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崇高的边界:斯特拉文斯基舞剧《春之祭》中的康德式崇高美学重构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引言

芭蕾舞剧《春之祭》是由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和芭蕾舞编导尼金斯基于20世纪初创作的,1913年在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剧院首演,却因彻底颠覆传统音乐调性规则和古典芭蕾美学范式,令观众感到不适而引起骚动,又最终成为音乐舞蹈作品中审美恐惧的经典之一。这一现象背后潜藏着更深层次的美学命题:当艺术作品制造感官溃败时,如何能将观众的不适与恐惧升华为崇高体验?康德的崇高理论为此提供了关键思路,崇高感受诞生于主体面对“无限大”或“无限强”的对象时,想象力和知性能力的溃败所触发的理性觉醒。(剩余7469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