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岳阳花鼓戏的润腔特征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岳阳花鼓戏是湘北地区代表性的小戏剧种,俗称花鼓子、嗡琴戏,是在新墙河流域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锣腔(打锣腔)和琴腔(川调)两种声腔,以今岳阳、临湘一带地方语言为舞台语言,受到岳阳、临湘及湘鄂、湘赣毗邻地区人民群众的欢迎。[1]“润腔”一词是现代学者于会泳对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的[2],直到当下仍然受到学界普遍认同,并在学术研究中频繁运用的一种理论概括。(剩余3863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