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情境·指涉:互文性视阈下洪尚秀电影的恋人絮语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虽然距离电影的诞生已有百年之余,但关于其本体论,尤其是处于当代语境中,有关电影传统与现代性之新旧的探究,依然是炙手可热的学术论战议题。对此所映照出两派主流观点:一方面,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坚持电影中应存在着一种语言学意义上的句法,所谓更符合现代意义的“新电影”是指“远远没有抛弃叙事,而是具有更多样的、更分化的、更复杂的叙事”;另一方面,意大利导演帕索尼里却提出了“影像一表意”的类比关系,强调影像才是电影最基础的单位,电影的语言和语法应是一种由“表情符号系统”构成的新语言,因此现代电影应为一种“摄影机和作者无处不在的‘诗电影’”,传统电影则由文学的影响表征为散文电影或是叙事电影。(剩余8693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