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时代·下

美与时代·下

2025年07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美与时代(下)》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

类型

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8.00 ¥10.89
目录

美学论坛

谈抒情诗的忧伤的奢侈
摘要:抒情诗千变万化,但最基本的情调还是忧伤(sadness)。抒情诗属于忧伤的奢侈。其奢侈特性主要有三:不受极端情绪(如恐惧、愤怒等)的干扰,处境相当不错;主体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能够以诗意的眼光看世界;有充裕的时间,没有紧迫感,可以慢悠...
音乐剧《汉密尔顿》的创作特色与情感表达基于神经美学视角的新释品评
摘要:《汉密尔顿》作为当代新兴音乐剧的代表之一,其创作特色与观众的审美心理结构及其依托的审美功能脑区具有对应关系,助推该剧自首演后屡获佳绩并广受观众好评。《汉密尔顿》中的主导动机贯穿故事的不同发展阶段,通过不断调控观众的音乐期待引发审美情绪...

美学史研究

王朝闻的马克思主义体验美学及其新时代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体验美学是对王朝闻美学较为中肯的界定。这样一种界定意在强调其区别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以诗性感悟的话语方式建立起来的体验式美学的新形态。作为一个艺术家出身的美学家,王朝闻以“审美的情感体验”为核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从布朗肖“死亡-语言-事件”的同构看“事件”的语言化转向
摘要:西方哲学开启“语言转向”后,布朗肖以独特思维将语言、死亡、事件进行同构,推动了事件语言化进程。他的精神与现代艺术精神相通,批判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提出文学语言应回归自身纯粹性,承担揭示事物“缺席”真相的责任。其次,在他独特的死亡观中,他...
想象与构建的符号语义学分野
摘要:文章以“想象世界构建”(Imaginary World-building)的符号语义学争议为切入点,揭示其所映射的本体论认识上的理论分野。基于托尔金的本体论原则,研究论证想象作为准创造(subcreation)实践的具体方式与亚里士多...
从“物之感人”到“气之动物”
摘要:康德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对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康德思想的研究贯穿了宗白华的一生。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处处显露着康德的影子。宗白华对康德提出的“纯粹形式”既肯定又否定,他认可艺术的“形式”对审美主体美感产生的作用,但他不认为艺术使...
“意”对人物画论与山水画论的融合
摘要:东普以来,以“绘画对象”为核心的绘画理论分化出人物画论与山水画论,人物画论强调“以形写神”,山水画论注重“以形写形”与“以形媚道”。由于人物画论与山水画论在理论诉求上的差异,画论家们难以建立起统一的绘画批评。随着人物画论与山水画论的不...

审美视点

纳尔逊·古德曼的“完美應品”
摘要:纳尔逊·古德曼“完美赝品”理论的提出使赝品问题成为西方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要想透彻理解这一理论必须了解其提出这一理论模型背后的支撑逻辑,此即古德曼艺术思想中包含的三条主线:提出以“指称”为核心概念的艺术符号论否定了传统艺术...
“优雅美”的传承:卡斯蒂廖内在 《廷臣论》 中对与西塞罗 《论演说家》的解读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卡斯蒂廖内在其著作《廷臣论》中对西塞罗《论演说家》的解读,尤其是他对贵族身份与“优雅美”的独特见解。通过对卡斯蒂廖内论证风格的分析,揭示其对贵族出身与优雅关系的重新定义,以及“sprezatura”(一种漫不经心的优雅...
关良戏画的叙事生成研究
摘要:关良的戏画形象作为充满叙事意味的艺术作品,其叙事生成问题不容忽视。关良戏画作品的叙事性在皮尔斯的“符号三角模式”观照之下,形成了由文生戏、由戏生图的叙事生成机制,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以图生意”,通过“最富孕育性的顷刻”扩大了其内在的...
复育、成仙、轮回: “蝉” 的文化意蕴演变
摘要:在古代中国,人们观察到蝉从地下爬出,蜕去旧壳,展翅高飞。这种神秘的自然现象勾连着古人对于不死的渴望,象征着生命的重生和不朽。从玉器到青铜礼器,再到汉代蝉冠,千百年来,蝉纹这一艺术图像始终与“礼”挂钩,体现着古人超越尘世束缚、追求精神升...
论全媒体时代文学改编剧的创新路径与传播策略
摘要:自电视剧诞生以来,文学改编剧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学改编剧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文学改编剧的现状及问题,主要分析了其在内容创作、作品形态、视觉艺术、制作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路径,并对其...

美育研究

图绘启蒙: 《醒俗画报》 视觉话语研究
摘要:以视觉话语对《醒俗画报》进行考察,即将《醒俗画报》放置于特定的社会语境当中,对其视觉主体、视觉客体和观看之道形成的语境进行阐释。画报当中的视觉主体体现为多重主体的重合,特别是画报塑造的“旁观者”,事实上是媒介自身的想象性再现;画报的视...
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及价值略探
摘要:民俗文化作为民间自发形成并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形态,承载着地域群体的集体记忆与文化基因。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选编《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经典文本,系统呈现了社戏、信天游、安塞腰鼓及...

审美与音乐

雷剧演出剧自发展述略
摘要:雷剧演出剧目历经四个阶段:初创期多搬演剧目,发展缓慢,以《断机教子》为代表;建国后,受全国戏曲改革运动影响,逐步规范化并迅速发展,以《李三娘》《雷州烽火》为代表;改革开放后,剧目数量、演员技艺和理论体系建设等方面显著进步,典型剧目为《...
潮剧戏文 《苏六娘 (散集)》情节考辨
摘要:潮剧戏文《苏六娘(散集》收录六出口述戏文,其中“继春偷楼”和“官桥待别”较为独立,其余四出多有交叉。“桃花递书”与“六娘思夫”部分内容高度重合,关系密切;可以看到戏文在流传过程中,曲文的用词、语句容易发生变化,文句的先后顺序也带有一定...

审美与艺术学

媒材与叙事: 汉魏六朝列女图像叙事机制的嬉变
摘要:魏晋时期,手卷的出现影响了叙事图像的叙事机制。文章试以山东嘉祥地区的武梁祠列女故事画像石与魏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手卷的现存摹本为研究对象,以作画载体的更迭为切入点,从列女图像的时空建构、构图表达、图文互释等角度进行分析,...
20 世纪中叶人物画创作的时代印记与现代性转型
摘要:20世纪中叶的中国人物画创作,经历了一场以“生活转向”为核心的美学革命。中国人物画现代转型呈现三重维度:一,田野调查机制重构了艺术家的感知方式,使“肉身在场”成为创作理念的核心;二,“人景并重”的视觉图式实现了山水传统与人物叙事的辩证...

审美与文学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文本审美解析
摘要:宋之问、刘希夷诗案,一定程度上对《代悲白头翁》进行了宣传,有力推动该诗传播,甚至提高了宋、刘知名度。该诗名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具有深刻哲学意味,有“一”和“多”、常与变、动和静三个层面哲学意蕴。全诗分为三个层次叙事,刘...
论周晓枫童话 《小门牙》 的艺术张力
摘要:周晓枫作为著名的散文作家,近年来转向了儿童文学创作。她在新作童话《小门牙》当中通过七个“叙事单元”展现小精灵“小门牙”不断突破自我、走向成长的过程。童话以孩童的目光来反映成人文学极少触碰的角落,这就使得她的童话具备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论黄景仁的题画诗及其诗画观
摘要:从诗画关系的角度考察,黄景仁的题画诗在内容上可分为三类:一是描摹画境,细致入微;二是因画生情,以画寄情;三是题画为媒、交游唱酬。在创作特征上,黄景仁的题画诗不仅以绘画的视点入诗、以想象与夸张呈现画面动态,还表现出“清”的诗画审美意趣。...
论迟子建文学叙事中关于魂灵的思考
摘要:迟子建的笔调始终氤氳着温婉宁静的氛围,温情的叙述和对北国荒原想象性书写相结合造就了文学的精灵。受萨满教的影响,她对人的灵魂也有独到的认识,关注现世生活,渴望生魂的复归本原;穿越生死界限,完成对亡魂的安憩;精神返乡与反省,实现自我灵魂的...

影视美学

《长安三万里》 李白形象的当代性重构探析
摘要: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深刻探讨了当代中国动画与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契合性,影片通过展现唐代的市井生活与社会风貌,引发观众对历史真相、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该研究基于文化记忆理论,探讨《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形象的...
“运动-影像”之情动与“时间-影像”之结晶:《我爱你!》的影像多重奏
摘要:作为爱情电影的现象级佳作,《我爱你!》聚焦于当前老年群体被集体漠视的情感需求与生存窘境。影片通过“感知一情感一行动”的情动序列,结合时间晶体的多重凝结形态,在运动与时间的影像叙事中,探寻个体在时间流转中的情感境遇、行为动机与精神诉求。...
新世纪江南影像类型化的断裂与耦合
摘要:江南影像作为目前中国地域电影研究的重要面向,既蕴含了浓郁的江南文化,又同时具有自然江南的前景呈现,也继承了中国电影史发展中所蕴含的“江南”情结。顾晓刚导演作为新生代青年导演的代表,创作的江南影像《草木人间》极具独特的地域影像类型化的美...
“讲好中国故事” 的叙事策略
摘要:随着中国在世界各方面影响力的提升,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已经越来越重要,出海电影作品是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两个经典出海电影案例出发,对出海电影作品如何在故事情节设计方面讲好中国故事这一...
黄建新早期电影中的美学特征:谈象征主义在其作品中的呈现
摘要:在第五代导演序列中,黄建新属于不走“寻常”路的一位。其创作之初便将视角放至当代都市,持续表达着对都市景观及景观中个体的关注与思考。其影像特质表现为先锋和实验性,早期作品被冠以“黑色幽默”“荒诞”“寓言”等标签。虽然自2009年后,黄建...
传统文化的创意叙事与技术赋能的场景传播
摘要:自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火爆出圈开始,河南卫视陆续推出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意创新开辟了新思路。分析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创意叙事逻辑,探究其场景传播的几种方式:情景式场景的还原再现、交互式符号化的场景体验...
影像表达、符号空间与艺术意蕴:从《典籍里的中国》 看中华美学的叙事建构
摘要:电视文化节自不仅是唤醒受众记忆的渠道,也是建构公众记忆的桥梁。央视热播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优秀代表。该节目通过影像呈现的方式复现古老的文字内容,创造性地活化文化典籍,传播效果...
活泼、进步与稳重:王人美的银幕形象变迁
摘要:王人美自 20世纪30年代伊始便活跃在银幕上,在此后30年里一直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之中,期间王人美塑造的银幕形象与社会的沉浮的觉悟有着巨大的关系。王人美的银幕形象变迁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1931至1934年,王人美凭借天赋与遇到蔡楚...
《好东西》:性别话语的重构与女性主体性的多维呈现
摘要:邵艺辉导演的新作《好东西》,延续了《爱情神话》中女性议题的书写。本文主要分析影片《好东西》试图超越单一的二元性别对立,挑战电影叙事中的男性主导模式,呈现女性的主体性与多样化表达。同时,传统的“有意义”标准被质疑和重构,新的亲密关系与家...
自由、爱与逃离:电影《完美的日子》 中的存在主义探究
摘要: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孤独与异化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典型问题。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的影片《完美的日子》以日本一名普通厕所清洁工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呈现了个体如何通过自由选择、劳动的喜悦以及对自...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9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9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09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9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8期
    ¥18.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3期
    ¥12.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4期
    ¥12.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4期
    ¥6.00
  • 艺品

    艺品

    2025年03期
    ¥40.89
  • 美与时代·下

    美与时代·下

    2025年09期
    ¥10.89
  • 美与时代·上

    美与时代·上

    2025年09期
    ¥10.89
  • 美与时代·城市版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5年09期
    ¥15.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30.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