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对“恶死”心理的消解及其当代意义

——以《庄子·大宗师》为中心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自古以来人们对死亡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对死亡这一问题的讨论在哲学史上形成了一个特别的哲学分支——死亡哲学。庄子在《大宗师》中对死亡问题进行了集中的阐述。他批判了“以生为得,以死为失”的悦生而恶死的观点。分别从死亡是生命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死亡是一种存在形态的转变以及死亡与“悬解”的关系三个方面完成了对“恶死”心理的消解。(剩余583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