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评论

北京文艺评论

2025年02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半年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访谈

“我是属于理想主义教育下成长的那一代人”
访谈时间:2024年12月23日 访谈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1209,陈思和老师的办公室 一?少年成长的精神烙印 访谈者言: 走进复旦大学光华楼的陈思和教授办公室,震惊我的不只是满屋子顶天立地的书架和书籍,更是置身其中的陈教授周身洋溢的...
附录一 陈思和简谱(1954—2024)
1954 1月28日,生于上海。 1960 进上海市虹口区广中路小学读书,第二年转入广灵二路小学,1966年小学毕业。 1967 在外祖父辅导下开始阅读《水浒传》,后又读《荡寇志》《红楼梦》《三侠五义》等旧小说。11月,被分配到杨浦区靖南中...
附录二 陈思和著述编辑目录
注:限于篇幅,本表不可能将所有书目列入,仅根据单行本初版时间列入附录,同时增订本和译成外文的资料附在该条下面。所列入书目包括:专著,编年体论文集,选集,主编教材,文学创作,文学对话录,图传,主编单行本,主编丛书,主编文学刊物,共十类。 一、...

文学关键词·基层写作

在基层写作与新大众文艺
敏锐的观察者们或者已经意识到,当代写作已经处于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的这一边,是传统写作在长期象征资本的积累下所建构的神话,并通过大学教育、经典阅读和评奖体系不停地加固其本身的信仰。在临界点的另一边,新技术、新媒介、新的传播方式与新的生活形式...
“基层写作”与文学场里的命名博弈
当下,“基层写作”“素人写作”的兴起,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关于“在生存中写作”的讨论。2005年年初,《文艺争鸣》主编张未民看过我在《读书》上的两篇“打工诗歌评论”,打电话向我约稿(开始我误以为他是深圳“打工作家”张伟明),我将未出版的一部书稿...
劳心以诚:一种“劳力者”的诗
跟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放在一起,文学怎么看都属于跟“经济基础”相对的“上层建筑”中的“上层建筑”。尤其是诗歌这种一直被俗语称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的文体,更是有着上层建筑塔顶避雷针般的意味。但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代,文学的位置与它的“传统形...

前沿·重述九十年代

社会主义传统下的女性解放尝试及其文化表达
一、“新英模剧”的生产制作:主旋律与商业性的融合 1.《山花烂漫时》的播出及反响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女性题材电影、电视剧在各大平台先后推出,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崛起受到广泛关注,这一年也因此被观众和评论者称为“女性主义影视...
隐喻性的东北和除罪化的罪案
2023年4月,网剧《漫长的季节》在腾讯视频“X”剧场上线。该剧改编自于小千2018年的原创剧本《凛冬之刃》,几乎与网剧上线同一时间,小说在互联网平台连载并出版。这一跨媒介的迅速跟进得益于网剧播出后的现象级的反响。豆瓣评分高开高走:从开分时...

多维经典

主持人语
“多维经典”第二期,选择的讨论对象是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是一部“旧经典”,也是一部“新经典”。这部发表于整整二十年前(2005年)的小说在2009年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并在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其经典...
论《额尔古纳河右岸》文学民族志风格的生成
1.张箭飞的“存而不论”:两种民族志 2016年11月13日,迟子建受聘成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驻校作家,并参加了第十季喻家山文学论坛。迟子建的创作是此次论坛的中心议题,但引起我特别注意的,却是论坛上张箭飞的讲稿(后在《中国现代...

北京来信

现代作家的北京情结
北京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题目”。且不说“五四新文学”发端于北京,单是现代文学对于“文学北京”——特别是“文学北平”——的建构,便是文学史乃至现代中国精神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代文人不乏题咏北京之作,而诞生于北京的文学...
“家住吴门,改作长安人”
大时代会影响个人的命运,而个人的选择又会影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往往只是几个最难忘的瞬间。叶圣陶在抗战胜利后最难忘的瞬间应该是1949年1月7日、4月22日和8月28日,正是这三个瞬间成就了叶圣陶在中国...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文化古城”四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向来有“文化古城”之称。一般的说法是,在1928年 6月到1937年7月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中心均已移到江南”[1],北京易名北平,凸显了它在文化上的鲜明特色和辐射性的吸引力,乃被冠以这...
另类景观:萧乾小说的北京记忆与情感重塑
萧乾年轻时曾表示要做一个“未带地图的旅人”[1],原意是反驳友人用理论指导人生的观点,他向往丰富的冒险和自由开阔的天地。但他同时强调“一个人可以游遍天下山山水水,然而梦境里出现的,往往不是什么名川佳境,而是幼年走过的一条坎坷崎岖的小路,或是...

现场与立场·有故事的人

成为“讲故事的人”还是“有故事的人”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月版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第一句写道:“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读者也许会以为这个民间歌谣的收集者是余华的虚构。余华确实有过和收集民间歌谣相关的经历。作家李杭育谈到“...
新媒介时代“有故事的人”的炼金术
经验贫乏时代的“素人写作” 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今天正处于本雅明所说的经验贫乏时代。但是也正是这样的时代,以歪打正着的方式重新发现和再造了一批经验富有者——从事着“讲故事的艺术”的素人写作者。关于素人写作概念本身的自洽与否,目前尚存不小的争议...
小说的“流言本体”与作者的“主体复象”
“我有一个朋友,他最近遇到个事儿……” “你说的这个朋友,是不是,就是你自己?” ——网络常见对话句式一则 一、“自我复式性”:第一/第二自我 在《作者是什么?》一文中,米歇尔·福柯将“作者”视为功能项,也就是当一个文本被阅读理解...
破圈的幻象与文学的新生
2024年11月11日,上海报业集团宣布《文学报》将停刊,并入《文汇报》推出的《文学》周刊。在“双十一”的购物促销狂欢中,一份1981年创刊的文学报纸的落幕是悄无声息的,即使有人哀鸣,那声音也几乎微不足道。当然,一份文学报纸的“死亡”最多只...

视界

“新南方写作”与“后殖民文学”的合题
一、超验他者视角:从经典中破局 文学的演进史就是文学本体在抵抗与归顺经典中嬗变的历史。话语即权力,正是作为话语的叙述建构了经典。从古希腊《荷马史诗》始,历经但丁和莎士比亚,经典在以西方为主体的历史中不断被叙述,最终经由布鲁姆的“西方正典”论...

新学人·消失的作家

“消失的作家”:论文学生态与作家文化选择的关系
一、故事的迁徙 近来网上流传一个提问:“为什么郭帆、冯骥、饺子都不是科班出身,但他们却能创作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当《流浪地球》《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21世纪20年代的文艺“三叉戟”,成为人们讨论文艺的“口头禅”时,我想的却...
错位、放逐与提前进入90年代:王朔的人生道路及文学创作
从1984年发表成名作《空中小姐》到1988年“王朔年”的声名鹊起,再到红入电视圈而家喻户晓,王朔也从编辑眼中“刻苦、老实、年轻”的可塑之才,渐渐被缝合进了通俗文学、大众文化的阵营,在20世纪90年代几次被批评家掀起的文化事件推上风口浪尖,...
从写手到作家:解离时代与网络文学自觉
“文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句话似乎已经讲了一个世纪,从图像技术诞生讲到电影艺术兴起,从电视普及讲到数字媒介的全盛期。伴随着每一次媒介革命,这句话总要拎出来讲上两遍,引发一些自伤自怜、自傲自珍,还有一些自省和自警。兜兜转转讲到如今,在20...
危机与契机:作家“网红化”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随着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网红文化不断向各个领域渗透,文学领域也未能置身事外。近年来,一些作家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网红化”,成了“网红作家”。“网红作家”一词具有多义性,它既指依托网络平台以作品或个人形象获得广泛关注和粉丝的创作者,也指先通...

文艺立交桥

当代杂技史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杂技“十年”创作:剧目化、戏剧化及剧场化
作为一种在剧场舞台演出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戏剧性主题的“审智”创意与剧场转型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当代杂技艺术发展与转型的主要特征。杂技研究专家夏菊花等在《当代中国杂技》中指出:“中国杂技登上剧场舞台,给杂技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1]受新时代...

诗歌共时体·混沌与诗

主持人语
本期的“诗歌共时体”栏目将聚焦于“混沌”这一主题,除了它天然地、形而上学地属于诗歌写作无法忽视的内在症候之外,同时也有感于极速运转的人类世界并不排拒在理性价值之外的无端乱局。意大利思想家弗朗科·贝拉尔迪(常以签名“比弗”著称)罹患...
呼吸:混沌与诗(节选)
1.我无法呼吸 我患有哮喘,所以当我看到埃里克·加纳(Eric Garner)被戕害的视频时,也许我受到了一种哮喘患者团结感的影响。2014年7月17日,在纽约市斯塔滕岛,纽约市警察局的一名警官在逮捕加纳时,扼住他的脖子约九至十五...
请注意:结巴诗人来了
1 钱锺书曾谈到颇有一些诗人和画家,认为诗与画,两者堪称“异名而同体”或“异体而同貌”。故而无论古代或当代,东方或西方,都曾留下过与此相关的“互换句法”(commutatio)——希腊人把画称为“不语诗”,把诗称为“能言画”;罗马人把画称为...

艺术场

寻找逃生出口(Exit):迈向游戏的跨媒介研究
主持人语 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中写道:“每种媒介的内容本身是另一种媒介。”(The‘content’ of any medium is always another medium.)被称为第九艺术的电子游戏,非常契合于麦克卢汉的这项断言...
先居高阳
曾几何时,等高线和水陆两色就是排兵布阵最大的依据。直到20世纪60年代,日内瓦湖战术研究协会(LGTSA)采用中世纪背景作为兵棋设计框架,精心建模近战武器和复杂的地形要素(Dunnigan,1980)。这些参数的改变被纳入《锁子甲》(Cha...
电子游戏中的真菌问题
基于冷战背景的即时战略电子游戏《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中,伴随着巨大的文字“游戏结束”,玩家阵营获胜时的结算画面是被核战争摧毁的城市废墟与辐射工兵。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核爆或灾难性的核反应堆事故之后,生命常以人们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现。1986...
“救人易,救己难”:论《黑神话:悟空》中的媒介自反
距离《黑神话:悟空》的发售已经过去将近半年的时间,围绕这部游戏的各类学术性或非学术性的研究文章早已汗牛充栋,然而至今鲜见从媒介理论的角度对其展开深入分析的尝试,这或许是因为研究者们过于执着于该游戏剧情层面的争议(比如悟空为何三次杀死自己的爱...
爱或子宫怪物: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太空歌剧
在罗杰·瓦迪姆(Roger Vadim)和电影摄影师克劳德·雷诺瓦(Claude Renoir)的镜头中,失重的简·方达(Jane Fonda)飘浮在一个墙壁和地板毛茸茸的太空舱内,背景里摆放着一尊狄安娜女神雕...
谁在言说东北:电子游戏于“东北文艺复兴”话语中的位置
2019年,火遍大江南北的说唱歌曲《野狼Disco》的作者董宝石将“东北文艺复兴”的概念第一次通过媒体大范围面向公众,[1]并迅速进入学术场域,被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广泛使用;当然,或许某种历史的巧合,同年举办的“东北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9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北京文艺评论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北京文艺评论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