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翻译理论视阈下《黄帝内经·素问》中“酸”的英译研究
摘 要: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精髓,而《黄帝内经·素问》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文章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框架,探讨《内经》中“酸”这一五味词的英译策略,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多重含义及翻译效果。“酸”在中医语境中不仅描述气味,还涉及治疗方法、症状等复杂内涵。通过对比李照国译本和吴连胜、吴奇译本的翻译实例,研究发现:当“酸”描述气味且目标语与源语语境相似时,直译策略可实现最佳关联性;涉及中医五行等独特语境时,直译加注释则更有效;描述治疗方法时,直译搭配括号释义能保留中医内涵,但若“酸”描述的症状与西医体系相似,归化加意译更易被目标读者理解;“酸”表达疼痛含义时,因目标语与源语认知环境的差异,意译策略能更好地激活目标读者的认知模式。(剩余956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