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

2024年12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文脉中国

“道”在《黄老帛书》中的内涵与扩展
【导读】“道”是老庄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在道家的思想体系中属于最高范畴,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近代,随着《黄老帛书》的出土,学界对“道”在老庄之后的发展与变化有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由此为切入点,对黄老之学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想作进一步探讨。...
老子“小国寡民”思想辨析
【导读】老子在《道德经》中构建了“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到达这种理想社会的方法和途径则是“无为而治”。自然无为作为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的主体状态,以“无为”代替了传统统治的“有为”,使国家的治理倾向于一种“消极”的状态,这也是老子“小国寡民...
以忠恕为道:《中庸》“道不远人”的哲学解读
【导读】“道不远人”出自《中庸》第十三章首句。“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由此衍生出两个核心问题:道和人为什么分离?道和人又如何合一?围绕这两个问题,本文采用以经解经、以庸释庸的方法,深入探究。“道不远人”的思想内涵...
论中国古代礼法合一
【导读】礼与法是中国古代王朝统治的两种手段,并且礼法交织,直至唐代实现礼法合一。礼法合一既体现在《唐律疏议》的立法制定上,也体现在《唐律疏议》的内容中。 一、“礼”指导《唐律疏议》制定 《唐律疏议》在制定之初就旁征博引儒家的思想观点,并从儒...
“群己之辩”的古今之变
【导读】“群己之辩”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哲学问题。“群己之辩”的“源”“流”不连贯,探讨的问题形式也差异甚大。在古代中国,人我关系与“群己之辩”之间密不可分,“群”是主体单位,而在如今,“群己之辩”以“权利”“自由”作为思想重构的基点,个体成为...
浅谈古代朝鲜、日本对汉字受容的共同点
【导读】古代中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以汉文化为导向、以汉字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学界称之为“汉字文化圈”。汉字作为其中的纽带,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我们应该深化东亚地区文化史研究,促进东亚...

文学中国

《后宫·甄嬛传》古诗词修辞分析
【导读】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是根据流潋紫(吴雪岚)的网络连载小说改编而来的同名电视剧。全剧选取百余篇古诗词,所选诗词年份跨度大、分布广泛,涉及范围广,包括《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古诗词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明清之际朱淑真及其作品接受探微
【导读】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去世约半世纪后,魏仲恭将其作品整理成《断肠集》,却未在当时产生反响。明清时期,朱淑真不仅受到名媛闺秀、士人才子的追捧,连小说家也花费笔墨敷演其坎坷的一生。明末钟惺的《名媛诗归》与清乾隆年间陆昶编纂的《历朝名媛诗词》皆...
抒情传统下的《花之寺》:凌叔华小说新探
【导读】抒情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传统,其对现代作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抒情性”是“五四”小说的一个重要面向,也一度成为学界研究热点。本文以“五四”女作家凌叔华短篇小说集《花之寺》为研究对象,以文本细读方法为主,分析象征与蒙太奇在意境营造方面展...
刘禹锡对“桃源”理想的追逐与超越
【导读】刘禹锡继承并发扬了魏晋陶渊明所创的桃源情结,在地域空间中对“桃源”理想进行了实践,更加仙化了原本存在于文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刘禹锡励精图治,却被迫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又因玄都观题诗这一导火索,被守旧派抨击的他再次遭贬。刘禹锡在面对...
苏轼的生活美学观
【导读】本文结合苏轼的文学作品,联系其衣食住行等日常习惯,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仕途沉浮,简要评析苏轼逸美、壮美、泛美、谐美的生活美学观,其具体表现在苏轼自然平淡、乐观豁达、开拓创新、与民同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苏轼是后人热爱生活、品味生活的精...
《三侠五义》中神鬼叙事的功能探讨
【导读】神鬼书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三侠五义》中,作者刻画了神采奕奕的人物群像,其中不乏许多奇异的神鬼描写。神鬼叙事丰富了书中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还表现出民族文化的意蕴。 神鬼叙事以超自然的元素和神秘力量为手段,演绎...
白先勇小说影像化叙事的独特魅力
【导读】白先勇的小说受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同时,他的小说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这使得小说具有影像化特质。本文从叙述画面的影像化、时空结构的影像化两方面入手,对白先勇小说中的影像化特质进行深入分析。 白先勇是当代著名作家,他...

经典中国

《文心雕龙》与《文选》诔碑文之比较
【导读】诔文属于哀祭文,是中国古代为逝者所写的誉美性的文章;碑文则是专门为刻碑而作的文字,这两种文体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都有所提及。不仅如此,萧统的《文选》中共选录诔文八篇、碑文五篇,这足以看出二人对诔碑文的重视。但《文心雕龙》与《文选》...
苏轼节序词中的理趣
【导读】节序词是吟咏节序风情的词,在宋代颇为兴盛。苏轼亦创作有不少节序词。除描写感时事而生情外,苏轼节序词还进一步由情及理,生发出对宇宙、人生世事和个体生命的哲理思考,表达了自己旷达恬适的处世观、人生观,充满哲思理趣。 节序词,指的是专门吟...
“科举梦兆”:《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管窥
【导读】《聊斋志异》在描写科举社会时,常会加入“科举梦兆”的情节。其作为叙事过程中的有机环节,具备一定的叙事功能。“科举梦兆”的描写与故事内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小说情节发展中充满活性的地方。 《聊斋志异》中有社会见闻、科举考试和奇异的想象...

史话中国

明代兵部武库司职能研究
【导读】明代兵部武库司,除了所熟悉的清理军伍等职能外,还负责两方面的内容:其他财务管理和杂务处理等职能。其中,其他财务包括管理老幼银、变产银与缺武官军银。杂务处理包括管理各种杂物、负责恤典俸禄及监督筑城等。 近年来有关于明代兵部武库司鲜有专...
权力分流:明初的门下省与通政司
【导读】明初通政司位高权重,之后的公开地位和实际权力出现差异,进而沦落为闲曹。考察明初背景,通政司在草创之初,以门下省为蓝本进而分化一家独大的中书省;中书省裁撤后防止“门下省”重蹈覆辙,才有了多面的通政司。 明代大九卿地处机要,地位尊崇,通...
浅析盛京围场的改制问题
【导读】盛京围场是清朝在东北划设的围场之一。为有效守护盛京围场,盛京将军衙门设置了盛京围场机构和官员进行管理,最初称“荒营”,后变更为“围场处”,又增设“围场总管”,负责管理盛京围场的行围、捕牲和看管事宜,并设卡伦巡围稽查。从盛京围场管理机...
山下人家,山上学术
我和《珞珈山下》这本书的作者陈锋,相识于1980年左右。那时我们都在武汉大学历史系读书,他早我半年是七七级,我是七八级。他侧重于中国史,我侧重于世界史,原本不会有往来,但我们却彼此熟悉。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点,作为学生,都喜欢写作,且在那一代...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书写
【导读】19世纪后半期,国家衰落和列强入侵导致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当时一批学者围绕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等主题创作了大量专门研究民族史的专著。宋文炳先生的《中国民族史》明确以“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来书写其来源构成、历史演进和活动区域的变迁,不仅...
皇甫谧徙居新安(今河南义马)的历史追踪
【导读】针灸鼻祖皇甫谧在义马生活了四十多年时间,完成了他人生中的大部分著作。其中在义马起笔、灵台成书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医学专著,本文由此得出义马是“皇甫谧第二故乡”的结论。 一、皇甫谧其人 皇甫谧(215—282年),...
古代廉政思想的历史嬗变
【导读】本文梳理了古代廉政思想的历史嬗变过程,展现了古代廉政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 泱泱华夏史,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中华民族积累了大量的治国理政经验。古代国家的兴衰成败取决于民心向背,而民心向背取决于君臣是否清廉勤政。...

世界传播

晚清民国时期的柏林唐人街与中华饮食记忆
【摘要】自19世纪末起,伴随晚清民国时期兴起的留德热潮,德国首都柏林汇集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中国留德学人为主体的聚居区域。本文在柏林唐人街的历史语境下,以海外中餐作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彼时留德学人在柏林唐人街的历史足迹与中华饮...
中国古典美人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摘要】从中国人独特的原初美意识以及伦理化的美人原型高唐神女中,衍生出了特征鲜明的中国古典美人书写传统,也因此给中国经典外译带来了诸多新的思考与翻译难题。本文以弗朗茨·库恩(Franz Kuhn)的《红楼梦》德译本为例,旨在探讨中...

红色中国

外交无小事 文艺乾坤大
【导读】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思想深邃丰盈,他把中华文艺带到外交舞台上,增进了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和民心相通。在周恩来“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文艺工作者肩负使命,用文化艺术精品服务国家文化外交大局,为祖国的外交事业搭桥铺路、增光添...
探寻李大钊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历程
【导读】从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来看,进化论为中国人从传统史观转向唯物史观提供了思想桥梁。在这场转变中,李大钊不仅是个体转变的代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李大钊的思想转变,是中国近代哲学思想演进的重要一环,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端...
晋察冀边区妇女在生产运动中的贡献
【导读】抗战前的晋察冀妇女遭受着封建压迫,大部分妇女不参与社会生产劳动。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人民生活困苦,经济困难,边区政府采取政策动员、组织动员、宣传动员三种方式鼓励妇女参加生产运动。妇女响应政府号召,生产情绪高涨,在农业、纺织业和副业三...

印象中国

紫鹊界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生态智慧典范
【导读】紫鹊界梯田承载的农业文化遗产,超越了传统农业技术的范畴,它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邃智慧。这份遗产历经悠久历史的洗礼,至今仍然闪耀着农耕文明的璀璨光芒。其特色在于依据当地条件巧妙布局,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通过自流灌溉系统实现...
多元·互惠·交融:旅游视域下西江苗寨生计转型探究
【导读】西江苗寨在2008年旅游开发前,一直以传统的稻作农业为主要的生计方式,辅以养殖和手工业。直至旅游开发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旅游业转变,打破了原先局限于血缘、地域和姻亲的交往方式。旅游开发促使西江苗族人民的交往范围、交友方式等发生了变化...
当代设计视角下畲族银器的创新与发展
【导读】本文旨在探讨畲族银器与当代设计创新的融合,探索如何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且具有现代感的银器作品,为畲族银器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畲族银器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当...

创意中国

网络流行语观察:新“X门”造词现象剖析
【导读】近段时间,在网络流行语“X门”的结构特征、形成过程与原来的“X门”有很大不同。新“X门”中的变项“X”主要由单音节的名词构成,整个结构表示对“X”所代表事物的推崇、喜爱。新“X门”的产生源于对“佛门”“儒门”等词的仿造,其形成经历了...
新媒体时代下网购语言的风格与特点概览
【导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购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网购语言作为网购交流的重要工具,呈现出独有的特征。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网购语言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探讨其对网购交流的影响...
公共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
【导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和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本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机构的优势,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传承与弘扬...
“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的特点与启示
【导读】“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是对以往夏令营交流团办营模式的一次创新。2020 -2023年, 该项目基本成熟,形成鲜明特色。主题上,以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为主,注重融合与创新;参与主体方面,呈现出承办主体多元化、学员国别多元化的特点;传播方...
从互动交际看应答语“好”的话语功能
【导读】“好”是人们在交际中赞同说话人所说内容时,高频使用的应答语之一。本文从互动语言学视角出发,采用大量口语语料,考察应答语“好”在互动交际中的话轮位置和序列位置分布,探究其话语功能。应答语“好”在互动语境中出现的位置较为灵活,具有赞同功...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