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25年04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设有:中外音乐史论、传统音乐与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创作理论与作品评介、教研札谭、书评...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音乐学研究

经典本质与多元在场:歌曲《沁园春·雪》现象分析
[摘要]以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雪》为唱词谱写的歌曲,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其中很多都是艺术水准极高的经典力作,形成一种现象级的文化景观。剖析原因,一方面在于词作本身所达到的艺术成就高度,锂锵声韵之中极强的音乐性和立意之中伟大的革命内涵...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文集》序
[摘要]在区域国别学强调民族国家(或多民族国家)所生成的“国与国”音乐文化共时性比较研究之际,中国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也应该立足于自身方法论传统,通过由区域音乐研究起始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历时性转换,将“国与国”和“区域与区域”编...
日本所传林邑乐史料发凡
[摘要林邑即占族人在今越南中南部建立的文明古国。历史文献表明,林邑国与印度、中国、日本、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琉球及越南李陈朝等有着广泛的交流,以丰富的音乐文化著称。日本传存的林邑乐是林邑与日本早期文化交流的体现,具有天竺、林邑双重渊源,...
唐代雅乐舞的体系重建与审美转型
[摘要]唐代雅乐舞在体系重建的过程中,不仅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儒家乐舞传统,而且呈现出有别于前代的三重审美转型:一是在古今之间,唐代雅乐舞不仅保留了上古乐舞的祭祀传统,而且兼容着当下感性体验的审美风尚,故而形成了以旧带新的乐舞体系;二是在雅俗之...
演绎古音:“云韶” 与唐代雅乐模式的兴替
[摘要]“云韶”源出先王乐教,唐代武后、玄宗、文宗先后在名义上重建“云韶”,但事实各有差异:武后用云韶命名内教坊掌习雅乐;玄宗通过“内出”云韶乐舞昭彰崇德尚俭,但整体不及法曲之兴;文宗将安史之乱前的玄宗礼乐视为“正始之音”,在开元雅乐基础上...
宋使人辽音乐文化见闻
[摘要]宋辽交聘制度下,使节成为联系两国交往的重要媒介。宋使入辽完成贺正旦、生辰、吊慰、致遗留物等既定政事外,尚有音乐文化的交往与互动。入辽的北宋使臣,不仅对辽国朝见、朝贺仪式音乐,馆待用乐体验深刻,亦可耳闻目睹出使途中契丹族婚嫁、祭祀、节...
再论《敦煌乐谱》曲拍
[摘要]中国音乐节拍史上,存有“诗拍”这一阶段并为之正名,这是以《敦煌乐谱》解译为基础的。“诗拍”是唐五言与七言整齐律诗在音乐节拍上的反映,因而是一种典型的“均拍”。至唐宋之际文学上渐以“词”为主,音乐上也就以“词拍”为主,因此,“诗”于音...
《指法汇参确解·流水》“滚拂”经衍考
摘要]今传《流水》之多段“滚拂”,其早期形态酝酿于清代中叶的长江下游,存谱可见清道光年间(1821—1850)的《指法汇参确解》(1821)与《志喜堂汪朗山琴谱》(成书下限在1830年),《指法汇参确解》本或更多地保留了“滚拂”段的初现样态...
论少数民族即兴音乐中特殊音级的乐学意义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即兴音乐广泛运用特殊音级(如降七级7、升四级4),其生成机制源于自然泛音列的片段化选择。藏族多声部诵经与蒙古族呼麦演唱通过人声与乐器的协作,提取泛音构成音团集合,形成调性游移及多声即兴统摄。藏戏及蒙古潮尔音道案例显示,此...
哈尼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和音研究
[摘要]哈尼族音乐在旋律、调式调性、曲式、声部组织等方面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格,尤以多声部音乐最广为人知。多声部民歌是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智慧结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针对原生态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的展开,哈尼...
汪线乐教思想探究
[摘要]乐教思想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乐教即礼乐教化,其目标在于人的德性化育和人格完善。清代儒者汪绂继承先秦以来的乐教传统,加以新的思想阐发,重新梳理了先秦乐教的目标、内容、特点等要义,分析了清代乐教衰败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复兴乐教...
技术逻辑下当代古琴美育精神的价值阐释
【摘要】古琴美育是一种审美化的生命实践。传统古琴美育秉持“崇真、扬善与趋美”的审美向度,涵容“以德育美”的价值精髓,凸显“琴以载道”的主体性浸润。在当代古琴美育语境下,技术不应成为禁锢琴道的工具理性,亟须探寻一条调和技术与琴道的祛魅路径。琴...
基于数字虚拟空间的音乐审美重构初探
【摘要】数字音乐的审美特质是由其技术基础和文化背景所塑造,虚拟空间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了音乐的创作、传播与接受方式,形成了全新的音乐审美范式。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深化了音乐体验的沉浸感与互动性,推动了感知方式的革新。在...
中国韵味音乐创作的两个观察视角
[摘要]韵味也可以说是风格,“中国韵味”即中国风格或中国气派。当代作曲家黎英海、宝玉先后基于唐代诗歌《枫桥夜泊》所创作具有中国韵味的音乐作品,均具有“散意语态”的共性特征。以“可逆音程”“十二音序列”“古琴挑勾虚实音”作曲技法的音乐视角和“...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音乐剧创作实践的审美价值期待
[摘要]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是20世纪下半叶杰出的英国音乐剧作曲家,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音乐剧题材和主题创作试图突破早期音乐剧单纯的娱乐范畴,重新确立了融娱乐性、古典性、人文性为一体的表现手段与内涵,更凸显创作对于审美...
音乐与超人类耳朵:超声波、物质身体和感觉极限(下篇)
[摘要】超人类主义和后人类主义思潮挑战和重塑我们对人类听觉极限的理解,特别是其对音乐聆听实践和理论的意义。接续上篇对人类听觉阈限的历史研究,文章首先厘清了超人类主义、后人类和后人类主义等关键术语,将19世纪末对听觉极限的研究与当代超人类主义...
古乐复兴视域下马蒂努羽管键琴曲鉴古创新理路探赜
【摘要】捷克作曲家马蒂努的羽管键琴乐曲是二十世纪“古乐复兴”运动的重要成果之一,为“鉴古演奏”背景下的音乐表现如何传递本真精神给出独到回答。其对于早期音乐的深刻理解,与当时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艺术潮流的影响,使他的创作得用现代语汇重构传统精...

国家艺术基金“古琴艺术理论研究与评论人才培训”专栏

元代戏曲对明代琴曲歌辞的影响及其文化史意义
【摘要]现存明代琴谱保存着大量由明人创作的琴曲歌辞,其中不仅有依据元代南戏《琵琶记》唱辞改编的琴歌《风云会四朝元》,而且有频繁使用“那”“的那”“呵”等虚词作衬字、句式长短不一且灵活多变、韵叶周德清《中原音韵》的杂言歌辞,其语言风格具有口语...
引禅人琴:成公亮的古琴创作观及其美学阐释
[摘要]成公亮的琴学思想与禅宗的“自性论”哲学理念彼此呼应。其创作的古琴套曲《袍修罗兰》以琴为媒介通达禅境,展现音乐与禅宗的融合。作品中“声”与“韵”的互通寓含禅宗关于内在世界与外界环境相互映照的哲学思考。旋律走向超越表面的音符排列,通过留...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古琴相关活动发展考述(1916 一1932)
[摘要]近代以来,随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开展,“民主”与“科学”思想的盛行,新式学堂相继建立,西方音乐不断涌入使得中国传统音乐日渐式微。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是当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于1916年至1932年连续...
当代古琴创作中作曲家与演奏家的合作
[摘要]古琴独奏曲《雪菊》的创作过程体现了当代古琴创作中作曲家与演奏家间合作的四个特征:(1)创作与学习过程的频繁沟通;(2)作曲家常要求演奏家进行演示;(3)演奏家主动提出建议并最终形成谱面变动;(4)作曲家拥有作者身份并主导决策。作曲家...

戏剧影视学研究

以“陌生”对抗“亲密”
[摘要]当下,院线电影正面临短视频等网络视听节目新样态的巨大冲击。当曾经震撼的视听享受无法抵御新兴业态为用户带来的亲密体验,实施与“亲密”对抗的叙事转向策略成为院线电影在网络时代突围与扩张的关键。这种对抗并非简单的“段子”汇聚或情感共鸣,而...
新世纪中国大陆迁徙题材电影的文化记忆研究
[摘要]迁徙题材电影是以个体或群体的迁徙行为为核心的电影题材类型。在现代性的时空语境中,迁徙群体在城乡空间的跨地流动日渐频繁,迁徙题材电影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记忆的视域出发,新世纪中国大陆迁徙题材电影通过流动空间的跨地...
论中国当代话剧表导互动的离心化症候
[摘要】“导演时代”的中国话剧表演出现了离心化现象。表演的离心和“导演中心”转向进程中戏剧偏离“人”有关。当代话剧表演的离心化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人-物”的倒错、失度的身体展演、反智性的角色体验。话剧表演的离心化催生了“明星反哺”现象。但...
戏曲的文体革新与范式转变:论陈仁鉴的现代戏曲创作
[摘要]作为中国20世纪中期至关重要的戏曲作家和现代戏曲的先行者,陈仁鉴承继了田汉等人的戏曲现代化路径,较早创作出了《团圆之后》《春草闯堂》这样标范性的现代戏曲作品,自觉地将中国戏曲过于注重传奇性、注重表现集体性理念、情节庞杂拖沓的戏曲路径...

舞蹈学研究

“边疆舞” 理论话语的生成与反思
[摘要]20世纪40年代,基于“新秧歌运动”与“新舞蹈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在“文化民族主义”思潮的推动下,中国舞蹈界产生了“边疆舞”这一新概念,统一指称取材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由戴爱莲等职业舞蹈家改编的舞蹈艺术。1946年的“边疆音乐舞蹈...
梅山仪式雄舞的身体符号与文化属性
[摘要]“还都猖大愿”作为湘中梅山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仪式舞蹈和身体符号也是承载梅山文化的独特介质。作为一种以身体实践传习地方文化的载体,梅山仪式催舞包含着丰富的身体语言和符号意指实践,其符号表征着湘中地区人们的历史神话、文化记忆和社会...
山东三大秧歌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的创编研究
[摘要]钢琴伴奏在山东三大秧歌舞蹈教学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但目前相关理论存在缺失,可用的钢琴伴奏曲谱也相对匮乏。因此,钢琴伴奏者应在舞蹈课堂充分发挥即兴伴奏的能力,根据课堂教学场景,结合舞蹈动律即兴创编适用的伴奏。并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反复打磨,...

艺术评论

从范式确立到学派奠基
[摘要]延安时期,歌剧《白毛女》出现过试演版和公演版两个不同的版本。其中,在表演上公演版歌剧《白毛女》创造性地将西方戏剧表演的写实性、生活化舞台语言与中国传统戏曲、歌舞表演中写意性、虚拟化表演美学和载歌载舞的叙事手法融为一体,在不断摸索中确...
知行统一 以美育人
摘要 钱仁康早期音乐教育实践,坚持知行统一、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其早期音乐作品、译著和文章基本上都从教育实践出发,与音乐教育密切结合,突出以美育人、以乐化人。如果说音乐创作是其出发点,音乐研究是其立足点,那么音乐教育实践则是其主要归宿和落脚...
民族歌唱“字腔关系”再说
[摘要】“字腔关系”是民族歌唱艺术的重要范畴,“以字行腔”“字正腔圆”是中国传统唱论的基本美学法则。然而,近年来“以腔行字”“腔正字圆”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中国声乐界认可。解析字腔关系先要深刻理解汉字的语音性格,抽象谈字腔关系只会混淆事实。民族...

名家说课

儒家音乐思想的政治哲学
[摘要]一般而言,儒家思想有强烈的世俗倾向,关注现实人生和政治伦理生活较多,在音乐思想上表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儒家音乐思想的政治哲学,建立在天人关系之上,表现出纵横两个方向的思路:纵的方向上联系历史而有历代“圣王作乐,治定制礼”的制度性安排...

彩色图版

本期名家-孟凡玉
1.2005年春节期间考察贵池滩戏,2月24日和王兆乾先生(左)在縞溪曹合影 2.2025年4月23-25日,考察温州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十方韵”,在凌霄宝殿前留影 3.2005年春节期间考察贵池滩戏,2月17日和荡里姚艺人姚建秋先生(左)...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6.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