扇》的文学指向和社会意蕴。 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在其传奇剧作《桃花扇》中,继承并丰富了“桃花”这一传统意象的...
《论语》中“孝”的伦理及政治内涵
【导读】“孝”是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本文以《论语》为依据,从词源学的角度对“孝”这一观念进行溯源,探讨“孝”的宗教内涵 、伦理内涵及政治内涵。 一、“孝”的三维内涵 (一)宗教祭祀之“孝享” “孝”是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早期文献中...
论夏商周天命观之嬗变
【导读】夏商周时期,中国先民对于天命的认识逐渐丰富。夏商以来,人们将统治世间一切的主宰,或命名为帝,或称为天,人臣服于天。武王伐纣以后,天命观发生了改变。周代的天命观被注入“德”这一重要元素,这也为周朝的统治提供了正当性解释。经过夏商周三代...
曹学佺本《宫词百首》考论
【导读】花蕊夫人是蜀地著名的才女,其《宫词百首》亦为《蜀中广记》所载。作者在记录宫词时对于作者的身份问题征引了不同的意见,为学界争论提供了证据。其次曹本《宫词百首》作为《花蕊宫词》较为完备的版本,其文献学价值还有待发现。最后从数量、内容和顺...

文学中国

王安忆《天香》对古典小说人物塑造技法的传承
【导读】王安忆的代表作《天香》在出版的次年便荣获第四届“红楼梦奖”首奖,彰显了古典小说对当代文学领域的深远影响与独特贡献。明清时期,小说评点经过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及脂砚斋等人的发展,逐渐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本文主要根据明清小说评...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中的李白形象与道家精神
【导读】本文从文化学视角出发,将创作于一战后的《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视为作者黑塞的思想转折点,分析其中的李太白形象及道家精神。小说《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记录了东方与西方文化在生与死等二元问题上的交流与碰撞,这不仅体现了黑塞对道家思想的接受,...
蹇先艾乡土小说的“归乡模式”探究
【导读】蹇先艾创作了大量经典的乡土文学作品。本文以其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中的“归乡模式”书写,通过分析这一主题的生发过程、实现方式及其产生的效果,揭示蹇先艾创作该主题的深层次动因,挖掘“归乡模式”书写的价值与意义。 蹇先艾因连续发...
《幼童文库》:中国近代第一套经典原创儿童绘本
【导读】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幼童文库》是近代中国第一套供低幼儿童阅读的原创儿童绘本。它的内容包罗万象,语言文字生动有趣,从印刷到图文设计都展现了较高的美育价值,内容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性,既体现了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儿童本位”的教育...
史景迁讲述中国故事的叙述模式探析
【导读】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推动了汉语的海外传播,还有助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因此,如何在讲好汉语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们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这给国际中文教师带来了挑战。史景迁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他的著作《曹寅与康熙》以独特的叙述模式...
读《陶文鹏说宋诗》
【导读】本文分析陶文鹏先生《陶文鹏说宋诗》一书,总结其中的研究方法及经验:诗歌研究必须遵循本位思想,从细读文本中获得审美体验;研究诗歌要立足开放多元的观念、方式,揭示文学规律;必须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获得理性认识。 陶文鹏先生,一位从事古代...

史话中国

名节与利禄并行:光武帝的取士策略
【导读】东汉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光武帝一边在立国未稳之时就以高官重礼征聘那些不与王莽、公孙述之流合作的名儒士人,并凭借这些典型进行政治宣传;一边以“利禄”吸引名儒士大夫参与到国家统一和政权建设中来。光武帝这种褒奖名节和利禄诱惑并用的方式不仅...
唐与突厥的历史关系
【导读】唐与突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突厥强大起来后对唐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唐朝初年,政权尚不稳定,此时对突厥采取的是称臣、和亲、互市等怀柔政策。在唐太宗时期,唐和突厥的关系从怀柔、全面防御转变为武力对抗,并取得决定性胜利。唐与突厥不只是战争对...
从“九溪卫学”看明代边疆治理政策
【导读】正统八年(1443年),为了加强对九溪卫的控制,明朝在该地区设立了卫学,通过教授儒学来对卫所的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目的是对其进行约束,防止他们与当地少数民族联合起来对抗中央王朝。九溪卫学的组织结构模仿了州府县学,设立了训导、廪生、增生...
清中期蒙古族大学士治疆履历考述
【导读】清代蒙古族大学士共有九位,在清前期没有出现蒙古族大学士,而清中期(1736—1850年)集中出现五位蒙古族大学士,即伍弥泰、保宁、松筠、长龄、富俊。这一时期蒙古族大学士激增并都有治理新疆的履历,其中三位任职过伊犁将军,对新疆的发展产...
科举制废除后绅士阶层的流动及社会影响
【导读】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这导致了曾经位居“四民”之首的绅士阶层彻底瓦解。作为社会的知识阶层,传统士绅拥有敏锐的感知力,他们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首先觉醒,并积极寻找新的出路。绅士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其阶层的分化引发了社会流...
方志所见郑州古代廉吏群像
【导读】“廉”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追求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标准,也是历代朝廷为官员胥吏立下的为官准则。曾为“五朝古都”的郑州,地处华夏文明发祥地,其长期领先的人文教化在这片土地孕育了大量的廉吏。本文基于《民国郑县志》这一代表性地方史料,从其人物志...
南京国民政府民间枪支管控挫败原因初探
【导读】近代以来,尤其是晚清到民国以来,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内忧外患迭起,历任中央政府无暇顾及民间枪支管控的问题,不受控制的枪支交易市场对社会秩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进而加剧了匪祸丛生、地方割据势力尾大不掉的乱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出台了...

人物中国

何静安家政教育思想浅析
【导读】何静安家政教育思想来源于她留学美国的教育理念以及主持燕京大学家政系的教学实践。其家政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男生应学习家政教育;妇女应注重心理与身体健康;制定家庭预算,合理开支;今日的服饰代表着今日之文化。何静安家政教育思想立意超前,意义...
试论曾纪泽的外交思想
【导读】曾纪泽,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之长子,曾担任驻英、法、俄三国公使,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曾纪泽的外交思想主要包括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实力至上原则以及国际法外交思想等。曾纪泽的外交思想深受中外时局变化及其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他对晚清政府的...

世界传播

阿根廷作家费德里科·让迈尔《高跟鞋》的中国故事书写
【摘要】新世纪,阿根廷是书写中国故事最多的拉丁美洲国家之一。本研究以阿根廷作家费德里科·让迈尔(Federico Jeanmaire)出版于2016年的作品《高跟鞋》(Tacos altos)为例,从中国古代故事征引、身份认同困境...
新世纪德语游记中的新疆形象与他者想象
【摘要】新世纪以降,中国适时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新疆新貌使人们的旅行体验异于既往,游记写作范式因袭传统亦略见殊致。文章以新世纪书写新疆的德语游记为研究对象,运用形象学理论,剖解新疆图式,即作为空白空间与桃源想象的自...

民俗中国

明清徽州传统家训中的教育观
【导读】明清徽州传统家风家训中有着很多涉及教育子孙的规条,这些教育规条勾勒了徽州文化育人的三重目标:向善知礼是基本的教育目标;谋得一份稳定职业,进而科举入仕是进阶目标;修身养性,涵养性情,是徽州民众育人的高阶目标。同时,徽州传统家训中还体现...
清代豫西北地区水神信仰探析
【导读】豫西北地区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广袤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黄河、济水、沁河、丹河穿流而过。豫西北河流哺育了繁荣的农业文明,河水泛滥也对豫西北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由此产生了水神崇拜。清代豫西北地区形成了包含自然神、人格神、宗教神...
保义“二月二龙灯会”的民族志研究
【导读】本文在叙述保义镇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对绘制龙灯、迎龙点睛和舞龙狂欢的仪式过程进行深描,探究该仪式的社会功用,为其他地区提供以文振乡的经验借鉴。 一、保义“二月二龙灯会”的文化生境 安徽省寿县保义镇地处长江下游的江淮流域,一年之中意义重...
凝聚与认同:长乐故事会的社会文化功能
【导读】长乐故事会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相关的文化生态,在现代社会变迁下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在田野调查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对故事会的文化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提炼出促进社会团结、文化传承与创新、塑造民族认同和集体...
《少郎和岱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学镜像
【导读】《少郎和岱夫》作为达斡尔族著名的长篇乌钦体英雄史诗,详细叙述了20世纪初期,在达斡尔族青年少郎与岱夫的英勇领导下,农民起义军奋起反抗剥削与压迫的故事。这部作品对于探究达斡尔族与其他民族的历史互动和文化交流,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创意中国

红旗渠精神的生成逻辑和丰富内涵
【导读】红旗渠精神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实践基础共同铸就了其必然的生成逻辑。作为中国共产党引领河南省林县人民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精神结晶,红旗渠精神深刻蕴含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队协作、无私奉献”的核心理念,是...
数字化时代下茶乐文化的发展之路
【导读】茶乐作为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艺术形式,在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变中,形成了独有的演奏风格与艺术形象。茶乐与茶艺的结合,不仅为品茗活动增添了视觉与听觉的享受,也体现了中国茶道修身养性的精神内涵。在科技的推动下,音乐家和茶艺师将传统与现...
辽宁省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创新
【导读】辽宁省博物馆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深入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加强故事性解读,提升互动体验;精心策划展览,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借助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创新传播途径,让中国故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得更广、更远。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博物馆...
关于桐城六尺巷故事对外传播的思考
【导读】清朝年间发生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故事,是中华民族礼让文化的生动体现。本文将追溯该故事的起源,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探讨该故事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源自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

人文中国

永乐宫纯阳殿壁画对吕洞宾多重形象的构建
【导读】建于元代的道教建筑永乐宫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不仅历史悠久,且遗存有大量的道教文物,尤以精美的壁画为代表,这些壁画体现出早期道教活动的丰富性,是十分宝贵的道教文化史料。其中纯阳殿绘制了大量与吕洞宾有关的内容,壁画的内容表现了全真教对...
从礼器到艺术品: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演变
【导读】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地位。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以及道德准则都有着紧密联系。古代的丝绸之路,其前身正是一条以运输玉石为主的“玉石之路”。 中国盛产玉石,《山海经》中就记载了大量的玉石产地...
龙形象的演变及文化内涵
【导读】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本文深入探讨龙形象的演变历程,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龙文化的内涵,从而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雏形期(新石器时代) 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时期龙就成为一些部落的图...
泸州市政区地名的文化考察
【导读】泸州市政区地名专名主要以双音节为主,三音节和单音节都较少;泸州市地名命名依据反映了当地丰富的物产资源、源远流长的酒城文化、当地的龙凤崇拜心理和家族观念。 泸州市属于四川省下辖地级市,自古就有“江阳”的称号。截至2022年,全市下辖3...
苏轼儋州诗浅读
【导读】本文从文学地理学视角切入,深入分析苏轼流放儋州时期所创作的诗篇,揭示他对儋州自然美景的精细勾勒以及对当地人文传统的深入洞察。 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人生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贬谪至儋州时,他创作了众多反映当...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