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时代·中

美与时代·中

2025年08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美与时代》下半月刊出版八年来在广大读者、作者朋友的支持下,它已经走进各院校、各文艺专业、各艺术研究机构,成为全国美学、...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化综合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画坛名家

林若熹绘画艺术的深邃哲理与多维思考
林若熹,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并留校任教;200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台湾艺术大学专任讲座教授、法国巴黎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林若...

美术理论研究

“书画同源”理论的历史溯源与实践呈现
摘要:在中国艺术史中,“书画同源”是一个拥有深厚根基且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命题。“书画同源”不仅指向了汉字起源,还彰显出其与早期绘画在形态、功能上的共生性,更对书法与绘画的审美追求进行了阐释。这一理论有利于世人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性,并在漫长的历...
北宋院体花鸟画格物传神理念的领悟与体现
摘要:在中国绘画史上,北宋院体花鸟画作为古代绘画的巅峰典范,主要以其严谨镇密的绘画风格和绝妙的绘画技法而闻名。在宋代,随着理学思想的兴起,格物观念逐渐渗入艺术创作中,由此,北宋画家不仅对自然物象展开细致观察及精准表达,还实现了对自然物象的理...
“三远法” 与中国山水画构图研究
摘要:宋代画家郭熙在所著的《林泉高致》的山水训篇中提出了“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这既是一种构图法,也是一种观照方式。追溯其思想渊源,可以发现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以“三远法”为切入点,从高远、深远、平远三方面...
探析中国画的文化含量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仅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和认识的重要方式,而且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由于中国画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因此不能简单从现代绘画的角度去解读它。中国画不仅蕴含着博大精深的...
当代山水画中的色彩运用与艺术生态构建方法研究
摘要: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门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当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多元且全球化趋势显著,山水画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得艺术形态愈发多样。山水画中,色彩是重要构成元素,在体现画家情感、烘托画面氛围、构建艺...
“形神并重” 的解构与重塑
摘要:工笔重彩人物画的造型观念突出“形神并重”,围绕这一观点,探讨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呈现形式,梳理“以形写神”理论的发展轨迹,剖析传统造型观念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属性,阐释文化语境与审美需求变化对造型观念解构的促进效能。从“形”与“神”两方面讲...
当代山水画写生观念的传统坚守与创新演变
摘要:中国山水画写生有着古老而丰富的传统历史,从五代荆浩在太行山写生松树到黄公望的富春江写生、王履的华山写生,传统“师造化”精神是中国山水画创作重要的品质。在传统绘画中,所谓“写生”,原指脱离粉本而对大自然中的花木、鸟禽、草虫、走兽等加以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油画创作的融合路径研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油画创作有机融合,成为我国油画创作者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油画创作的融合具有多重意义:第一,可以丰富油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彰显具有时代特色的创作风格;第二,可以提升油画创作的艺术表现;...
综合材料绘画中锈迹的艺术特征
摘要:综合材料绘画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绘画艺术对材料的限制,为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自身语境的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故而聚焦锈迹这一特殊材料的独特语言,探讨其在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艺术特征。基于索绪尔符号学,分析锈迹能指与所指构成的语言特征,并从接受美学视...
媒介融合视角下抽象性综合材料绘画创作
摘要:为促进抽象性综合材料绘画的创新发展,以媒介融合为切入点,对抽象性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方法论进行研究,发现媒介融合能给抽象性综合材料绘画带来新的创作思路,同时也存在媒介融合浅尝辄止、创作逻辑混乱、缺乏情感等问题。通过加强媒介内在的联系、建...
新媒介视角下的油画创作探究
摘要:新媒介的出现对油画的技法、语言和色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此,围绕新媒介视角下的油画创作展开深层次分析。首先,概述新媒介与油画技法的融合,介绍传统技法的当代演变及新媒介对创作流程的颠覆;其次,论述新媒介视域下油画语言的重建,包括视觉经...
油画中光线语言的情感属性解析
摘要:光线一直是西方绘画特别是自卡拉瓦乔之后的具象油画中最重要的绘画元素之一。以油画中光线的情感表达为核心,通过经典案例分析及与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的结合,从明暗对比、光线方向和光色温度三重视角切入,解析油画作品中光线作为情感媒介的多维功能。...
写意油画创作实践中的色彩语言研究
摘要:当前,中国油画领域的部分艺术家掀起了一股回归传统、向往写意的创作热潮,不再满足于对传统及自然进行简单效仿,而是把目光聚焦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方面,进而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创作出写意油画作品。这种创作倾向与艺术创作注...
素描绘画中线条的应用分析
摘要:线条作为素描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语言,可丰富素描绘画的内涵,让素描绘画作品更加富有活力和艺术魅力,促进创作者自身情感的表达,为人们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素描绘画中的线条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一系列手法的搭配组合,可以提高素描绘画作品的质...
中西方人物画家笔下对“美”的艺术性表达
摘要: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人物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绘画题材。无论是唐朝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还是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甚至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代表作品《泉》,无一不是从各个角度,以不同的绘画形式和艺术思想展现人体之美。以描绘...

中国美术研究

从形神概念的能指谈顾恺之到谢赫画论的转化
摘要:顾恺之画论中“以形写神”的观点,和谢赫画论中“略形得神”的观点,在宏观美术史写作中被梳理为某种理论本体的深化和超越,但这种类似“升级”的判断概念容易使画论观点的复杂发展转化被理解为某种理所当然的单线进程。在画论文献和已有研究的阅读基础...
南宋水墨工笔花鸟画“写实性”研究
摘要:南宋水墨工笔花鸟画在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以物理真实与诗意表达为核心的“写实性”传统。分析南宋水墨工笔花鸟画的“写实性”,以《百花图》卷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写实性”的双重维度,即院体传统对自然形态的精确再现与文人审美对物...
中国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在中国画创作中,无论是主题选择、笔墨气韵还是意境营造,往往都融入了创作者的独特情感,以增强画作的生命力,表达审美诉求。探讨中国画创作中情感表达的价值,包括引发共鸣、挖掘作品中的独特美感、寄寓创作者的生命感悟与灵感,并从色彩、笔墨、技巧...
中国画写生与创作的主体意识
摘要: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写生与创作相辅相成。写生是画家对客观外物观照的记录,创作则是从心灵出发观照自身,同时对心灵的关注也是对外在世界的关注,即从创作回望写生。人作为意识的主体,具有感性意识与理性意识,于绘画中二者又体现移情与抽象的思维。...
论写意花鸟画笔墨的“拙”与“巧”
摘要:聚焦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核心语言——笔墨,从“拙”与“巧”的美学意蕴出发,结合历史演变、技法体现和画家个案,深入探讨其中“拙”与“巧”这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审美范畴及其辩证关系。核心观点在于论证“拙”与“巧”在最高艺术层面并非割裂,而是深层次...
工笔花鸟画 “透视之辩”的新探索
摘要:在传统工笔花鸟画向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演变历程中,透视观念的演变与应用一直以来都是贯穿历代绘画创作始终的重要议题。以“透视之辩”为切入点,探讨传统工笔花鸟画向当代工笔花鸟画演变过程中透视观念的演变与应用。通过大量搜集相关文献与图像,梳理历...
泰山文化意象与卧游山水
摘要:泰山题材山水画是一种以中国“五岳之首”泰山及其周边自然景观、人文遗迹为核心描绘对象与精神载体的山水画创作类别。以当代泰山题材山水画创作为核心,探讨泰山精神符号与视觉表达的互构关系及其现代转型。通过梳理泰山题材山水画从先秦至近现代的历史...
现代水墨人物画中色彩的运用
摘要:中国绘画色彩观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从五行色到“随类赋彩”,直至传统水墨文人画在中国画坛上占据主流地位,“以墨当色”“运墨而五色具”的观点逐渐代替了中国绘画中的色彩表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到西方艺术影响,现代水墨艺术得到进一步发...
屈鼎及其 《夏山图》 研究
摘要:北宋山水画家屈鼎《夏山图》因方闻的研究而重回美术史视野中。但古代画史著录中关于屈鼎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则,且大多是依附于燕文贵、许道宁、范宽等其他画家而界定的,甚至在字面上相互抵悟。以相关文献记载和《夏山图》为中心,再参以画史中涉及的相关...
文伯仁 《烟江叠嶂图》 研究
摘要:明代作为中国画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且多元的时代,对中国画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伯仁作为吴门画派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其山水画题材丰富多样,其中作品《烟江叠嶂图》设色清雅,用笔秀劲,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探析八大山人简笔花鸟画中的丰富美
摘要:艺术家在写意花鸟画作品的形式表现上往往呈现出对丰富的追求,以八大山人简笔写意花鸟画为代表的作品看似是一种特例,实则同样遵循这一规律。通过分析艺术美的相关文本资料以及借助对八大山人简笔写意花鸟作品画面本身的细致探究,试图解开这个矛盾点,...
恽寿平蔬果题材绘画研究
摘要:恽寿平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他的蔬果题材绘画在继承前代画法基础上,开创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新风。在分析恽寿平蔬果绘画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设色艳而不媚、笔墨讲究、构图精妙、技法纯熟四个方面探讨他的艺术风格,总结恽寿平蔬果题材绘画...
“徐蒋体系”人物绘画语言的构建探究
摘要:通过将西方写实主义与中国传统的造型规律融合,徐悲鸿探索出水墨人物的发展新方向,而蒋兆和对其进行了完善,“徐蒋体系”就是他们所共同构建的绘画语言体系。该体系是中国绘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后续写实主义绘画发展和中西艺术融合提供了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50后”工笔画家的风格式样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与信息的快速传播、西方美术思潮的涌入,20世纪工笔画家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勇于创新。这种个体意识的觉醒使得工笔画家的创作更具独立性与特殊性,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观念,而是将现代审美观念融入作...

西方美术研究

光影所产生的戏剧化冲突在油画中的表现
摘要:在欧洲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光影语言在几个世纪以来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7世纪欧洲绘画作为光影艺术发展中的一个历史性节点,记载着艺术家们对光影的理解已经不再只是停留在先前固有的传统理念,而是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艺术探索之路。巴洛克艺术作为...

美术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入路径
摘要:为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立足高校教育阵地关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职能,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总结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理念与方法滞后、实践环节缺失的主要问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术教育,指出尊重传承、创新发展、实践应用的基本...
美育视野下中国画专业创作的传承与当代价值
摘要:中国画作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其专业创作肩负着当下美育建设的发展性需求以及传统承续的文化任务。以中国画教育为出发点,从审美理念、技法与文脉等维度进行论述分析,并在兼顾时代发展和当下教育变化的前提下探寻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美术...
论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临、变、创”
摘要:工笔人物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工笔人物画作为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教学意义,其在高校中国画教学中既是技法传承的基石,又是文化创新的试验田。然而,在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中,长时间以来运...
宋元山水画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改革与应用研究
摘要:宋元山水画作为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高峰,其艺术技法和人文精神影响深远,对当下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从高职院校相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使高职院校宋元山水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学生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美术教学的路径研究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美术教学是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伴随着地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作为地域文化名片的优势在逐渐增强,但与之不匹配的是大学生对其认知的不足,针...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当下,高校美术教学陷入了内容趋同、传统技艺传承乏力的困境,难以满足文化创新发展的需求。非遗文化中丰富的绘画元素、独特的构图与色彩技法为美术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通过搭建非遗绘画数字化素材库、打造传统技艺研习与现代创新实践并行的教学体系...
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创新
摘要:目前,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普遍存在课时不足、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美术教育多元化的需求。以惠州学院美术鉴赏课程为例,探究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改进教学大纲的设计、构建项目化教学模式...
AIGC赋能桂北民族地区非遗美术教育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双重背景下,桂北民族地区非遗美术资源的传承与开发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非遗技艺传承存在断层风险、教育资源转化率低、校企合作流于表面等。在此背景下,聚焦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非遗美术资...

美术广角

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在形质上的可吟可观、精神的可感性、文化思想的投射以及理论系统的互证等方面都存在关联,可以称之为“艺道通途”,这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创作者自身不断完善的要求。诗、书、画既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也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
魏晋时期文学与绘画的交融
摘要: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魏晋时期文学与绘画的交融现象。分析该画作从文学文本转向绘画表现的具体形式,包括以长卷为载体的叙事结构、绘画自觉的审美趣味呈现,以及人物与山水背后的审美理念及其对后世绘画的影响,同时例证阐释后世...
多媒介融合视角下书画艺术表现形式探索
摘要: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中意义重大的一个板块,蕴含深厚的历史积淀及独特的民族审美。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书画创作模式和传播路径开始显现出局限性,而数字影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赋予了书画艺术别样的鲜活力量,带动了人们对其表现形式及...
工笔人物画中花卉元素的应用与文化意涵研究
摘要: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早成熟的画种之一。工笔人物画作为工笔画的分支,带有鲜明的民族印记和独特的东方韵味。回看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它不仅呈现出各时代特有的绘画风貌,还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追求,既凝结着古今艺术家对艺术的思考与探索...

书法研究

隶变过程中简牍草化呈现方式管窥
摘要: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变革,奠定了汉字方块结构的基础。草化是隶变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由于文字在社会上的大量使用和人们日常书写的实用需要,草化解散篆法,草书文字由象形性向符号性转变,并由开始的无序的符形向规律化、符号化发展。正是潦草...
书法艺术的“中和”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古代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中和”美学思想。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对“中和”思想的文化指导价值十分推崇,因此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
褚遂良对王羲之书风的继承及个性化演绎探究
摘要:对比褚遂良书法和王羲之书法在笔法、结构和气韵上的差异,通过具体例子来阐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各自的发展特点。结果证明,褚遂良在笔法上继承了王羲之的中锋用笔,笔势连贯;结构上借鉴了王羲之的欹侧,实现了疏密布局;气韵上延续了王羲之自然流畅的风...
黄牧甫对赵之谦篆刻经典的多元化接受
摘要:赵之谦在明清篆刻史上是具有开拓性贡献的人物,提出了重要的印学理论——“印外求印”。其成熟的篆刻思想与篆刻作品一直被后人效仿与学习,黄牧甫就是其中一位。结合具体作品,剖析黄牧甫对赵之谦篆刻经典的辩证性接受、批判性接受,了解其确立个人独特...

佳作欣赏

邢一欣、唐森霖、邓奕、罗文迪作品
旧楼50cm×60cm油画茫山行89cm×54cm中国画寻迹·变系列之二54cm×36cm水性综合材料邓奕褶时45cm×75cm水彩罗文迪作者简介: 邢一欣,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李照作品
李照作品...
姚颖作品
方块花园.鸟之旅...
武庆澳作品
基金项目:本系列作品系2024年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非遗视角下基于兴陶综合装饰绘画的工艺创新研究与应用”(gxmzu-chxs202428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武庆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装饰与圯兴陶工艺创新研...
白梦秋作品
蝶影穿花,墨字含香林野星语...
刘强画廊
作者简介: 刘强,江苏徐州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国家一级美术师,美术家协会会员。 野蛮生长·倦鸟 40.5cm×36.5( cm水墨纸本野蛮生长·晨曦 40.5cm×36.5...
相关杂志
  • 读书

    读书

    2025年10期
    ¥9.00
  • 书屋

    书屋

    2025年09期
    ¥6.00
  • 天涯

    天涯

    2025年05期
    ¥12.00
  • 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

    2023年12期
    ¥6.00
  •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

    2025年08期
    ¥12.60
  • 湘潮

    湘潮

    2025年07期
    ¥4.29
  • 寻根

    寻根

    2025年04期
    ¥9.00
  • 牡丹

    牡丹

    2025年16期
    ¥4.09
  • 贵州文史丛刊

    贵州文史丛刊

    2025年03期
    ¥4.09
  • 百花园

    百花园

    2025年09期
    ¥3.69
  • 群文天地

    群文天地

    2025年04期
    ¥0.00
  • 人民长江

    人民长江

    2025年09期
    ¥19.2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8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中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中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