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教研室建设意义与实效

——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安全工程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项目经费;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新工科的行业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1GJJG480);2024年度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跨学科与政—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改革”(2024YJSJGXM001);2021年度中国煤炭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安全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2021MXJG025)

[作者简介] 韦善阳(1983—),男,广西河池人,博士,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吴兴杰(2000—),男,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矿业学院2023级资源与环境(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与培养;陈守坤(1985—),男,贵州镇远人,工学博士,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胡 洋(1979—),男,辽宁沈阳人,博士,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本科生教育教学研究。(剩余6083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