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一流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气候状态和气候态是气候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气候及气候变化概念的基础。
    余锦华 王志福 李忠贤 耿新
  • 喀什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校内教学基地包括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室,校外教学基地包括喀什地区国家气候基准站、气象卫星地面站、气象雷达站和气象台等。以喀什大学为例,气象学与气候学实践教学基地结构如图1所示。
    木合塔尔·艾买提 布美热木·克力木 薛治国
  • 古气候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思政实践探索
    考核环节中,教学团队在课程结束时使用问卷星调查系统来获得古气候学课程思政效果的反馈。教学效果调查表明,古气候学课程思政内容和载体的统一,对研究生的全面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孙跃武 史骁 孟庆涛
  • “气象气候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气象与气候学》立体化教材创设模块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7):84-86.
    田雅楠 张圣微 王冠丽
  • 融合生态保护和灾害防控的气象与气候学课程思政探索
    “高精尖技术结合”是气象与气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又一大路径。
    谭学志 胡茂川 刘丙军 蔡锡镇 代超
  • 基于雨课堂的“气象学与气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二、基于“雨课堂”的“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设计“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的学分较少,学时也少,但其教学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每一章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陈红翔 简太敏 李亚屏
  •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创新教学研究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合作性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4):78-81.
    陈红翔 李亚屏
  • 新工科背景下“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改革探索
    此外,在“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实际天气与气候事件,引入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将实际与理论相联系,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李淑萍
  •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实践
    通过系统推进“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思政工作,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思想保证。
    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 许若涵 潘泽昊
  • 基于OBE理念的地理科学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设计
    课程思政目标1:通过对“气象学与气候学”前沿知识、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探索故事、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培养学生锐意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杨余辉
  • 气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9):30-33.
    曾妍妍 林丽 周金龙 高凡
  • 寻找春天的足迹
    由于地势高,海拔都在千米以上,所以冷天月平均气温不会低于10℃,热天月平均气温也不超过22℃,照气候学的标准来说,确是春城了。
    颜士州
  • 湖北省深秋气候学定义及其暴雨特征分析
    本研究引入气候学概念和方法,综合运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来界定湖北省深秋季节,据此挑选湖北省深秋暴雨个例,分析其深秋暴雨时空分布及大尺度环流特征,对比深秋与典型梅雨过程锋的形态结构,为今后预报服务与气候变化研究等工作打基础
    谌伟 刘佩廷 徐迎春 岳阳 张丽
  • 基于学习通的“物理气候学”混合式教学研究
    从学科本质来讲,“物理气候学”课程属于基础学科,应用方面较为欠缺。
    何永利 管晓丹
  • 立春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22℃的时段。
    黎以径 孟亭
  • 海洋及其大气的波导分类区划、内在关联与关键影响初探
    3.2 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与理论探索发展海洋与大气波导的诊断方法、机理分析和预测预报研究,聚焦海洋与大气波导内在关联与作用耦合,开辟海洋与大气波导环境气候学研究新思路和新途径
    齐庆华
  • 湿地生态学家的科研日常
    同时,他们还会使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湿地变化监测和模型预测,评估湿地退化与恢复潜力,结合生态学、水文学和气候学等领域的知识,为湿地保护、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持。
    王宇航
  • 热岛效应
    学科:气候学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其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较其周围地区偏高的现象。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本刊综合
  • 荒漠草原区显热通量变化特征及源区分布
    相对长时间的风速风向、植物群落特征、大气稳定程度等因素不一致,导致了两季的气候学足迹存在一定差异。
    唐家琦 王成杰
  • 基于蒸散气候学模型的陇中东植被蒸散耗水量研究
    2.4经验模型本研究采用蒸散气候学经验模型[13-16]得到地表蒸散量数据,公式为式中:Ea为地表蒸散量,单位mm;Q为降水量,单位mm;w为植物水利用系数
    沙小燕 王辅 何倩 韩芬 张鹤 赵强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