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时代·下

美与时代·下

2023年05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美与时代(下)》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

类型

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8.00 ¥10.89
目录

美学论坛

朱良志美学的超越精神
摘 要:朱良志在充分吸收中国古代美学营养的基础上,对很多美学观念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系统的解读,提出了不少具有创新性的美学观点。“超越”是朱良志美学的一种内在精神,也是《中国美学十五讲》一书的关键词。他提出的超越对象化、超越理性、超越时间和空...
“同源”与“异流”
摘 要:阅读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基本精神“无”与“有”的对应,不过是人类发展的“异流”。寻求人类发展的“同源”关系,或许更有意义。中西文化“同源”于人类早期主客体不分的意识发展阶段。只是在自我意识产生后,才诞生了...

美学史研究

现代进程中的性别辩证
摘 要:芮塔·菲尔斯基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现代性进行研究,她对现代社会中代表着女性气质的怀旧、女性的消费欲和女性性变态者进行辩证分析,探寻了女性在现代进程中的积极意义。菲尔斯基认为象征着女性气质的怀旧并非与一味追求进步、理性、文明的...
论东汉之“真”
摘 要:《论衡》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部不可忽视的巨著,两千年以来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汉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既积极汲取先秦诸子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又敢于挑战权威,对当时整个思想界的非理性思想进行批判、肃清。《论...
转向自身:福柯对“关心自己”的概念新解
摘 要:在《主体解释学》一书中,福柯梳理了“关心自己”在苏格拉底—柏拉图时期、希腊化罗马时期和基督教时期不同的向度,将希腊化罗马时期“关心自己”的内涵聚焦在“转向自身”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概念上,它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含义:认识世界的精神化、真...
从内部断裂到外部反身
摘 要:内部断裂与外部反身构成了德里达对索绪尔语音中心主义的独特解构路径。内部断裂是为了找到一个进入逻各斯中心的切入点,而外部反身才构成了德里达解构的目的——重估西方思想基本信条。德里达的解构从语言学起,继而进入文字学,最后汇合整个西方在...
新异化与平滑之美
摘 要:新自由主义社会功绩主体的自我异化和数字资本主义宰制下的大量的无定向透明数据产生了新的审美强制,当代美学出现了深度危机。在《美的救赎》中,韩炳哲集中论述了数字时代的平滑之美,他结合整容成瘾、抑郁症等社会心理现象,通过分析平滑之美蕴涵...

审美视点

论余秀华的“叛逆”与“强大”
摘 要:2014年,因为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被贴上“脑瘫诗人”标签的女诗人余秀华横空出世,走红网络,她的走红引发了学界对新诗的讨论,她的诗歌也备受争议。从女性视域窥探余秀华的诗歌及余秀华本人的婚恋观,都可见其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叛逆...
增强现实艺术的视觉叙事性分析研究
摘 要:通过对增强现实技术、交互叙事等理论进行梳理及总结,厘清增强现实艺术的视觉叙事特征,再对比分析几位艺术家的增强现实艺术作品,从视觉体验角度研究基于增强现实技术下的艺术创作特征。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现实技术对艺术创作有深刻的影响与帮...
从《写真秘诀》来看传统艺用人体解剖
摘 要:丁氏一族世代精于写真,丁皋《写真秘诀》是丁氏写真世家写真经验的集大成之作,从《写真秘诀》来看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对传统肖像画技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及教学。通过部位、起稿、虚实等多个篇章进行论述,循序渐进,图文并茂,笔者尝试从技法方面探索传...
清代山水画的笔墨美
摘 要:清代是中国山水画的又一个巅峰时期,山水画派别林立、面貌丰富、风格各异、自成体系,对后世山水画产生深远的影响。山水初学者更是以清代山水的临摹为入门法宝,原因在于清代山水画笔墨的特殊美。清代山水画的笔墨美体现在形质、造型、意境方面。 ...

美育研究

美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探索
摘 要:美育要求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综合素养。思政教育旨在引导学生“三观”、实现全面发展。两者都强调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课程建设中将美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课程质量,达成育人目标。以《美学基础》课程为...

审美与音乐

和而不同不同而和
摘 要:中西方复调思维有着本质的差异,“和而不同”体现中国复调思维的特点,“不同而和”反映了西方复调思维特性。中西方音乐文化相互借鉴学习,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作曲家在吸纳不同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创作具有民族化、个性化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中西合...

审美与艺术学

闲适与苦难
摘 要:李可染与潘天寿的绘牛图艺术价值极高,但二者在审美内涵、风格与表现方法上皆有明显差异。李可染的牧牛图描绘放牧状态下闲适的牧牛,其审美情趣包含童心童趣、大自然的美丽与闲适的生活美,传达的是乐感精神,创造的是阴柔的优美;而潘天寿则刻画艰...
里耶秦简中的“隶变”现象探微
摘 要:里耶秦简在汉字演变中充当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秦隶的典型代表。重要意义在于,其逆锋起笔的用笔特征是“隶变”轨迹的清晰呈现,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文以里耶秦简笔法、笔画、结构相较篆书的变化等“隶变”现象为基础,探讨了里耶秦简对汉字结构的...
图式、画意与“真性”
摘 要:美国学者文以诚对董其昌山水画的研究,不仅从作品的形式要素组成方法出发,建立了视觉延迟策略与历史性空间的关系,认为董其昌用创造性的视觉图式重新建构了对古画风格的理解,创作的过程既是再经历和再体验的过程,又是风格再创造的过程,而且还挖...
浅析乔迅视角下的明清遗民绘画脉络
摘 要:明清时期的遗民绘画作为明清中国绘画研究的重要材料在当下有很多解读。乔迅作为海外研究中国艺术的汉学研究者,在明清遗民绘画的研究中,熟练运用了艺术社会学的框架。乔迅不仅仅是把社会和历史作为背景和网格化的对应,而是想建立起一种“早期现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图像表征与原型记忆
摘 要:从图像史角度看,舞蹈与绘画的结合是人类文化史上一种常见的跨门类融合现象。而从媒介角度看,中国水墨画和民族舞蹈的结合则是叶浅予对中国现代人物绘画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叶浅予的舞蹈人物画《快乐的罗索》以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水墨艺术语言与图像...
乔迅视角下17世纪遗民绘画的早期现代性探析
摘 要:17世纪明清之际的遗民绘画一直是美术史中研究的热点,乔迅试图从绘画出发去探究这一时期的遗民艺术,并以“早期现代性”的视角为我们研究艺术史及绘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即回到艺术作品本身,理解艺术自身及其背后的文化思想内涵;从艺术作品...
渐江山水画中徽派版画元素研究
摘 要:渐江是明末清初的文人画大家,受到许多人的追从,在当时的影响甚大。渐江山水画重线少皴,线条刚劲顿挫,造型简约概括,明显可看出徽派版画对其影响。 关键词:渐江;山水画;徽派版画;版画元素 渐江,生于徽州歙县,俗名江韬,明亡后出家,法名...
地域视角下谢瑞阶黄河绘画探析
摘 要:谢瑞阶的黄河绘画大多来自于他的实践创作,用笔遒劲,格调昂扬,多以墨色挥洒填充在黄河的独特流经之处,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线条和整体章法气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在众多山水画中独树一帜。从“河之初绘”入手,描绘儿时河流边的初绘绘画《...

审美与文学

谢灵运诗歌向书面化转变的表现及原因探究
摘 要:谢灵运诗歌向书面化转变的表现及原因探究从钟嵘将谢诗评为“繁富”“巧似”等基本观点入手,结合沃尔特·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相关理论,探讨谢灵运诗歌书面化表现形式、特征,以及其背后形成的原因。谢诗书面化语言特点集中反映在山水诗...
控制、测试与观看
摘 要:赛博朋克在不同作家身上所展现的侧重点不同,在菲利普·迪克身上主要体现为他对“现实-虚假”关系的处理方式上。从“赛博家族”的一系列词汇溯源,可以进一步地从控制、测试与观看三种态度上解读《仿生人》的文本。而一种拥有“现象态度...
论《坟场之书》的禁忌书写
摘 要:将关于“性”的内容列为书写禁忌是许多儿童文学创作者的共识,但是尼尔·盖曼的《坟场之书》却或隐或显地含有与“性”相关的叙述。这些叙述是该书的显著特质,其意义表现为:在文本层面对建构小说的成长主题及人物关系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
摘 要:迟子建是一位生长于北国边地的作家,独特的地理空间成为其创作的灵感来源,并影响了她的创作风格。在她的代表性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空间首先意味着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的场景,这一空间根植于大兴安岭一带原始而广阔的大自然,具有诗学...
浅析李国文《改选》中的干部形象
摘 要:李国文的小说《改选》是“百花时代”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发表于《人民文学》1957年7月特大号。小说发表后,由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在“反右运动”中遭到严厉批判,被打成“毒草”。在对小说中的工会主席与老郝两个干部形象重新进行分析中,肯...

影视美学

《面纱》:疫病电影表达与中国形象
摘 要:疫情的全球传播与持续影响,凸显了疫病电影的当下价值。通过对疫病的恐惧、疫病症状以及疫病防治的表达,中美合拍电影《面纱》构建起了独特的疫病电影话语。该影片通过中国性的人物形象、中国地方影像塑造疫病之中的中国态度,展现了疫病之中中国形...
从《无人可逃》到《纽伦堡审判》:大屠杀记忆在美国法庭片中的意义流变
摘 要:大屠杀作为一件发生欧洲大陆,与美国没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事件,在战争结束后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逝于美国社会,相反却逐渐发展为美国国家记忆的一部分、一个理解美国文化的参考点。大屠杀记忆在美国法庭片中的意义流变研究将从《无人可逃》《纽伦堡...
惊悚题材影视作品场景策略研究
摘 要:惊悚影视作品的场景具有超越画面本身的信息表达,强调了观众积极的心理参与。文章从青年群体的感知视角出发,探究了怎样的惊悚片场景可以促进观众的观影体验,并探究了不同群体对惊悚片场景的感知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事后深度访谈收集了观影者...
异化与本真:电视剧《人世间》的人物群像塑造
摘 要: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呼唤“完整的人”。“完整的人”即人客观的、类属的性格与主观、特殊的性格能够达到平衡,也即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然而国家强力机器与文明在发展的进程中,其宗旨势必要将人的主体的多样性统一成一体,在此前提下人的客观类...
媒介融合视域下河北影视作品舆情引导与控制力研究
摘 要:在媒介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关于媒介传播中舆情监测与引导的研究已进入到发展的黄金时代,舆情的引导与控制不仅仅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还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媒介融合视域下河北影视作品舆情引导与控制力研究则...
张艺谋竖屏贺岁微电影:竖屏美学的实践与建构
摘 要:竖屏视频逐渐成为新时代影视行业一大热门,随之张艺谋提出“竖屏美学”的概念,并携手别克汽车推出竖屏贺岁系列微电影。本文主要先就其叙事美学分析,利用单一的小人物、有温度的主题、平坦化的情节来建构“微叙事”特征;再就视觉美学探讨其竖向结...
荒诞、孤独与自由:《四海》的存在主义之思
摘 要:世界的荒诞、个体的孤独一直是韩寒小说中重要的主题。同样的,荒诞与孤独的表达也体现在《四海》之中,使得这部影片呈现出强烈的存在主义色彩。《四海》中的荒诞首先体现在世界与人的对立上;影片中的荒诞性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上。《四海》中...
《幸福到万家》
摘 要:电视连续剧《幸福到万家》实现了对以往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超越,其手段主要表现在将乡村振兴这一宏大视角与农村生活的日常性相结合、以新颖的电视语言营造出新时期年轻人的心灵视像。无论从法理角度呈现乡土中国的蜕变,还是从现实主义角度描绘乡土中...
从身体到情感:近年来我国乡村题材电影中的“残障形象”研究
摘 要:本文以乡村题材电影为切入点,通过“失语”“肢残”“疯癫”三类残障形象进行研究,将这些沉痛的病理性体验与个体、集体的生命经验相连接,揭示身处乡村中最真实的个体生命境遇、最悲痛的生理与心理创伤,转而表述出作为“疾病身体”的病理隐喻与文...
姜洪侠、李鹏、史玉红、刘新乐作品
作 者 简 介 姜洪侠,硕士,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具象绘画。 李 鹏,硕士,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史玉红,硕士,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艺术。 刘新乐,硕士,北京信...
徐静怡作品
作者简介:徐静怡,绍兴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9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9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10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9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8期
    ¥18.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5期
    ¥6.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3期
    ¥12.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4期
    ¥12.00
  • 乡村地理

    乡村地理

    2025年03期
    ¥12.00
  • 大众考古

    大众考古

    2025年07期
    ¥9.00
  •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2025年19期
    ¥21.00
  • 曲艺

    曲艺

    2025年10期
    ¥7.6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30.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