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

名家名作

2025年26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名家名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     展开

类型

旬刊

类别

文摘文萃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48.00 ¥28.89
目录

传承

新时代背景下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摘要」新时代的发展赋予民族舞蹈新的文化诠释,推动着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民族舞蹈该如何传承和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基于此,分别从教育、产业、创新和传播四个维度,对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进行细...
乡村振兴视域下山东非遗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近年来,山东为落实文化“两创”方针,依托本省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文化观念受到冲击、传承人才断层、产业化程度低、文...
广西鹿寨农事歌谣的传承意义及发展策略
[摘要」广西鹿寨农事歌谣作为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壮族人民的历史记忆、文化智慧与生态伦理,具有显著的历史、文化、社会与经济价值。系统探讨鹿寨农事歌谣的传承意义及当代发展困境,指出传承主体断层、语言环境消解、商业化冲击等问题...
非遗视野下西闫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探究
[摘要」西闫民歌是山西晋南地区的一种民歌小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田野调查,梳理西闫民歌的历史渊源与传承脉络,总结现存民歌的分类与音乐形态,并对采访所得谱例进行整理,旨在对西闫民歌的存续现状进行系统性考察。研究发现,西闫...
广西三江侗族琵琶传承路径探析
[摘要」侗族琵琶是广西三江侗族人民文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是侗族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虽然如今关于侗族琵琶歌的研究资料较多,但对于侗族琵琶传承方式、演奏技法等方面的研究仍有不足。旨在通过实地调研采风、搜索研究典籍、实地观看表演、深...

评论

从梅兰芳谨赠曾志剧照说开去
[摘要」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的梅兰芳赠送曾志怒的一组演出剧照为切入点,对梅兰芳与曾志怒的交往关系进行了逻辑推理,但二人是否曾见过面至今仍是个谜。曾志怒在1914年发表于《顺天时报》的《歌剧改良百话》,应该对梅兰芳后来的艺术人生产生...
从淮剧的演变浅析淮剧发展的困境
[摘要」淮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地方戏曲的重要流派,承载着苏北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随着社会发展,淮剧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的内在矛盾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其传承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分析淮剧形成期与...
温暖现实主义的影像诗学:空间建构、叙事节奏与成长叙事
[摘要]温暖现实主义电影主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平凡的社会性问题中唤醒人们感知苦难与温情交织中的平凡之美,其能够为坚硬的现实生活注入细腻的人文关怀,让人们感受到更有韵味的情感价值,并产生一定的共情。通过对温暖现实主义电影中空间建构、叙事节奏...
新主流电影的语境叙事转向
[摘要」研究以爱德华·霍尔的语境理论为框架,结合共情传播,聚焦张艺谋导演的作品《第二十条》,深入分析探索新主流电影在叙事策略中的新路径及社会意义。影片通过三线并进、低语境的叙事结构,将现实主义与戏剧元素巧妙融合,实现了法律议题的通...
论纪录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脉的核心,承载民族精神,非遗作为其重要组成,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纪录片《寻找手艺》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纪录片的良好代表,从平民视角、微末叙事、受众选择年轻化来探讨纪录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盗梦剧场》看赫法什·谢克特舞团的戏剧效应与美学风格
[摘要」舞蹈的身体语言既是叙事核心与文化镜像,也是情感投射的源泉。以《盗梦剧场》为研究对象,从舞台美术、肢体语言与叙事结构切入,解析其声光交错的剧场视觉建构与“共情—间离”的双重戏剧效应,探索赫法什舞团通过重复性动作、蒙太奇场景拼贴等符号化...
场域理论视角下解读贾樟柯叙事策略的转变
[摘要」在二十余年光影世界的打磨中,贾樟柯以其独特的电影叙事策略记录了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小城镇的生活图景和边缘人物的精神状态。研究采用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从习性、资本、场域三个维度,解读贾樟柯1997—2024...
多元叙事视点策略下《怪物》的文化心理和社会症候
[摘要」《怪物》利用不同的叙事视点建构了影片丰富的叙事层次,形成了多元视点的叙事策略。三段式多元视点的结构使观众参与到影片之中成为可能,通过叙事视点的遮蔽性产生特殊叙事效果的同时,揭示了后疫情时代下“视觉”偏差带来的主观狭隘,导演也借此给予...
恐惧与崇高的边界:斯特拉文斯基舞剧《春之祭》中的康德式崇高美学重构
[摘要」以康德崇高美学的原理为核心理论框架,剖析斯特拉文斯基和尼金斯基的舞剧《春之祭》通过颠覆性的艺术语言印证“恐惧”与“崇高”的边界。研究聚焦作品在音乐与舞台空间中双重呈现的“数学崇高”与“力学崇高”,音乐层面以碎片化织体、多调性和声及非...

研究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一)
[摘要」爱德华·格里格是浪漫主义时期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是格里格早期作品代表之作,也是其创作生涯中仅有的一部钢琴奏鸣曲。作品融入了大量挪威民间音乐元素,充满热情与想象力。研究从旋律、节奏和调性和...
陕西音乐风格的二胡演奏艺术探究
[摘要」二胡作为我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拉弦乐器,凭借其独特的音色与丰富的表现力,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地方音乐风格如同璀璨星辰般为二胡演奏艺术注入多元魅力,其中陕西音乐因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鲜明的地域特色尤为值得关注。研究聚焦陕西音...
音乐美学视域下扬琴演奏的意韵表达与审美体验
[摘要」在全球化与本土文化复兴交织的当代语境下,扬琴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典型乐器,其音乐美学的意韵表达与审美体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音乐美学为理论框架,结合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实践,探讨扬琴演奏中“意”与“韵”的生成逻辑及审美意涵。通...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声乐技巧与歌曲特点分析
[摘要」以经典蒙古族风格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研究对象,从声乐技巧和艺术特征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探讨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其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地位;其次从呼吸控制、共鸣运用、语言处理等方面解析演唱该作品所需的专业技能;最后从旋律特点、节...
《我心里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烧》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
[摘要]意大利歌曲《我心里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烧》选自乔瓦尼·帕伊谢洛于1788年创作的歌剧《磨坊女》,是一首小咏叹调。其内容虽然简短,却表达了主人公蕾契娜坠入爱河的彷徨、失措和痛苦。该曲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声乐艺术领域占据重要地...
黄河后套地区文化符号、民族形象与共同体意识的交织
[摘要」黄河后套地区是指黄河流经内蒙古自治区时形成的一个大弯曲的内侧部分,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交流,创造了众多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符号,漫瀚调便是其中之一。从音乐学的角度出发...
《绯衣梦》深层结构研究
[摘要」《绯衣梦》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所创作的杂剧。整部戏剧分为四折,主要包含王李两家的婚约事件与梅香之死引发的公案事件。学界对其结构的研究多聚焦在表层结构,如剧情设置、情节安排与功能。而《绯衣梦》的深层结构亦体现了关汉卿对元代社会的认知。《...
数字时代的动画设计与地方文化传播
[摘要」通过分析数字时代的动画设计趋势和挑战,结合地方文化的特性,提出以动画设计为载体进行地方文化传播的可行性和效益。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动画设计表现力更强,创作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大大提升;在地方文化传播方面,动画设计可媲美“活化石”,...
藏彝走廊四川区域民族民间音乐文献研究综述
[摘要」藏彝走廊作为重要的民族迁徙通道,其多民族杂居的格局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以藏彝走廊四川区域藏族、羌族、彝族音乐文献为研究对象,对20世纪50年代至今产生的学术专著、乐谱、期刊与硕博论文进行梳理,展现70年间的研究脉络...
平等之下的凝视、自然与神话
[摘要]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框架,聚焦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系统探讨其通过凝视叙事、自然隐喻与神话重构三重维度对“平等”主题的建构与呈现。影片颠覆传统男性凝视霸权,以女性主体性凝视重构视觉权力关系;借海洋、火焰等自然意象勾连女性与自然的共生性...
类型谱系视角下的网络微短剧叙事机理研究
[摘要」网络微短剧作为数字媒介时代的新型叙事形态,正以“短平快”的视听逻辑重构影视内容生态。本研究基于类型谱系视角,系统探讨其叙事机理的生成逻辑与文化意涵。研究发现,网络微短剧的类型谱系建构遵循“用户需求—算法驱动—媒介融合”三重逻辑,通过...
剧集衍生综艺实践下跨媒介叙事理论的衍进
[摘要」剧集衍生综艺作为新兴的跨媒介叙事形态,正在拓展传统虚构类跨媒介叙事的应用边界。以跨媒介叙事理论为框架,结合中外典型案例,揭示了剧集衍生综艺在叙事逻辑、媒介效用以及商业逻辑三个维度的跨媒介革新。在叙事逻辑层面,剧集衍生综艺通过演员身份...

专题

数智化场域下的戏剧表演分析
[摘要」现如今,数智技术赋能戏剧表演已经成为创作的主流趋势,其中数智剧场、游戏再生等多元戏剧形态的产生显现出戏剧演出的未来潜能。数智化技术也重塑了戏剧的创作、表演、传播链条,更通过技术手段激活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
人工智能艺术的创作机制与审美价值研究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艺术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态。人工智能艺术正在开创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新维度,预示着人机共生、共创的美好图景。旨在探究人工智能艺术的起源、发展脉络、创作机制、审美特质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

创新

数字时代戏曲图像的视觉符号解构与文化语义重构研究
[摘要」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与广泛运用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图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及变革。通过解构戏曲图像中的视觉符号,探索数字时代赋予戏曲图像新的文化语义,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戏曲图像中的视觉符号进行系统...
从符号到场景:壮族文化提取及舞台转化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在全球化加速与文化多样性保护日益紧迫的当代语境下,要将静态的文化符号有效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当代舞台艺术场景,实现深度传播与活态传承。研究深入剖析壮族的代表性舞台案例,揭示了成功转化的核心在于超越符号的浅表呈现,通过创造性叙事重构与恰...
传统戏曲在文创产品艺术设计中的设计策略
[摘要」传统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了民族审美意识及文化基因,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传播与价值转化的重要媒介,通过艺术设计将戏曲元素与现代需求相结合,既能够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又能够推动戏曲的创造性转化。从传统戏曲及文创产品艺术设计...

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对中国神话故事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的研究
[摘要」在全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中国神话故事的对外传播亟须解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题。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神话故事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通过分析影片中“修仙”“乾坤”等核心文化概念的翻译实...
相关杂志
  • 读者

    读者

    2025年22期
    ¥7.00
  • 意林

    意林

    2025年16期
    ¥3.69
  • 读者校园版·成长

    读者校园版·成长

    2025年12期
    ¥8.00
  • 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

    2025年05期
    ¥12.00
  • 海外星云

    海外星云

    2025年10期
    ¥5.49
  • 海外文摘

    海外文摘

    2025年11期
    ¥7.29
  • 新青年

    新青年

    2025年11期
    ¥3.69
  • 视野

    视野

    2025年21期
    ¥4.89
  • 海外文摘·文学版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5年04期
    ¥12.00
  •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5年11期
    ¥5.00
  • 名家名作

    名家名作

    2025年31期
    ¥28.89
  •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

    2025年11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46.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名家名作

杂志价格:¥28.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名家名作

杂志价格:¥28.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