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与理性的回环构式

——以《怪物》为例探究是枝裕和电影的“三层式”书写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是枝裕和于20世纪90年代日本现实主义新电影运动的尾声步入影坛,其创作深受20世纪60年代日本新现实主义电影先驱小津安二郎以及华语电影导演侯孝贤的影响。在电影题材选择和美学风格上,是枝裕和延续了对日常的细腻书写,并在持续探索与创新中形成了独特的电影语言,他不断在作品中寻求一种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是枝裕和的电影,其影像风格质朴平实,常以细腻克制的方式捕捉微妙的情感流动,展现出东方美学中的“气韵生动”;而看似平淡温和的画面背后却往往蕴藏着深邃的哲学思考,透过理性反思直指现实;所呈现的现实议题虽然残酷,可始终不变的是爱与善的温柔底色,从隐匿着的温情里迸发出对生命和世界的感悟与情怀,以及对人性本真的希冀与追求,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感性—理性—感性”书写结构。(剩余4952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