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2025年03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艺术研究》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艺术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面...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艺术史

“地域性”与“两结合”:新中国东北地区革命题材美术实践的风格化转型(1956-1960)
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东北地区革命题材美术实践在“百花齐放”文艺政策及“开拓北大荒”的特殊地域发展背景下,在各画种中探索多元化风格转型。从新中国初期的现实性转向主观化、人文性、意向性、象征性的表现维度,吸纳民族化的造型与色彩因素,形...
秦代制服文化与当代制服重构:价值传承与借鉴
摘要:制服文化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缩影,在社会规范落实和社会成员教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的连续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传承和借鉴古代制服文化对于当代制服设计意义重大。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制服...
物外之游:论宋元山水画创作的“游戏说
摘要:受到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思想的影响,宋元山水画中丘壑造化的形逐渐让位于山水性灵的获取与表达。以苏轼、米芾、倪瓒等人为代表的文人主张作画要抛弃规则、理法等条件,“游于物外”以自由的身心状态以及游戏的创作态度进行艺术表现。同时画家在笔墨...
瓶花、祥瑞与仪式:郎世宁 《聚瑞图》 新解
摘要:《聚瑞图》是郎世宁新体画传世最古作品,兼具中西方绘画艺术特色,意义非凡。而祥瑞,又与古代的政治文化紧密相连,并逐渐与绘画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属相之一。本文以《聚瑞图》为郎世宁新体画首作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深入探索其背后的创作目的、创作...

艺术理论

水彩的“未完成性”美学:从透纳到当代抽象水彩的流动性表达
摘要:“未完成性”作为一种潜在的美学价值,一直隐匿于水彩媒介的物质性和创作实践之中。以透纳水彩流动形态的未完成性为切入点,探讨生成其上的情态美学逻辑,进而梳理其由传统写意水彩向当代抽象水彩形态嬉变过程中的承继线索与变异维度。当代水彩对流动思...
张萱仕女画的女性形象描绘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唐代画家张萱仕女画的深入分析,探讨工笔画技法在其作品中的独特艺术表达。阐述了张萱仕女画的成因及仕女画的历史演进,分析其艺术题材,并从作品的人物造型、设色、服饰纹样和叙事的图文式布局技法四个角度出发研究工笔画的技法运用,系...
探析伏羲女娲形象对“同源共祖”神话源流的印证以汉代图像为例
摘要:伏羲、女娲作为中华民族“同源共祖”神话的核心意象,其形象演变与汉代社会文化语境密切相关。本文以汉代画像砖、石棺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山海经》《风俗通义》等文献,探析二者人首蛇身、交尾执器等图像特征的文化内涵。西汉早中期伏羲女娲图像通过...
从“对象”到“亮相”:“理鬓”与20世纪女性形象的变迁
摘要:“理鬓”动作是刻画与塑造女性形象的惯用程式。从20世纪上半叶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到新中国文化革命,“理鬓”从作为反映并再生产女性“对象化”处境的魅力表演,到反过来作为女性“被压迫者”表达反抗的“诉苦”表演;从作为旧意识形态的象征形式而被戏...
古青州音乐文化的历史印记
摘要:古青州音乐文化的繁荣现象可以从丰富的乐器遗存中得以佐证。古青州音乐文化之所以呈现繁盛的局面,其一,作为东夷文化的发源地,音乐从古老的祭祀典礼活动中衍生出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其二,作为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多元化的社会文...
符号·情境·指涉:互文性视阈下洪尚秀电影的恋人絮语
摘要:电影创作不仅源于作为社会存在的“第一现实”,同时也来自文学、戏剧等不同叙述的话语体系,乃至电影创作过程中产生的真实事件,以此革新着从结构到解构的影像创作及解读路径。韩国导演洪尚秀作品中的话语,或者说是恋人之间的对话,构成了其电影中无意...
徐悲鸿雄狮图像的建构
摘要:徐悲鸿的雄狮图像主要创作于1931年至1948年,这一类型的作品在其形式、情感上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侧目》是其中的典型作品,通过时代背景溯源、观念溯源、形式溯源分析,探究这类图像的建构过程与“醒狮论”的时代背景、个人与社会层面的爱国情...
空间形态
摘要:山水画语境下的空间与形态,可以说是艺术家对自然空间的反映和再现,自然与空间的递进由再现与自然于自然空间和绘画空间转换。再现,是艺术对自然以空间意象的呈现,自然才是具有真正创造性的存在。本文试图把元代山水画有关的空间形态概括为四种:一是...
‘英雄叙事”与“创伤叙事”共振
摘要:韩延导演的“生命三部曲”——《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及《我们一起摇太阳》,将镜头对准与病痛抗争的平凡人物,展现出平凡人物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敢。本文基于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历程理论与创伤叙事理论研究“生命三...
塞尚艺术对民国时期中国画家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保罗·塞尚作为后印象派核心人物对中国民国时期艺术家的影响。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在西方艺术领域地位重要、影响深远,美术史学者及著述均对其深入阐释。中国与西方文化艺术差异显著,塞尚根植于西方文化土壤的艺术理念、形式探索...
指向“未知”的实践
摘要:“遭遇”贯穿艺术的全过程,无论是艺术结果还是艺术实践的过程,观众与创作者均会完成“从断裂到拓展”行径,最终指向“未知”。孙原与彭禹以不预设计划的方式生成创作意图,他们的作品《难自禁》表现了隐含在物质本体中与社会形态的矛盾和复杂的作用关...
文本解析与情感表达:中国花腔艺术歌曲的歌词与旋律关系探究
摘要:本文从三个不同视角对中国花腔艺术歌曲展开探讨,涵盖其风格特性的剖析、歌词与旋律互动关系的文本解读(尤其聚焦于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跨越历史发展阶段的跨界实践表现之间的深层关联。探讨利用文本解读手段深化对歌曲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的理解路...
当代艺术语境下阿彼察邦 《记忆》的美学特质
摘要:当代艺术与电影的互动关系自上世纪20年代的欧洲先锋电影运动便初见苗头,再到60年代的实验电影与录像艺术之兴起,昭示了影像可以纯粹地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手段。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在美国攻读电影学硕士之际便受到当代艺术思潮...
色彩多模态隐喻观照下扬补之《雪梅图》中梅花的解读
摘要:梅花形态高雅纯洁,骨风孤傲坚韧,被运用在中国传统绘画之中,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符号,备受文人追捧。其中,南宋画家扬补之尤以画梅为优,师法自然。文章以《雪梅图》多模态语篇解读水墨之色,运以视觉语法意义构建,分析其梅花笔墨空间之延展,延展受...
《天下第一楼》中的“主客情结”分析
摘要:《天下第一楼》蕴藏着特殊的“主客情结”,福聚德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剧作通过展现“主客情结”使一座楼囊括了整个天下和人生。剧中出现了“主”“客”“似主似客”三种身份的人物,以唐茂盛等为代表的“主”阵营和以常贵为代表的“客”阵营形成了主...
跨文化语境下斯氏体系从“容”至“融”的多元新变
摘要:在文化深度交融的今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体系新变呈现多元共生态势。文章立足于跨文化传播经纬,探析斯氏体系从“包容”到“融合”的动态演变机制。经中外比鉴,勾勒出斯氏体系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存续脉络及创新趋向,为表演艺术借鉴他国优长、铺展多元...

艺术趋势

目标驱动与化身认同:互动视频的游戏性探析
摘要:融媒体时代下,视频和游戏走向融合,数字游戏为短视频创作提供了新思路。互动视频以交互技术为依托,借用了游戏反馈机制,打造出具有游戏体验感的视频。短视频和游戏的交集产生了新的叙事路径,观众以更主观的方式参与进视频叙事中,在互动过程中获得化...
AI技术背景下绘画创作现状研究
摘要: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绘画已成为艺术创作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首先回顾了AI绘画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分析了其在艺术效果、创作主体、受众群体、版权归属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其次AI绘画的高效率和精确性虽然满足了市场的多方面需求...
Sora拓展短视频创作艺术表现的信息维度
摘要:Sora的速度非常快,很快就有社会各界从各种角度进行了大量的讨论。规模效应带来质变,大量数据和计算资源对Sora的涌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从而能粗略模拟物理世界的规则。技术解析:Sora生成内容大模型,非常擅长看懂文本,理解语境,创造视...
芭蕾舞中音乐与舞蹈动作的融合艺术
摘要:芭蕾舞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于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完美融合。这种结合,既让观众体验了情感与审美的对话,又提升了芭蕾舞的艺术韵味。音乐和舞蹈就像芭蕾舞的“左膀右臂”,共同打造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本文聚焦芭蕾舞中音乐与舞蹈融合的奥秘,剖析二者...
中国山水画美学思想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中国的服装设计与中华民族本身的传统文化、美学观念有着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在中国传统山水美学和当代服装设计的相互交织、冲撞和融合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传统山水美学和中国服装设计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从表现技法上来讲,中国传统山水美...
基于空间句法的图书馆老年人友好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空间句法是一种分析建筑空间的工具,用在图书馆老年人友好空间设计中能够事半功倍,本研究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和Depthmap工具,以安和图书馆为例,围绕老年人,用空间句法量化的研究方法分析图书馆空间的适老性,通过轴线分析和视域分析对图书馆空...
中国民族歌剧 《与妻书》多元化发展与探究
摘要:林觉民所著《与妻书》原文写在一张方帕上,文首就是“意映卿卿如晤”,充满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了民主革命而不得不舍弃家庭的歉意。对于这篇在中国流传广泛的家书,已经有一些通过对书信的主要内容加以提炼而创作的同名舞台剧作品。由邓一江先生导演、周...
当代综合材料绘画的材料物性与情感表达
摘要:综合材料绘画的多样性、包容性与当下文化语境形成契合,使作品不再仅停留对客观物象的再现上,而是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态赋予表现对象新含义、新形式。本文旨在分析绘画材料的物质属性及精神属性,避免作品呈现时材料的无谓堆积;创作者应怎样利用材料赋...
乡村振兴视域下红川农民画赋能乡村建设的研究
摘要:红川农民画是陇南民间传统思维方式与造型、色彩、技巧现代绘画意识融合而产生的艺术形式。红川农民画与乡村文化建设紧密关联,随着参与对象和村镇范围的不断延伸,红川农民画将延展出更广泛的艺术价值,成为乡村振兴中富有活力的建设力量。文章运用田野...
传统武术的当代舞蹈话语转换
摘要: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形式得以相互借鉴和融合,从而推动当代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世界各国的编舞家所青睐。舞剧Sutra成功地实现了传统武术与当代舞蹈的有机结合,为武术话语的当...

艺术教育

中国画专业课程建设路径研究
摘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高校中国画专业的提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与时代的迅猛发展更为传统文化艺术继承创新中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对于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中国画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核心,需要在对时代发展的理性辨析中,拓展培养目标与视...
新时代主题性雕塑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
摘要:在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主题性雕塑教学作为艺术教育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创新价值。本文立足培根铸魂的育人理念,系统阐释主题性雕塑教学在文化传承、价值引领和审美教育中的多维功能:其一,通过历史主题创作实践...
“四创融合” 理念下版式编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在新文科建设的浪潮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本文深入探讨了“四创融合”——即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创造精神和创优意识在培育新时代人才中的关键作用。版式编排设计课程与“四创融合”创新理念的紧密结合,探索教育教学的创新...
高校合唱指挥在音乐教育中的双重角色探究
摘要:在音乐教育里,合唱指挥既是一门讲究的艺术,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育实践。它是音乐教育的关键部分,不只是高级的音乐表演形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音乐感知力和艺术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合唱指挥负责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
非遗活态传承的媒介间性实践研究
摘要:运用媒介间性理论指导非遗活态传承与水彩画教学融合路径探索,基于非遗技艺中的物质和符号共生关系,构建三阶螺旋式课程模型:物质层,水彩与传统媒介间交互实验;符号层,采用认知语言学将非遗纹样进行语义转译;场域层,利用AR技术实现文化空间景观...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复合型管乐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将革新技术与人文社科跨界融合,使得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计划具备夯实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学科间的知识整合。高校管乐专业以培养优秀的管乐创作、表演和教育人才为主要目标,历经数十年风雨,教育成果已不言而喻。但是...
传统演奏技法在现代小提琴教学中的传承路径
摘要:小提琴作为西方古典音乐重要乐器,其演奏技法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于现代小提琴教学场景下,探寻传统演奏技法有效传承发展路径,使其在当下语境中持续焕发活力,是亟待深入探究实践的课题。本文围绕课程体系重构、多元实践平台搭建、产学研用一...
大学现代民族音乐教育改革思路
摘要: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民族音乐教育的质量引起了高校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已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立体化状态,然而从目前国内大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仍需面对一些现状与困境,这些问题会阻碍音乐教学...
文化基因的艺术解码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育人价值,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蕴和价值追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高校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重要使命。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在文化认同危机...
教育类VR游戏中的交互式叙事时空设计
摘要:本文探讨了教育类VR游戏中的交互式叙事时空的设计,其目的更好地传达知识,增加游戏的实践性。使体验者身临其境一般接受知识,将知识教育与动感的文字和动画影像、超链、交链、等互动媒体、多项路径趣味互动相结合,探测影响教育类VR游戏交互式叙事...

艺术管理

赫哲音乐节的多元传承及当代价值
摘要:乌日贡大会是赫哲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包括多种传统活动,如赫哲族传统音乐舞蹈表演、体育竞技赛事等。赫哲族有《乌苏里船歌》等经典歌曲,这些音乐和赫哲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捕鱼劳作、节日庆典、篝火晚会等活动中,都有音乐相伴。这充分展现出赫哲族独...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在工业遗址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对选定地块的现状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地块内的工业遗址的工业遗留物、景观功能布局、地块空间格局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方案在表现工业遗址的历史脉络时,很少提及地块内的工业遗留物等现状元素可以作为工业遗址...
AIGC技术介入紫砂壶的造型再设计
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演进,紫砂造物设计获得了持续创新的动力。AIGC技术的应用,使得基于大模型的交互实践为紫砂设计开辟了融合创新的可能性——即以个性化设计理念为指导,通过程序化策略对紫砂造型数据进行系统化的收集、分类与整合。该模式以传统...
新媒体视域下扬州非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新路径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扬州非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非遗话语体系深深植根地域与民族的土壤,作为特定人群在特定时空下创造并传承的文化瑰宝,彰显出鲜明的文化特色与独特的历史底蕴。本文深入探讨新媒体视域下扬州非遗文化传播的现状...
民族服饰纹样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各民族传统服饰纹样是民族文化的表征符号,生动地展现出其民族历史与艺术,是现代设计的灵感宝库。本文以广西桂林兴安县瑶族的服饰纹样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田野调查结合设计实践的方法,在分析兴安县瑶族服饰的纹样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念结合...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刺绣文化传承策略研究
摘要:黑龙江鄂伦春族刺绣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与审美价值。本文对鄂伦春族刺绣文化传承的意义、方式、策略进行探究。目前根据黑龙江鄂伦春族刺绣的传承现状显示,尽管有政策扶持和多样化的传承方式,如线下展览、旅游开发、文创...
产品思维下乡村振兴数字文创设计思考
摘要: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起着促进作用,二者融合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也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文旅产业作为新的动能,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数字文创设计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本...
多模态数字技术在舞台艺术中的集成与表现研究
摘要:舞台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当代戏剧舞台创新的核心实践领域,是以数字影像生成、实时交互编程、空间投影映射等技术为支撑的跨媒介艺术系统。其通过多介质材料的光影重构与智能显示终端的动态响应,建构虚实交融的叙事场域,在突破传统观演边界的同时,拓展...
传承龙江红色基因的公共雕塑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龙江地区红色基因雕塑以革命文化传承与公共艺术创新的融合机制为载体,以公共雕塑为媒介的历史记忆重构,挖掘龙江革命文化中的视觉符号与精神内核。本文通过创作作品《进军北大荒》《大荒日记——早春》《祁致中将军像》《最可爱的人》深入红色基因的符...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8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7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08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7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4期
    ¥18.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3期
    ¥12.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3期
    ¥6.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2期
    ¥12.00
  • 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

    2025年04期
    ¥22.89
  • 大众考古

    大众考古

    2025年05期
    ¥9.00
  •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

    2025年08期
    ¥18.00
  • 理财·经济版

    理财·经济版

    2025年08期
    ¥12.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9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艺术研究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艺术研究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