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主题性雕塑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

——基于培根铸魂理念的探索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中国现代雕塑教育历经百年发展,呈现清晰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初,以刘开渠、王临乙为代表的留法学者引入西方学院派写实体系,在杭州艺专、北平艺专建立以写实技法为核心的人体解剖与泥塑课程,将西方的肖像塑造发和纪念碑雕塑创作方法系统化传授,开创“写实主义为体、民族传统为用”的教学范式。在战争年代以“救亡与革命”为主题创作了《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轰炸》等作品。(剩余6060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