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西高铁干旱区生态修复物种选择及评价技术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筛选适宜银西高铁宁夏段干旱区的生态修复物种,保障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银西高铁宁夏段干旱区的植物物种进行选择和评价技术研究。[结果]不同植物的相对水分亏缺值(RWD)增加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四翅滨藜、柠条、紫穗槐、枸杞、黄刺梅、小叶锦鸡儿、铺地柏,四翅滨藜具有较强的耐旱性;贫瘠的土壤条件下,紫穗槐、小叶锦鸡儿、柠条种子萌发后存活率高,表明其耐贫瘠性较强;柠条和紫穗槐苗木的越冬存活率相对较高,分别达92%和80%,而铺地柏越冬存活率最低,仅66%;四翅滨藜的平均冠幅最大,是其他物种的1.91~3.22倍,具有较强的水文调节功能;铺地柏的绿色期最长,约360 d,其次是四翅滨藜,为270 d,表明其景观效果较好;四翅滨藜的根系抗拉强度最高,达44.25 MPa,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护坡能力;在综合评价指标条件下,不同植物的适应性评价结果从大到小依次四翅滨藜、紫穗槐、柠条、小叶锦鸡儿、枸杞、黄刺梅、铺地柏。(剩余802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