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 (2024年02期) 电子版

类型:月刊  类别:
原价:¥20.00   促销价:¥12.00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人文中国丨郑玄与朱熹对《中庸》首章诠释之差异
【导读】《中庸》一文原出于《礼记》,是阐发先秦儒家天道观、人性论、修养论的重要著作,历代学者对它的诠释从先秦延续至今。首章三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郑玄和朱熹对此句的解释大不相同,对于世界本原给出了差异...
人文中国丨科举制对元初隐逸之风的影响初探
【导读】政治制度对元初文坛风气产生了重要影响。科举制在元初一度被废止,文人仕途受到阻塞,面临出仕与隐逸的抉择,隐逸风气愈加盛行阿;隐逸之下的诗人并未因科举废止而荒废度日,反而自发组织了多样的隐逸活动,兴盛的隐逸活动在客观上改变了元代隐逸文学...
人文中国丨细说朱熹诗中的日常饮食生活
【导读】朱熹诗歌中有关饮食的篇目,不仅体现了他以蔬食为主、爱好喝茶饮酒的日常饮食习惯,还反映了他生活清贫、仕途不顺等生活状况,更透露出他对人格品性的追求,蘊含着他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不慕富贵而求精神自足的生活志趣。本文将从朱熹诗中涉及的日常...
人文中国丨黄庭坚叶县诗新探
【导读】黄庭坚一生作诗一千九百首,其叶县诗数量约有一百多首,还不到其总数的十分之一,因而长期为人所忽略。事实上,出任叶县县尉是黄庭坚踏入政坛的第一步,是黄庭坚思想上的重要转折点。叶县诗是黄庭坚早期诗歌发展的萌芽。探究黄庭坚叶县诗的特点有助于...
人文中国丨宋代双轨制辞书特色例谈
【导读】北宋以前,官修或非官修的大型辞书,几乎没有将韵书与辞书的编撰相结合的例子,这个现象直到宋代时开始改变。宋代编撰了三套双轨并行的韵书和字书。文章以《集韵》和《类篇》为例,探求分析宋代双轨制辞书的特色及其对后世辞书编撰的影响。 《集韵》...
人文中国丨语境参数视域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意美解读
【导读】在语境参数的视角下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语境参数,多维度了解该词作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表达方式,揭示词作中蕴含的意象美、意境美。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意蕴和美感,也可为...
人文中国丨文史对比视域下诸葛亮形象考辨
【导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承袭陈寿《三国志》及有宋以来三国话本小说的基础上融入虚构想象,流传甚广,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三国世界和历史的认知。罗贯中甚推蜀汉,南阳诸葛孔明作为蜀汉贤相儒生,深得罗之喜爱。诸葛亮的形象再现了罗贯中的自身经历...
人文中国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年龄称谓语探究
【导读】古人谈论年龄时不用具体的数字,而是用与年龄相关的称谓词来表达。这些年龄称谓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世界、生命以及社会的认知,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本文将阐释不同的年龄称谓方式所反映的中华传统文化观,探究古今年龄称谓演变的原...
人文中国丨浅议西方古典美学中的理性真实观
【导读】西方传统的古典美学将真实视为比美更高、更加永恒的美学目标和理想,最高的真实只存在于理性之中。古希腊的美学思想认为事物的真实性归于其对永恒理性原则的符合,近代新古典主义指出文艺的真实在于自然原型理性而理想化的加工,德国古典美学认为最高...
经典中国丨《诗经》中的鱼与归女意象
【导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蕴含着巨大的价值。长期以来,《诗经》被视为传播封建礼教的教科书,其文学性被忽视。《毛诗正义》《鲁诗》《韩诗》和朱熹《诗集传》等对《诗经》中的大量象征、隐语进行了经学解释,忽略了其文学性。二十世纪初,随着...
经典中国丨曹植《白马篇》新解
【导读】曹植的《白马篇》塑造了一位武艺高超、品德高尚的英雄游侠,曹植在这一形象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志。这一形象不仅反映了曹植自身的特质,更浓缩了身边诸多人物的身影,在那个呼唤英雄的时代,曹植塑造的英雄游侠形象为世人树立了楷模,激励着更多有...
史话中国丨“保鄂”视阈下的1913年汉阳兵工厂风潮考述
【导读】武昌首义后,黎元洪以民国副总统、湖北都督身份对湖北负有“保鄂”之责,然而,他主导下的湖北社会却呈现一派民生凋敝、军政混乱的衰败之相。各种新兴革命势力亟欲倒黎以挽狂澜,却受到湖北都督府的残酷镇压。1913年,汉阳兵工厂因经济原因突发工...
史话中国丨中国军队入越受降期间的对越宣传及效应
【导读】中国军队入越受降之际,越南的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动,对越宣传变得至关重要。入越中国军队以传单、布告、标语、记者招待会、重大庆典、发表演说等方式,公开阐明中国军队入越目的,强调中国对越南没有野心,表明了同情、支持越南民族独立运动的立场,呼...
史话中国丨民国时期盐业团体与社会的互动
【导读】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虽被袁世凯所窃取,但由袁世凯所主政的北京政府仍支持商品经济发展,大量新式商人及团体不断涌现,尤以同一行业为基础的同业组织(或称同业公会)为典型。随着新式商人群体的壮大,新行业也应运而生,从传统盐业中脱胎出的精盐业就...
史话中国丨朝贡体系的崩溃与晚清外交体制的调整
【导读】晚清时期,清王朝封闭的大门被迫打开,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不再能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尝试,中国的外交体制由朝贡体系调整为近代外交体制。本文分析了晚清外交体制调整的阶段、原因及意义,指出外交体制的调整推动了中国外交的现代化进...
史话中国丨试谈同光年间清政府对新疆汉团的态度演变
【导读】晚清同治、光绪年间,新疆汉团在内忧外患之际兴起。新疆农民起义爆发后,北疆若干地区的民众纷纷推举当地习武且颇具威望之人为领袖,带领团民结團自卫。诸多汉团皆占据有利地势、且耕且战。虽规模不一、互不统属,但联系密切且能相互支援、团结抗敌。...
民间中国丨天柱县宗祠文化的形成与社会功能
【导读】贵州省天柱县宗祠文化浓厚,现存宗祠文化文物古迹众多。通过现存文物古迹对天柱县宗祠文化的形成与社会功能进行研究,能让我们客观地看待传统的天柱县宗祠文化,从而在继承、弘扬和发展中与时俱进、去粗取精。 天柱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宗...
民间中国丨浅谈五寨县“八大角秧歌”的传承
【导读】八大角秧歌是山西省五寨县过年期间盛行的一种独特的社火形式,集扭秧歌、踢脚舞、说、唱为一体,是五寨县独有的民俗特色,也是山西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入分析了五寨县“八大角秧歌”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发展现状,并探讨了传承和保护...
世界中国丨中国故事的世界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鉴于此,本专栏以中国经典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征引、阐释与流变为路径,彰显中国文化的感召力、生发力和影响力,以期夯实中国话语和...
世界中国丨卫礼贤《蝴蝶梦的游戏》中庄子的悟道之旅
【摘要】本文探究卫礼贤改编自《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德语戏剧《蝴蝶梦的游戏》在一战背景下的改编特色及背后的文化动因。卫礼贤借助对原作情节的增删,阐发神秘主义化的庄子超自然天道观,同时为一战后备受精神创伤的西方提供重铸信念、寻求文明出路的启迪。...
世界中国丨《福神父和他的小龙:圣福若瑟在中国》的中国龙与儒家思想
【摘要】中国龙文化与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儒家思想与中国龙文化联系密切,“仁德”与“龙德”亦有共通之处。在德语童书《福神父和他的小龙:圣福若瑟在中国》中,中国龙化身儒家思想的载体与使者,在...
世界中国丨中国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在德国的传播变异
【摘要】“烽火戏诸侯”故事蕴含丰富的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国历史故事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历史文化内涵,其中包含的王朝迭代、宫廷生活及民间礼俗无一不激起德国文学家们的兴趣。经过数百年的传播,德国文学界对该故事的关注也由单调的猎奇性解读趋向文学与历史的...
创意中国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吃瓜”的来源探析
【导读】“吃瓜”一词的原始语义为“吃某种瓜类水果”,后演变为“围观热点事件”“娱乐新闻”“放松的状态”等意义。“吃瓜”可作动词或名词使用,能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吃瓜”的语义演变受到语言本体因素与隐喻、转喻机制的影响,同时,社会文化因素也推动...
创意中国丨可供性视角下社交媒体中的“已读不回”释解
【导读】本文以社交媒体中的“已读不回”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可供性视角出发,分析了“已读不回”是如何通过社交媒体的技术特点被创造和识别的。社交媒体通过披露用户状态提供对“已读不回”的感知,而信息储存功能、非言语信息的缺失和手机的移动性,共同建...
创意中国丨跨媒介合作:线下剧本杀中沉浸式化身的形成路径解析
【导读】近年来,剧本杀已成为年轻人线下娱乐的热门选择。拥有跨媒介合作特点的沉浸式游戏体验是剧本杀受到广泛欢迎与关注的重要原因。剧本杀游戏设置的特点及玩家与角色间的身份互动,构成了独特的游戏特色。本文将对剧本杀中沉浸式化身体验的形成路径进行分...
创意中国丨体验式访谈节目语境及特征解读
【导读】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传统的访谈类节目难以获得受众的关注。以《鲁豫有约》为代表的经典访谈类节目,不断顺应时代升级改版,突破传统访谈节目局限,以“真人秀”“体验”元素为主,融入“体验+访谈”的新形式,重新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关注。本文以改...
创意中国丨城市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与转喻作用
【导读】在新媒体时代城市“网红化”浪潮之下,城市宣传片对城市文旅、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宣传片产生了超出预期的出圈效应,其拍摄内容与手法值得研究与借鉴。本文对成都大运会宣传片进行了图像、音乐等多元素的细致拆分,...
印象中国丨试谈棉花在古代中国的发展
【导读】棉花是大众的衣被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功不在五谷下”。棉花作为一种外来作物,在中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进而一步步发展成我国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经济作物。现阶段我国已成为世界棉花大国,中国棉花在世界市场上更是发挥了“衣被天下”...
印象中国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视角下的国歌流变
【导读】国歌是一个国家的思想灵魂,是一种传承历史的文化形式。鸦片战争后,西方现代国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的“家-国”政治体系产生了冲击,中国被迫接受西方民族国家的观念。在这过程中,国歌的流变和发展不仅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更替和社会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
印象中国丨20世纪初和制汉语的逆向输入
【导读】近代闭塞的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外患,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全面学习西方的思想与理论,迅速成为亚洲文化圈传播西学的重要窗口,日本借用中国的汉字翻译并创造了许多“和制日语”。本文从和制日语的起源、近代和制汉语逆输入产生的原因、和制汉语逆输入...
印象中国丨宋代科举与花文化
【导读】宋代科举与花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变化中,逐渐与花产生了重要的联系,这种关系在宋代有了新发展。 在宋代科举诗中,花具有政治、文化等复杂意蕴,体现出时代性、特指性、审美性等特点。探究花在宋代科举发展中的关系,对于研究宋代...
印象中国丨谈谈汉语词类划分功能标准的形成过程
【导读】词类划分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大难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讨论,词类划分的标准逐渐趋于统一。本文梳理了汉语语法研究史上重要的理论观点,展现了词类划分标准确立的三个阶段。通过对功能标准萌芽、意义标准向功能标准过渡、功能标准占主流等阶段的梳理,...
人物中国丨“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导读】在中国古代“兄弟俱有名”的杰出文学家里,苏轼和苏辙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对,他们之间的情义历来为人所称颂。本文总结了二苏兄弟情谊的突出特点,探讨苏门家风和蜀地民风对兄弟二人感情的影响和塑造。二苏的“兄友弟恭”作为中国传统家风的典型代表,...
人物中国丨哲学视域下的阳明心学探究
【导读】在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拥有了可以用金钱衡量的财富和繁荣,却在欲望倍增中逐渐失去了最为珍贵的本心。王阳明作为影响至今的心灵导师,其心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如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实践性生命学问。本文通过叙述和议论史实的方式,...
纪实中国丨程序正义的追求和坚守
【导读】程序正义着重于过程或方法的公正性、道德性、合理性。程序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制定于1979年,历经了1996年和2012年两次比较全面的修改,以及在2018年根据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的部分修改。在新中国...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中国故事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