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与灾黎:以民国三十六年皖北水灾为例的思考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1946年和1947年,全国铁路客货运量均有一定增长。皖北水灾发生后,难民大多通过津浦铁路向南京、徐州等城市进行疏散。国民政府主要依靠铁路来运输灾荒物资,皖省政府沿着津浦路设立了多个救济站,津浦路为救济物资的运输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道。铁路的负责运输制度规定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对货物的保管、安全运输和损坏赔偿负责,避免了依赖转运公司带来的运输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问题,使得救济物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准确送达灾民手中,其不仅保障了救济粮食的安全,还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剩余9405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