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与不可见:从书法到电影美学研究的路径辨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晚近以来,在建构中国学派的呼声中,围绕着电影理论的许多发展与创见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新的变革空间,体现为借鉴、参考或者仿照中国古典美学、文学理论搭建具有民族性、本土性的中国电影理论体系,或者寻绎戏曲、国画、诗词等古典艺术及其观念进入电影生产、创作的可能性。比如林年同的“镜游理论”,刘成汉探讨中国电影巧妙化用传统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电影赋比兴”理论[;贾磊磊从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的思维逻辑与横向比较路径获取灵感的“影意论”[2;李道新结合中国传统的空观思想与古典文艺的气论观念提炼的“空气说”等[3。(剩余79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