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隧道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进展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 对皮下隧道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经PICC置管选择更佳的穿刺血管,将导管的出口位置放置于更加安全、舒适的部位,并扩大PICC适用范围,提高置管成功率及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感染、穿刺点渗血、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隧道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皮下隧道;并发症;综述;护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3.05.008

基金项目 2021年度青岛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21-WJZD206

作者简介 陈伟芬,主任护师,本科,E-mail:cwf711223@163.com

引用信息 陈伟芬,董帅,刁彩霞,等.皮下隧道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进展[J].循证护理,2023,9(5):807-811.

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的发展

1929年Forsmann开发出第1条中心静脉导管[1],20世纪80年代美国将PICC技术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治疗中[2-3]。(剩余11424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