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时代·下

美与时代·下

2025年06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美与时代(下)》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

类型

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8.00 ¥10.89
目录

美学论坛

神经元:美感发生的神经生理起点
摘要:神经元是人脑的基本单位,审美活动首先发端于具体神经元细胞的活跃运动。我们推测,在清代画家李方膺的《风竹图》中,画面上的风中竹叶带来脑内的方向选择神经元和视觉运动神经元的活跃和抑制。强烈的风竹动觉体验和屹立的风竹姿态,连同整个画面意境共...
审美体验发生的三个核心脑区
摘要:神经美学的实证是以其所获得的”脑区“著称的,大脑的区域有着较为集中的功能,在我们的认识活动中“功能”是指某一事物对对象的作用,但其作用并不是由主体决定或导向的。就现有的实证研究来看,这些脑区可以归结为三个部分:奖赏系统、默认模式网络和...
美的神经决定因素
摘要:美具有某些神秘未知且难以言说的特征。当对“美的问题”的探讨聚焦于寻找美的事物的共同特征时,神经科学可从大脑机制层面提供新的研究路径。有研究发现,个体在面对生物性刺激和人工性刺激时,其审美判断的一致性存在差异,但在神经活动层面,两种刺激...

美学史研究

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两重维度
摘要: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生命精神,生活本身则是通达这种生命精神的最直接途径。在自然美和文艺美两个维度上,中国传统生活美学塑造了中国人追求修身达道、君子人格的终极审美理想。其中,天地万物是是中国人德育和美育的第一课堂,其美美在自在,美在不经雕琢...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快乐思想比较
摘要:“快乐”是古今中外哲人思考的重要内容,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快乐和德性的关系都有诸多探讨,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基于《论语》《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文本考察,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快乐思想存在诸多异同之处。在快乐的来源与定义上,孔子认为...
从宗教体验到诗学范式: “灵显”概念的现代转型及其理论阐释空间
摘要:作为西方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灵显”(epiphany)自乔伊斯文学实践发端,历经理论旅行与意义增殖,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谱系。灵显理论的研究以概念史研究方法为径,厘清灵显理论在西方文论中的生成语境与内涵嬗变,考察灵显概念在跨文化传播中...
《肇论》 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般若学与本土玄学的交融催生了独特的美学范式,僧肇的《肇论》正是这一思想碰撞的集大成者。僧肇对“假言”“空”“般若”的哲学阐释及其美学转化是美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僧肇“般若智”理论融合道家虚静观与佛教直观智慧,主张...
以真实做血肉,以思想做灵魂
摘要: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蓬勃发展。在文艺界,文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课题,以工人为主导的文学创作活动随之展开。吕荧以此为背景,深入大连,展开工人文艺批评,为工人文艺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借鉴。吕荧的工人文艺批评与当时...
蒋孔阳新时期批评实践论衡
摘要:蒋孔阳是著名的中国当代美学家,并从事过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工作。他于新时期对刘心武《立体交叉桥》的评论是较有代表性的批评文本。刘心武的《立体交叉桥》发表后,多获“调子低沉”的否定性批评,蒋孔阳其时的积极评价独树一帜,蒋孔阳与刘心武的...

审美视点

美善关系视角下刘述先的“人性美学
摘要:刘述先的处女作《文学欣赏的灵魂》将“人性的光辉”作为审美价值标准。“人性”是刘述先从美学向宗教伦理学转型的关键。“人性美学”是对儒家心性哲理“仁”的创新阐释,实质是“仁性美学”。比较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刘述先“善美终极相连”...
青年审丑视域下的卖崽青蛙形象解析
摘要:卖崽青蛙之所以能够得到青年人的喜爱,离不开它奇特丑萌的外显形象、别具一格的叙事设计和关照青年人生存状态的现实内涵。卖崽青蛙独特的外显形象在视觉层面上吸引了青年们的注意力,其喜感与崇高感交织的叙事基调、“小叙事”的叙事策略与平民化的叙事...
区隔、规训与异托邦:从“愚人船”看福柯的身体思想
摘要:“愚人船”是频繁见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中的一个文学意象。在福柯的思想中,“愚人船”将身体与知识、权力联系起来,它首先象征着空间区隔,以流放姿态为表征,借助水域的力量,对身在其中的“愚人”进行所谓的净化。“愚人船”更以权力话语重新...
可见与不可见:从书法到电影美学研究的路径辨析
摘要:以书法为路标探勘电影美学是否可能,须先廓清既有研究版图。细察学术地形,现有探索大体沿三条路径延展:其一是设计元素,其二为叙事符码,其三是美学范式。前二者立足影像本体,尚且存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生长空间;而第三重路径实存理论罅隙。在书法“...
《一句顶一万句》 的跨媒介改编研究
摘要:《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的代表作之一,由刘雨霖进行跨媒介改编为同名电影。刘雨霖在原作的基础上结合小说与电影的媒介特色,运用删改以及截取重点的方式进行改造的同时,也保留了原作中对当下人们正在经历的后现代困境的进一步探索,深究现代人们孤独...
《文心雕龙·原道》 中自然之“文”的象征性赋权
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指出,“文”产生于自然之道,是道之文。他把文的来源归为宇宙神秘力量的降临,给“文”赋予了超凡的力量和权力。“文”之所以被选为力量的载体,是因为语言文字的以下属性:原始思维认为语言具有物质性力量;语言是...

审美与音乐

袁雪芬与越剧剧目改革 (1942-1949)
摘要:越剧作为生命很短却充满活力的年轻剧种,凭借卓越改革精神,耗时很短便成为全国性剧种。袁雪芬是越剧改革中的里程碑人物,为越剧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越剧改革的核心是剧目改革,旨在反映社会变革,探索人性,弘扬正义。改革举措包括传统剧目的再编、编...
民间小戏“怀绑' 艺术的多维审视
摘要:怀郴是河南省古老而稀有的传统性地方戏曲剧种,长期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小戏,‘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唱腔慷慨激昂、表演粗犷奔放、念白通俗易懂、榔子节奏明快晓畅,在演唱、表演、音乐等艺术上都彰显了与众不同的民间艺术特色和别...

审美与艺术学

邓石如“计白当黑”篆刻理论的“虚实”“人天”辩证关系
摘要: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计白当黑”理论的提出,是有其中国哲学传统的,源于中国古人对宇宙、黑白的认识。此理论用于篆刻,则为邓石如“计白当黑”篆刻理论。中国哲学精神体现在篆刻艺术上,涉及到“虚实”“人天”两个关系。篆刻方寸之地有实也有虚...
云冈石窟佛造像艺术解析与油画再创作
摘要:云冈石窟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其佛造像艺术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更是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的完美结合。文章旨在深入解析云冈石窟佛造像艺术的独特魅力,并探讨其在油画创作中的再诠释与转化,展示出云冈石窟佛造像艺术在当代艺术...
“艺术终结论“在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思考
摘要:“艺术终结论”作为当代中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界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下引发了深刻的思考。该理论起源于黑格尔和丹托的观点,认为艺术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终结或转变。在中国,这一理论的实际产生和影响主要是在19世纪之后,伴随着中西文化的...

审美与文学

张伯驹 《哨遍·和东坡韵,柬答蘋秋》 美学分析
摘要:《哨遍·和东坡韵,柬答蘋秋》是张伯驹写给胡蘋秋的一闋词,抒发自己对于知音的难分难舍之情。本文首先从移情论的角度分析本词的情脉,梳理词人从狐疑不决到坚定不移的转变过程。其次,依据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文论的方法,分析本词的意脉,辨...
以文化之光 驱悲剧之霾
摘要:较中国新时期戏剧题材的小说,2018年出版的《主角》成功地对当代文学中青衣形象进行了“去悲剧性”的重塑,改写了青衣一直以来的宿命,建构了优秀传统文化和女性青衣之间化育与赓续的新型关系,同时体现了陈彦的文化自觉及独特的女性观,诠释了社会...
小说集 《流淌火》 中生活化英雄书写研究
摘要:李司平的小说集《流淌火》通过写实主义手法,塑造了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化英雄形象。在他笔下,“英雄”这一概念已突破传统意义上为国家与民族利益牺牲生命的群体范畴,转而向更具现实维度的形象拓展。这些人物既存在性格缺陷,亦历经情感与婚姻困境。其日...
“盆儿鬼” 系列故事中的艺术正义问题
摘要:艺术正义是指在故事性作品中,通过社会现实创造出典型情节和人物来体现正义的价值观。“盆儿鬼”故事中的完全艺术正义以极端且超验的形式呈现,这种艺术正义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文章以元杂剧《打打铛铛盆儿鬼》、明说唱词《新编说唱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

影视美学

悬念·影像·民俗
摘要:网络电影的发展影响着中国电影类型化的进程,网络媒介使得中国惊悚电影再次回暖。在当代语境下,惊悚网络电影成为了质询时代人心、直戳社会症候的文艺载体。本文从悬念设定、影像语法和惊悚符号三个角度探究了网络惊悚电影以及惊悚电影文本生成的深层机...
结构主义视域下《放·逐》中的西部片元素
摘要:杜琪峰作为20世纪9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香港电影市场产出量极高的作者导演,受经典好莱坞时期作品影响极深,其影片《放·逐》中也存在着经过西部片美学洗礼的独特痕迹。这种西部片美学范式侵染下的所产出的黑帮片,是东西方电影文化交汇贯通...
主旋律短剧 《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 的叙事进程与伦理判断
摘要:2024年国庆期间,一部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微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以下简称《我在》)上线抖音平台,主旋律题材与奇幻微短剧的结合使得该剧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文章借助詹姆斯·费伦修辞性叙事理论探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中国早期电影中的脸部特写:情绪、性别与身份政治
摘要:电影是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视觉媒介,中国早期电影中的脸部特写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研究以《神女》《新女性》及《十字街头》为主要案例,运用量化分析与文本阐释相结合的方法展开。量化分析发现,脸部特写在性别分布、情感强度上差异显著,女性...
流动的文明镜像:大运河纪录片时空体建构研究 (2014-2024)
摘要:中华文化,应“运”而生。站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脉发展史的高度予以审思,大运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能够以“时间性”与“空间性”为基本肌理,完整勾勒出大运河所承载的人文风情、地理物候、经济发展与国家话语。大运河题材纪录片是书写运河形象...
中东本土反战题材影视作品中的触感影像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以触感影像理论为框架,重新解读娜丁·拉巴基反战题材电影中的感官策略。文章首先从“触感影像的连接与分离,何以触动观者的心?”问题出发,探讨触感影像如何触动观众的心灵,引发情感共鸣。然后从“影像纹理”的微观感官共振到“感...
“魔”与“道”:《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申公豹形象的解构与重构
摘要: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其独特的视觉效果、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角色塑造吸引了观众。文章聚焦于电影中的反派申公豹这一角色,探讨其如何在传统的“魔”与“道”之间架构出复杂的情感和形象。申公豹这一角色在影片中的解构与重构,既打破...
影像穿越:魏书钧元电影创作研究
摘要:新生代导演魏书钧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华语电影界崭露头角。他的作品不仅充满现实主义色彩,更具备浓厚的“元电影”特质,将电影制作本身纳入叙事体系,探索电影与现实的边界。《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集》《河边的错误》三部作品,不仅呈现了导演自我...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8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9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09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8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6期
    ¥18.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4期
    ¥12.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4期
    ¥6.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2期
    ¥12.00
  • 文物春秋

    文物春秋

    2025年04期
    ¥3.69
  • 美与时代·下

    美与时代·下

    2025年08期
    ¥10.89
  • 美与时代·上

    美与时代·上

    2025年08期
    ¥10.89
  • 美与时代·城市版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5年08期
    ¥15.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30.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