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

2024年10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礼乐中国

明显陵营造始末:一场未完成的迁葬
【编者按】先圣有言,“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中国礼乐传统流传数千年,政教互动,礼俗教化,粲然大备,为中国文化一大特色。然近代以来,西风东渐,中国礼乐传统颇受争议。当今中国,经济勃兴,国力崛升,文教再造,礼乐复兴亦适逢其时...

文脉中国

“俳圣”芭蕉与陶渊明的跨时空文学对话
【导读】松尾芭蕉将俳句从“俗”中解脱出来,被后人尊为“俳圣”。俳号“芭蕉”的生成与陶渊明有关,《芭蕉移栽记》与《歌仙赞》等可以窥见俳号“芭蕉”源于对陶渊明“东篱菊”的膜拜心理。芭蕉作品中显见“羡渊明”等八处陶氏影响。此外,新发现“雨歇犹滴霖...
论元末明初诗人刘永之的涉道诗
【导读】元朝末年,时局动荡,刘永之隐居山林,交友唱和,创作出大量的涉道诗,反映了刘永之个人的道教情结,揭示出元代道教与文坛的密切联系。通过对刘永之涉道诗的分析,分析元末明初士、道交友的特点,展现元末明初儒道互补的士人文化情怀。 涉道诗即有关...
明清小说中“室中仙境”的空间建构解读
【导读】明清小说中的“室中仙境”空间具有独特的空间特点。在仙境内外空间营造了人仙宴饮的外部公共空间,以及人仙欢娱的内部私密空间。在从屋室到仙境的空间转换上,主要表现为仙境空间的自主运动、虚化空间中的神异事件两个方面;在空间结构上,屋室与仙境...
《诗经》的编撰体制考述
【导读】《诗经》作为中华元典之一,是西周礼乐文化建设的成果。在历经500多年的成书过程中,《诗经》涉及素材采集、内容编辑和作品结集诸多方面,其中体现的编撰方式和蕴含的理念直至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本文着眼于此,依据史料和文献初作梳理,以期对《诗...
秦琼的历史与文学形象对比
【导读】秦琼是隋唐时期的著名将领,大唐开国功臣之一,也是隋唐题材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历史上的秦琼以“忠义”著称,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纵观浩瀚史海,正史中对秦琼描写得并不多,甚至在明代之前基本没有以秦琼为主角的文学作品,但是后...
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形成及其演变
【导读】“天下观”缘起于早期政治中“天下共主”的观念,后经周代分封制度的影响逐步转向为明确的政治概念,其后伴随周天子地位旁落、秦统一六国以及汉初的政治实践,这一思想衰而后兴,并逐步与“大一统”思想相合,统摄了政治、文化等因素,蕴含了传统儒家...
孔子礼学思想探究
【导读】孔子认为,礼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理念。《论语》中提到了很多关于礼的具体内容,如祭祀、宴会、婚丧嫁娶等。孔子强调个人应该遵循礼仪规范,与他人交往时要以礼待人,礼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的基础,礼乐制度与国家治理有着密切关系。 一、礼乐制度的...

文学中国

余华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研究
【导读】《活着》《文城》两部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价值在于对“生命”的诠释、对“人”的思悟。以余华为代表的当代文学在海外市场仍处于边缘化地位并存在“误读”等传播困境。基于此,应当加快当代文学的经典化步伐,避免被海外学者“代言”,同时加强与国际中文...
《半生缘》女性角色的悲剧命运剖析
【导读】张爱玲是一个有着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直面残酷的生活,将目光投注于在痛苦和困难中挣扎的人们,讲述这些苦难灵魂的悲剧生活。她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一幕幕令人震撼的人生悲剧。同时她对于时代、文明、人生的悲观认识,使得她的作品具有一种荒凉感和...
透视《烟雨漫漓江》的新乡土叙事艺术
【导读】2023年,展现漓江流域乡土特色的文学作品《烟雨漫漓江》在桂林出版。作为长期在八桂大地耕耘的本土作家,这并非光盘的第一部涉及桂林本土题材的作品。在完成以虚实相生的叙事艺术讲述了桂北全州发生的湘江战役故事的长篇小说《失散》后,光盘便马...

史话中国

两汉时期的宴饮与礼制
【导读】宴饮文化与礼制文化是两汉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分析两汉宴饮中的器皿、座席和饮酒,探讨两汉时期君王宴饮之礼对礼制文化的影响。 孔颖达在《礼记正义序》中曾说:“夫礼者,经天纬地,本之则大一之初。”在古人看来,...
宋代国族意识的显现
【导读】谭凯先生的《肇造区夏: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是一部研究11世纪宋朝士大夫群体国族意识产生的新著作。他从使臣外交、边防策略、文化分野等六个方面论述这一意识的产生,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11世纪东亚海域的国际体系格局...
茶马互市与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导读】茶马互市是边疆与中原地区以物易物、互通有无的一种经济贸易活动。历史上,茶马互市推动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往与发展,不断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族际交往,初步奠定了民族杂居的互嵌格局,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坦园相国”李霨
【导读】李霨自顺治三年(1646年)入仕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病逝,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其为皇帝谳大狱、拟谕旨、议大政、举贤能,被时人称为“坦园相国”。李霨的个人经历体现了清代早期的政治特点。 李霨作为顺治及康熙中期不容忽视的政坛明珠,...
清末民初民众对国事的议论探析
【导读】朱峙三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与新中国三个时期。他关心国事,其日记记载了大量民众对国事的看法,包括太平天国、维新变法运动、近代革命运动、民国时期军阀的复辟等事件。本文从已出版的史料《朱峙三日记(1893—1919)》中挖掘出民众对国家大...
《有泰日记》的民族文化价值初探
【导读】《有泰日记》是清末蒙古族驻藏大臣有泰撰写的一部日记,内容涉及清末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中许多内容都是清末西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状况的直观反映。本文以《有泰日记》文本为基础,从饮食服饰、民俗歌...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清史书写
【导读】孔飞力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他长期致力于清代中国的社会与政治史研究,尤其关注中国社会结构、官僚体系、民间信仰与社会运动等方面的问题。他的作品为理解中国晚清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新文化史视角下的清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新文化...

红色中国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复兴话语建构述论
【导读】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以“民族独立”为核心意涵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复兴话语逐渐衍生出来。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复兴话语先后历经民族危机加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国内五四运动爆发等历史演化阶段,形成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振兴...
延安革命根据地红色出版的发展历史
【导读】延安革命根据地红色出版历史经历了初期阶段(1935—1939年)、繁荣阶段(1939—1941年)和调整与转型阶段(1941年后)的发展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安的红色出版事业继续传承发展。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出版事业为中国的...
鲁西解放区民间年画图像研究
【导读】作为重要枢纽的冀鲁豫解放区,既是抗战拉锯的敌后根据地,又是当时民间年画改造的重点地区。其中鲁西地区的聊城、菏泽等地的年画图像,更是带有清末民初维新、改良、革命的社会改造思想因素,在抗日救亡的导火索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最初“旧瓶装新酒...

世界传播

德国华裔作家罗令源笔下的中国叙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鉴于此,本专栏以中国经典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征引、阐释与流变为路径,彰显中国文化的感召力、生发力和影响力,以期夯实中国话语和...
影视叙事中的白蛇形象与对外传播
【摘要】《白蛇传》这则浪漫优美的人妖恋传说,一直是影视叙事的经典素材。本文在分析《白蛇传》传说核的基础上,考察白蛇形象在英语世界影视传播中的演变历史,探寻这则传说的世界性基因与当代表征,为中国故事的跨文化影视叙事寻求更多可行性路径。 【关键...

创意中国

英雄史诗文化赋能文旅发展路径探索
【导读】英雄支格阿鲁的传说广泛流传在滇川黔桂彝族聚集地区,不论是在阿妈呢喃的诉说中,还是在阿爸火塘边的教诲里,都可以听到支格阿鲁的传说。一个积极向上、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根植在彝族男女的心中。探究支格阿鲁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形象,找寻支格阿...
探寻民间机智人物故事的共性元素
【导读】民间机智人物故事在我国各民族地区广泛流传,是中国民间故事传统最重要的母题之一。这些机智人物故事不仅是娱乐的载体,也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中国各民族的机智人物故事在形式、内容和价值观存在内在联系,相互影响、借鉴...
漫谈“网红脸”审美
【导读】本文从东西方审美历史文化入手,论证“网红脸”如何内化于现代的审美之中,同时,从现代社会因素、明星效应、整形手段等多方面探讨“网红脸”审美标准形成的原因。 “网红脸”与社会审美意识息息相关。从纵向来看,社会审美意识会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

印象中国

流域视野下瓯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导读】瓯江是浙江第二大河流,瓯江流域文化具有地理分段性特征,也具有整体的普遍特征。随着瓯江水运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与瓯江流域的自然文化不断交流交融,和谐共生,孕育了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瓯江流域文化。 一、瓯江流域自然环境 瓯江原名慎江,...
明代客籍文人诗词中的贵阳城
【导读】诗词常被古代文人用来表达情感、记录风物,是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明代以前,贵州虽被纳入中央王朝统治范围,但因被视为化外之地,而与内地交流有限。明朝在贵州建立统治后,通过大力移民与发展文教事业,大大加强了贵州与内地的交流频率。在...
海南文人笔下的竹韵情怀
【导读】海南岛得天独厚的竹资源为海南文人提供了丰富的诗词创作素材、情感寄托以及生活哲学表达途径。因此,探讨海南竹文化在海南文人诗词中的表达对于传承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史论挖掘与文献整理,研究归纳海南竹类资源特点,并总结出海南文人“种竹栽...
略谈中希古代神话的差异
【导读】神话是不同文明背景下早期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投射,是人类童年的产物。由于文化土壤不同,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对人神关系的描绘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本文通过对比中希腊神话的起源、体系、神祇特征、人神关系,探究其内在差异。 各民族的历史叙事几...

民俗中国

西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及基本原型分析
【导读】西南少数民族各种各样的创世神话说明了人类的起源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这些丰富的创世神话及神话原型,是研究人类起源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国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也有所不同,各民族又产生...
青海河湟地区城隍信仰探微
【导读】少数民族地区城隍庙的在地化过程是国家与地方互动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本文从河湟地区城隍庙的建造、城隍信仰的发展历程、多元文化的融入和多民族的参与等方面分析各民族相互嵌入的历史进程。 青海河湟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
贵州苗族刺绣纹样的象征话语探究
【导读】苗绣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纹样最大的特点是象征和隐喻。苗绣隐喻通常借助有形的、具体的图案纹样来表达苗族人民对感官世界及精神世界的抽象化理解,这种抽象化的符号承载着苗族“以图载史”的深刻历史记忆,有其文化表征的意义。本...
豫西剪纸:剪出乡土画卷,展现民俗之美
【导读】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尤其在豫西地区有着深厚的渊源,其传播广、技艺巧、品类多,堪称剪纸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本文着重对豫西剪纸艺术的起源:从周朝至今3000多年的流传史;剪纸技艺:对称剪、阴刻剪、阳刻剪、点色剪、绘色剪等...
施甸土罐茶:布朗族的一抹文化印记
【导读】土罐茶是布朗族在悠久的种茶、饮茶史中形成的独特饮茶方式。施甸位于保山市南部,是云南布朗族的居住地之一,这里的布朗族人民保留了饮用土罐茶的习俗。布朗族与周边民族共处,在长期的生活中,土罐荼也逐渐扩散到周边地区和民族,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