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文体革新与范式转变:论陈仁鉴的现代戏曲创作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中图分类号]J803;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67(2025)04—0157—05

在中国戏曲的戏剧思维和文体样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中,陈仁鉴(1913—1995)是不可绕过的一位剧作者。他一生改编、创作剧本六十余部,其名作《团圆之后》(1956)与《春草闯堂》(1961),比之同时代的戏曲佳作如昆曲《十五贯》、黄梅戏《天仙配》、粤剧《搜书院》、川剧《拉郎配》、扬剧《百岁挂帅》等,亦让人另眼相看,它们是“在反封建文化内涵上最为突出、在编剧技巧水准上树立标杆、在戏剧美学上创立风范的作品”,[亦是现代戏曲作品的两座高峰。(剩余9909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