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

2024年06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礼乐中国

礼失求野
【编者按】先圣有言,“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中国礼乐传统流传数千年,政教互动,礼俗教化,粲然大备,为中国文化一大特色。然近代以来,西风东渐,中国礼乐传统颇受争议。当今中国,经济勃兴,国力崛升,文教再造,礼乐复兴亦适逢其时...

人文中国

试析“三坊七巷”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关系
【导读】近现代交际之时,三坊七巷文脉与西方文化相互交融,为迈向现代中国提供强大动力。同时,闽籍翻译家严复、林纾进一步为三坊七巷和现代中国搭建了一座桥梁。本文由此出发,以三坊七巷相关人物为串联,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之下,追溯由三坊七巷通向现代...
修心齐家与经营西北:左宗棠楹联家书诗歌探析
【导读】诗歌言志,文章如人。左宗棠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其著作、诗稿、楹联不仅文学造诣高,还彰显了其立身做人、修身治家、行军打仗、治国理民的思想。左宗棠至今保留下来的楹联有六十多副,家书一百六十多篇,是其一生各个时期立身处世思想的浓缩反...
《登记》中的“民族话”述谈
【导读】《登记》中通俗的口语、朴实的叙述和地道的民俗呈现都体现了赵树理的农民写作视角。“民族化”的语言表达与赵树理本人的农村经历和创作思想密不可分。在探寻中华民族“根”与“魂”的今天,重新梳理赵树理小说中的“民族化”话语,不仅对乡土文学的写...
“蓬莱”意象在唐代诗歌中的兴衰变迁
【导读】“蓬莱”意象在诗歌发展中经历了漫长的衍变。至唐时,它已拥有多重意蕴,并在众多诗人的笔下和各类题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焕发出新的生机。得益于诗歌思维间接、跳跃的特性,颇具浪漫与宗教气质的蓬莱与诗词体例相契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其丰富的...
两美其必合兮
【摘要】“两美其必合兮”句出自《离骚》,意指君臣相谐,将之延伸使用,更可形容屈原与“美人”的共感相合。“两美”蕴示屈原内外双修、“美人”德貌双馨;“其必合”则蕴示屈原与“美人”立足共性基础,二者的相合有着必然性。其共感相合最终呈现出相得益彰...
因象立意:杜甫论书诗艺术性管窥
【导读】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对书法有着独到见解的艺术家。在他存世的一千四百余首诗中,有十七首与书法有关的诗作,这些诗歌有的品评书法作品,有的记录某位书法家的生平事迹。杜甫擅长通过比况、铺陈、对比等手法来品评书法、赞美书法家。他...
从《论语》“知愚之辩”看孔子思想的通变性
【导读】《论语》中所记载孔子的人性论思想,是其仁学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知”与“愚”作为人之智性的不同方面,呈现出辩证统一的关系,并统归于“仁”这一伦理道德范畴。《论语》中的“知愚之辩”展示出了孔子思想深层的通达气象,对后世具有重要的意...
沈从文《湘西》中的巫傩文化书写
【导读】《湘西》作为沈从文重归故里的纪实散文集,其中流转于山川湖水之间的细腻笔触不仅描绘了一幅湘西民间风俗画卷,更呈现了湘西文明中独具一格的巫傩文化。本文将以散文集《湘西》为例,诠释湘西文明中的巫傩文化,探讨湘西边民原始、野蛮的生命形态,解...
《花间集》凤意象探究
【导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凤”的文学、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以绮丽婉艳风格著称的《花间集》中,众多涉及女性、爱情的词作大量运用了凤意象。其中凤意象的文学内涵十分丰富:或为衣饰上的图案,或用来命名与女性相关的器物,或为女性群体的代...

世界中国

《本事诗》与《伊势物语》的生死主题与意象阐释
专栏·中国故事的世界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鉴于此,本专栏以中国经典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征引、阐释与流变为路径,彰显中国文化的感召力...

史话中国

从“孩视”问题看建炎元年的李纲罢相
【导读】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南宋建立。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任命李纲为相辅政,李纲在位期间上疏谏议、收拾政务、革新军事、经略两河,有传言说李纲因“孩视”宋高宗而被罢相,真实原因却更为复杂,包括张浚的弹劾...
《夷坚志》中的科举迷信例谈
【导读】洪迈的《夷坚志》收录了多篇有关于科举迷信的故事传说,这些故事传说虽然带有一定的杜撰虚构色彩,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科举成风的社会背景下士人们对科举迷信的依赖。本文以《夷坚志》为研究对象,总结宋人有关于科举的迷信行为,从科名前定提前预知...
洋务运动中的轮船招商局
【导读】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航运企业,标志着中国人对近代航运业的首次尝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部分有识之士为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效法西方开始 “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下的产物,...
云南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导读】清末的滇蜀腾越铁路筹议的实质是云南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英法对云南势力范围的争夺,引发了严重的滇边主权危机。在特殊时期,又被具体化为对滇蜀腾越铁路之路权的争夺。云南士绅为“自保利权而固封守”,奋起反抗,促成滇蜀腾越铁路的筹议。尽管清政...
《妇女共鸣》中关于婚姻自由问题的探讨
【导读】《妇女共鸣》作为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妇女期刊,是一个向社会传播妇女解放思想的大众媒体,对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妇女共鸣》在1929—1944年中关于婚姻自由问题的探讨,分析当时追求解放的女性知识分子是如...

创意中国

浅谈“她题材”网剧的创新发展之路
【导读】电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权威的媒体影响力。在现今“她经济”背景下,以“她”为主题,强调女性话语权并塑造女性自强精神的国产电视剧逐渐占据影视市场的半壁江山。观众在观看此类电视剧时,能与某些重要的人物和主题强烈...
红色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融合应用
【导读】文创产品设计不仅满足了群众对于物质以及文化的渴望,同时也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的精髓,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探索的一个关键议题。鉴于此,本篇论文探讨了红色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领...
谈谈玉雕的艺术倾向
【摘要】玉雕艺术融合了制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与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是一种高度熟练的思维劳动,更是工匠内心直觉和对玉石的热爱的体现。琢研中,作品既不能脱离传统玉雕的基础,又要高于原始思维的限制。不拘泥于形式主义,而是根据玉石本身的形状特征、特点...
福安银器的设计美学探析
【导读】福安银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这一传统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深入研究福安银器的设计美学显得尤为重要。...

印象中国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中国想象
【导读】明治维新时期,大谷光瑞组织探险队三进三出中国新疆,这一历史被记载于《新西域记》。后章莹先生选译了部分内容并将其合编为《丝路探险记》。该书描绘了该时期日本人笔下中国新疆形象的正反两面,探讨了这些形象的形成与中日佛学交流、“脱亚入欧”论...
从红色档案文献探苏区廉洁生态环境建设
【导读】考察红色档案文献可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一方面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建章立制和舆论宣传培育廉洁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反腐行动,以歌剧歌谣传播廉洁意识,广布俗语标语营造崇廉氛围,开展面向人民大众的廉洁生态环境塑造,构...
二十四节气视域下春韭的文化内涵与启示
【导读】二十四节气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历经千年的发展与更迭,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文以二十四节气为着眼点,利用古诗文印证,探究立春、清明节气中春韭的文化内涵。以春韭为切入点,从国际传播、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现实生活三个维度,探究并阐发春韭二十...
孔子大同思想及其当代讲述
【导读】“大同”思想描绘了孔子理想中的美好社会景象,其传达出的“天下为公”“平等”以及“和谐”价值观,是近现代中国追求进步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理论意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素材。了解孔...

人物中国

立德、立功、立言:王阳明和他的三座桥
【导读】王阳明是明代的名臣大儒,他创立的“阳明心学”在晚明及以后的士人群体中影响巨大。在他的一生中,他先后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功绩,因此被后世不少人尊为圣人。在贵州、江西、浙江三个地区,分别有三座桥与王阳明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并见...
浅析慧能禅师在黄梅得衣钵的过程、意义
【导读】禅宗是直指人心的佛教修行法门,其中“禅”是梵文“禅那”(Dhyāna)的简化。达摩祖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创立禅宗,到六祖慧能时期,禅宗逐渐融入中国文化之中。慧能禅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他的身世,还是在黄梅作偈的经历,这些史料都...

民间中国

女神的复现:宋代泰山女神的世俗化
【导读】泰山女神崇拜自原始女娲、西王母崇拜发展而来。自秦汉以降,泰山女神的传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趋于没落,其职能也逐渐退化。至魏晋时期,泰山女神仅在游仙诗作中以不食烟火的仙女形象出现,成为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象。宋代是泰山女神信仰发展的转折...
中国妈祖乩童与越南母道教乩童对比研究
【导读】民间信仰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表现。中国和越南地理位置相邻、文化相近,自古以来交往较为密切,两国人民对于信仰的需求具有着某种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妈祖信仰和越南母道教信仰的历史起源、乩童...
陕北说书传统书目中的复仇叙事
【导读】陕北说书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载厚重的民间力量,复仇主题为陕北说书传统书目的内容主体。陕北说书复仇叙事的意义不仅是艺术层面具有审美性,其内在包含的精神性具有更深层次的价值。“江湖”对“庙堂”的反作用通过陕北说书复仇叙事可见一斑。 清...
贵州老变婆故事的母题分析
【导读】贵州地区流传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其中“老变婆”故事尤为经典。这些故事以家长离开、孩子单独留下为背景,老变婆以不同方式接近孩子,最终都被孩子们的机智勇敢所识破。老变婆故事在贵州各地广泛流传,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间信仰,是当地民间文学...
道教故事:中国民间元素的接受与变式
【导读】道教故事起源于宗教宣扬的目的,在讲述与创作过程中逐渐吸引了社会大众的参与,从而使道教故事与民间元素渐趋融合,形成了“关于道教的故事”。文章据此归纳出地仙故事传统的丰富性、故事划分界限的模糊性及女性形象颇受推崇等道教故事的一系列特征,...
地域方言词语中的民俗文化内涵探究
【导读】方言是地域民俗文化的忠实记录载体。德江县以少数民族土家族为主要居民,其独具特色的炸龙民俗留存至今。本文着重分析地域方言词语中的民俗文化,以窥炸龙民俗的文化面貌、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方言作为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在记录地域民俗文化方面充...
湖南中方荆坪古村潘氏宗祠的教化功能研究
【导读】自明清以来,湖南省中方县荆坪古村的潘氏宗祠就承担了浓厚的教化功能。潘氏宗祠的家风家训绵延不断,对潘氏历代族人的道德精神及日常行为起着明确的规训和教化作用;潘氏宗祠的建筑物,如浮雕、戏楼、匾额等潜移默化地熏染着族人;另外,潘氏宗祠还通...
汉代蜀地漆马的审美形式探究
【导读】绵阳双包山汉墓是我国著名的漆马产区,绵阳双包山汉墓出土的漆马属于成都漆器的一个部分,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独特的工艺技术和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意在介绍绵阳双包山汉墓出土漆马的主要情况,归纳总结其形式特征及审美价值。绵阳双包山汉墓出...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