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家庭美育实施路径探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追求美是人作为灵长类高级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性之一。追溯至我国夏、商、周时期,人类已经学会利用陶土、玉石和竹片等材料制作各类型乐器,如铃、埙、钟等,用于丰富审美活动、陶冶情操。西方毕达哥拉斯派掀起了一场美学讨论的热潮,其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也认为音乐、舞蹈有益于心灵的操修并能助长人的理智。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更改的顺序性,研究表明,婴幼儿已初步具备审美倾向性,即对鲜艳的颜色、和谐的声音、规则的形状等简单形式美具有积极的定向反射或初步的感知,表现为一种本能或潜能。(剩余413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