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的历史审视
——基于德国劳作学校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的比较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凯兴斯泰纳创立劳作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公民,而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个性发展的儿童,二者都十分强调劳动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儿童的具身体验,认为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儿童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通过比较两所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发现:在课程类型上,劳作学校设立了独立、必修的劳动课,实验学校则开设了大量符合儿童本能的劳动课程;在教学活动形式上,劳作学校开办了丰富多样的“实习工厂”,实验学校则强调“主动作业”;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上,劳作学校和实验学校分别呈现出“横向编排”与“纵向编排”的特点;在师资选择上,劳作学校强调“双师型教师”,实验学校则更倾向于“专家型教师”。(剩余1579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