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阐释与建构:副文本视阈下的中国典籍外译之路

——以《红楼梦》伊藤译本、井波译本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典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在典籍外译过程中,副文本能够帮助外国读者理解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同时,国外汉学家更懂得本国读者的偏好,学习其译作中的副文本构成能帮助我们理解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佳作,日本汉学家伊藤漱平、井波陵一在翻译《红楼梦》时,都使用了大量的副文本,促进了日本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与接受。(剩余5307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