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24年05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设有:中外音乐史论、传统音乐与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创作理论与作品评介、教研札谭、书评...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音乐学研究

襄阳王寨南朝墓室惊现“伶伦作律”画像砖之考辨
[摘 要] 2023年6—9月间,在湖北襄阳王寨墓地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中,惊现一种画面为“一人弹琴、一人听声”的南朝墓室画像砖,其内容疑似千古流传的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故事,考古者遂将其命名为“高山流水”,并付诸多种媒体的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画像砖...
“商声”说
[摘 要]“商”是我国乐理中的五正声之一,《礼记·乐记·师乙》篇载“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商人已认识到“商声”在五正声中“居中”的事实,便采用本民族的族名命名了此声。本文通过三分损益法、五度相生律和...
香港“马礼逊学堂”音乐教育考释
[摘 要] 马礼逊学堂开设音乐课的情况一直以来未得到详细考证。根据第一手外文资料可知,该校开设的音乐课程名称应该译为“唱歌”课,始于1845年5月,任课教师是校长布朗(Rev. Samuel Robbins Brown),教学内容除了教单声...
程雄及其《松风阁琴谱》研究
[摘 要] 程雄《松风阁琴谱》是《四库全书》收录的唯一清代琴谱。考诸史料,以琴道名世的程雄实为明遗民,活动于万历末年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为流传师说、托故国之思,康熙十六年(1677)左右,程雄搜辑前人未刻琴曲,编成《松风阁琴谱》二卷...
育才馆《雅乐讲义》成书缘起及著者身份考辨
[摘 要] 20世纪上半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雅乐在传续三千年后,因社会制度巨变而呈中断之势。1921年山西省政府在阎锡山的倡导下开展振兴雅乐运动,并在省内掀起了雅乐传承热潮。《雅乐讲义》的成书是雅乐科日常教学及雅乐文化传承、普...
以图见史:北朝入华粟特人墓葬音乐图像解析
[摘 要] 北朝入华粟特人墓葬中音乐图像所展现出的独特风格,表现了粟特族群吸收各方所长,积极探索适应居住地本土音乐风格的意图。一方面,北朝入华粟特人在日常生活中依旧保留着本民族喜好宴饮并以乐舞助兴的习俗及其祆教信仰。另一方面,图中的用乐场景...
韩国雅乐缘起与演变小考
[摘 要] 韩国的文庙祭礼乐一直沿袭中国雅乐的规范,保留着“堂上登歌、堂下轩架”的形式。世宗朝根据元朝林宇《大成释奠乐谱》中收录的释奠祭礼雅乐12种宫调基本旋律创制了世宗时期144首庞大的祭礼雅乐系统,实现了文庙祭礼乐的第一次嬗变。因其对清...
音乐地理学视域下莆仙戏生存缘由探析
[摘 要] 莆仙戏是自唐末始在福建莆仙地区容纳百戏技艺、融合北方歌舞杂剧、吸收南戏诸声腔,形成的以“兴化腔”演唱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戏曲剧种,其历经战乱灾祸,千余年来久盛不衰,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类名录”。莆仙地...
湘黔交界处各民族“四八姑娘节”仪式音乐文化的互动与认同研究
[摘 要] 湘黔交界处是苗、侗、汉等多民族杂居之地,在长期的族群互动、文化交流过程中,各民族间形成多元的文化认同与音乐共享,“四八姑娘节”文化圈也因此生成。其形成原因是:第一,该区域内便利的地理环境与持续的历史更迭促进了族群迁徙与文化涵化,...
“味”范畴下的斫琴经验抉微
[摘 要]“味”范畴下的斫琴经验,首先在于概念音的形成,这是单卫林通过大量地聆听琴家演奏而得来的。在形成概念音之后,可以通过实践经验的累积,对斫琴之“味”的生成进行预判。这表明在斫琴艺术中,斫琴之“味”的生成具有其内在逻辑性。斫琴之“味”还...
区隔与流动:音乐趣味阶层特征的社会学批判
[摘 要] 布尔迪厄认为,音乐趣味能清晰地表征人群的阶层特征。朗西埃批判了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研究,尤其针对他的趣味区隔逻辑予以深刻反思。基于对朗西埃“歧感”的阐发,我们能在音乐趣味的流动性问题上获得更深认识。历时地看,特定阶层音乐趣味的形成的...
音乐社会学视域下音乐传播学科理论构建的思考
[摘 要] 回溯音乐传播的学科理论孕育、发展历史,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分别从音乐学、传播学、社会学、符号学等学科视角,对音乐传播实践活动及其学科理论进行了多维度的交流、探讨和理性思考。其中,音乐社会学对音乐传播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构建产生了尤为...
论实践在音乐美育中的价值:来自阿伦特“诞生性”理论的启示
[摘 要] 音乐教育实践观提倡以实践的方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与美育浸润行动核心理念相契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核心概念阐释如何深化、个人实践如何与跨文化社会关系进行联系等多重挑战。汉娜·阿伦特的“诞生性”理论为美育实践提供了方...
论艺术核心素养“审美感知”的生成机制
[摘 要]“审美感知”在2022版艺术新课标所聚焦的四大艺术核心素养中列作首位,其生成机制可以概括为:审美主体以“审美发现”为感知的逻辑起点,在“审美感受”中借助多种心理形式的交互作用而达成对感知对象的“审美认识”,并在心理与行为层面产生相...
音频分离技术在实际作品听觉训练中的探索与运用
[摘 要] 随着视唱练耳教学观念的发展,练耳训练中引入实际作品听辨已成为国内外高校专业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因其存在诸多难点,一直被广大教师与学者所关注。近年来依托于人工智能研发水平的快速提升,音频分离技术体系渐趋完整,分类逐步细化,对实...
历史选择与文化担当
[摘 要] 回顾中国钢琴艺术史,有不少钢琴音乐家在艺术生涯中广泛涉及创作、演奏、教育教学和艺术理论研究等领域,具备多重身份。中国钢琴音乐家多重身份的形成受到时代及个人选择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多重身份的中国钢琴音乐家承担着钢琴艺术本土化探...

艺术学理论研究

观念与时尚
[摘 要] 艺术突破的最好条件是驾驭历史潮流,完成现实赋予你的某种使命。艺术创造永远被不断变化的时代观念与审美潮流所引领,在既往的积累上前进,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好现代表达,创造出新一代的成就。我们当下处于思想和观念变革、技术升级和突破的能量积...

2024“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论坛”专栏

区域国别视野下亚太地区筝属乐器流变考
[摘 要] 筝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华夏正声”。作为文化符号的筝,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是探究区域国别之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利器。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中,筝的形制、律调、演奏技法及社会功能皆发生了巨大...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中的中国立场与理论体系化建构
[摘 要] 伴随区域国别学作为新一级交叉学科的强劲崛起,人们对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也逐渐进入学科体系化建设和理论思考。本文拟在对亚洲北方草原跨境跨族际音乐实践研究基础上,探究如何站在中国立场上,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以整合交融的跨学科理念,明确并...
西方文献视野下的东南亚区域音乐研究路径译介(1975—2023)
[摘 要] 东南亚音乐作为区域研究的重要阵地,呈现出独立国家的微观个案、中观层面的跨区域研究、宏观层面的全球化立体结构。纵观1975—2023年与东南亚音乐相关的西方文献,东南亚区域音乐研究路径需要运用人类学、民俗学、民族音乐学、语言学、舞...
19世纪海峡殖民地土生华人的音乐与身份杂糅
[摘 要] 研读1879年海峡殖民地官员、英国人乔纳斯·丹尼尔·沃恩出版于新加坡的《海峡殖民地华人的生活方式与习俗》,有助于探讨19世纪海峡殖民地土生华人(峇峇)音乐与身份认同。峇峇们在海峡殖民地,通过与传统华人、马来人...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书写转化
[摘 要]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关注海外他者的音乐表演行为,深入描写与系统阐释其文化认知观念,通过运用多重语言能力,结合海外音乐民族志的田野实践与书写转化,对海外的某个特定区域或国家的音乐文化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揭示海外他者音乐社会生活中的地方性...
2024“区域国别音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论坛”会议综述
[中图分类号] K1;J6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67(2024)05-0135-06 区域国别学(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是指对某一区域外特定国家/联邦区域、地理区域...

戏剧影视学研究

从“地理学”到“博物馆”
[摘 要] 作为“论文电影”的开创者和革新者,克里斯·马克和戈达尔分别从不同路径建构起当代论文电影的两个面向。马克在电影中引入互联网数字媒介并由此而发展了其风格,从《日月无光》开始,其作品不断探索着“媒介和记忆”之主题,他的只读光...
电影的另一重乐趣:电影笑话与早期中国电影文化
[摘 要] 电影笑话,即那些发表在印刷媒体上、与电影相关且以引人发笑为目的的幽默短故事,是早期中国电影书写中一个常常被忽视的文本类型,却为我们重新进入早期电影观看经验提供了一个另类的视角。对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大众及专业电影报刊上...
改革题材电视剧中青年形象的中国式建构
[摘 要] 改革题材电视剧中的青年形象随时代变迁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流变:从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开拓者”形象,到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离乡寻求发展机遇的“脱嵌者”形象,再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重返家乡并带动本土发展的“返乡者”形象...
乌托邦·恶托邦·伊托邦
[摘 要] 研究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气质构形是考索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嬗变的重要指征,它关涉乡土电影对城市进行构形时所运用到的某种普遍认知。在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气质构形分为乌托邦(正面修辞:光明自由的理想之邦)、恶托邦(负面...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困境与破局探讨
[摘 要] 中国电影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一些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在市场竞争中正面临着营销困境和生存困境。电影《爱情神话》口碑与票房俱佳,其以精准营销的策略,紧扣“她经济”“她文化”;同时,影片通过聚焦市民文化和都市景观空间,扩大了受众群体,进而提...
电影艺术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
[摘 要] 电影展示出的真实美、知性美、文化美和科技美,在给观众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亦具有培德、育美、益智的作用。通过精心构建电影美育平台、致力培育大学生电影鉴赏力、全面落实多领域融合实践、深度挖掘“立人”价值,可以充分发掘蕴藉于电影内部的...

舞蹈学研究

蛙形舞姿:从内蒙古阴山到广西左江的文化跋涉
[关键词] 蛙形舞姿;阴山岩画;马家窑彩陶;萬舞;藏族卓舞;彝族铜鼓舞;花山岩画 [中图分类号] J703;J7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67(2024)05-0172-12一、从阴山岩画探寻“蛙形舞姿”的源头活...
禅宗心性思想与西方形式论美学的“主体”之辩
[摘 要] 美国现代舞蹈家默斯·坎宁汉在东方禅宗思想影响下,以禅宗之“心性”思想彰显主体的存在价值。坎宁汉通过对“自我”的强调,以看似荒诞的行为实践了主体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形式论美学建基于西方现代性思想主客二分的基础上,通过对艺术...
秩序知觉理论下的当代舞剧视觉焦点探论
[摘 要] 艺术创作与审美活动离不开艺术家对规则与秩序建立的探求。预先匹配机制是舞蹈艺术创作建立秩序的重要手段,它揭示了主体在舞蹈审美活动中对视觉焦点选择的内在规律,帮助创作者透过秩序知觉原则筑造符合观者审美心理规律的舞蹈图像。从时空力的拆...

艺苑札谭

解读钢琴艺术的钥匙与指南
[中图分类号] J6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67(2024)05-0195-04 在当今“学琴热”的带动下,人们对于古典音乐关注渐多。国内关于钢琴和古典音乐的著述层出不穷,关注钢琴艺术发展史的成果也不少,其...
论钢琴三重奏中大提琴演奏的基本要素与原则
[摘 要] 钢琴三重奏是室内乐经典形式,大提琴作为其中的一个乐器声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钢琴三重奏中大提琴演奏要素主要包括音准、音色、音量、声部平衡和合作意识五个方面。大提琴需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不同律制,以解决与钢琴音准的矛盾。音色、音量和...

名家说课

社会学视域下不同文化间的音乐理解
[摘 要] 本文以社会学理论为视野,论及文化与音乐文化的构成,谈及中国音乐与世界不同文明间音乐文化的共性与差异,阐述在对不同民族音乐语言或其他不熟悉的音乐情事上的认同时应持有的态度,阐述对不同地域音乐的“理解”时,需要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化解...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6.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