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敏小说对非虚构创作的戏仿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非虚构创作以现实元素为基础,强调创作者的主体性与共情能力,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因重新搭建起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桥梁而拥有新的文学可能,在新世纪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作家鲁敏对于当下非虚构创作的热潮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在小说中运用“戏仿”这一后现代话语解构了非虚构创作的三个重要特征。(剩余6203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