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25年04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一直重视刊物的学术品位,宏扬传统艺术...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6.00 ¥9.69
目录

刊前絮语

刊前絮语
时间已经进入七月,今年的夏天特别炎热,来势迅猛。而作为双月刊的杂志,我们已经编到了第四期,可谓时间过半,任务也过半了。在这一期的“美术史与美术考古”以及“设计与设计史研究”栏目中,我们刊载了多篇青年学者的文章,他们视角新颖,观点鲜明,颇有见...

美术史与美术考古

清中期官刻法帖的流通与文化权力博弈:以《三希堂法帖》为中心
【摘要在文化史视野下考察乾隆皇帝下旨纂刻的《三希堂法帖》,可见其作为官刻书法文献的流通模式、影响范围及文士阶层的评价与接受情况。这些过程中展现出了皇帝在文士阶层长期拥有话语权的刻帖领域建立文化权力的意图,而文士阶层的显隐态度形成了多重回应,...
传播的痕迹:固原北魏漆棺孝子图的再观察
中图分类号]J23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75(2025)04-0010-09 【要既往对固原北魏漆棺孝子图的研究多关注其与文本的比对,并未注意该图像内容并非直接根据文本创作。从图像和榜题的细节差错,墓主身份、墓葬...
倪瓒跋《天际乌云帖》真伪考兼论此帖的两个摹本
【摘要苏轼与倪瓒皆为文人画学之典范,倪瓒承袭苏轼“画以适吾意”理念,强调文人画抒情性与主观意绪表达。对倪瓒跋文十六种文本和著录文献的系统梳理及书迹比勘,证实倪瓒跋《天际乌云帖》文真书伪。其署款年月,乃是仿照倪瓒书迹移写而成。《天际乌云帖》确...
绘画与德性:波提切利《鲁克蕾提娅的故事》考论
【摘要】《鲁克蕾提娅的故事》是波提切利的一幅晚期作品。因为现存的历史文献档案中无相关记录,传统的实证性研究无法给出有效的论证,故分析、比较“嵌套结构”成了进入其中的唯一通道。就此,与之相应的另一幅作品《弗吉尼亚的故事》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进而...
如何发声?
【摘要】17世纪荷兰黄金时期的艺术大师伦勃朗为新教传教士创作的版画肖像中的图与文展现出复杂的互文性,是对以丢勒的《鹿特丹的伊拉斯谟》为代表的“诗如画”传统的致敬和颠覆。伦勃朗试图挑战视觉媒介的极限,让肖像中的传教士发声。版画肖像中新教传教士...
明代宫廷画家群体的文化社交研究
【摘要明代宫廷画家数量庞大,在宫廷文化圈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宫廷画家群体在宫廷环境中与帝王、宫廷画家以及太监之间被动与主动建立的交往圈是其职业生涯的有效助力。宫廷画家通过地域相近、同里关系以及基于共同志趣的诗画唱酬与雅集活动与文人士大夫之间构...

设计与设计史研究

模糊性如何作为设计叙事的伦理策略
【摘要模糊性既是设计叙事的策略,也是实现伦理目标的关键机制。通过幻想原型、叙事原型与激发原型,模糊性叙事营造开放而多义的问题情境,以悬置确定性和制造“解释困境”促使公众批判性反思并参与伦理共建。陌生化、疏离效应与失调等机制打破认知惯性,重置...
论“金碧山水”画中建筑的计度方式
【摘要与重在墨线勾描的界画不同,金碧山水中的建筑形象以色块填涂为主,以往并不被视作能够有效传递构造信息、反馈设计思想的媒材。举《九成避暑图》《京畿瑞雪图》为例,借尺规作图揭示其几何定位法则,探究古人如何利用扩大模数简略控制物形比例,借图示分...
基于网络图像语义挖掘的街道环境品质设计因子研究
【摘要为深入理解是何种设计因子影响了人群对街道的品质感知,以上海名街武康路为例,通过网络图像语义挖掘与热词核心语义聚类分析,结合实地踏勘总结出三个有关街道环境品质的设计因子;街道流速与环境可供性、过渡空间的环境渗透作用、街道底蕴的价值追求,...
盘谷生趣,桃源幽隐:扬州小盘谷的“似词观法”探析
【摘要扬州小盘谷的幽隐意象和诗情画意追求体现中国文人造园理想。基于陈从周“诗文造园”理论,从词体章法视角解析其游观体验。通过园主蒋超伯的诗文史料,归结“盘谷生趣”与“桃源幽隐”“上下闋”的双重主题,及“别有世界”的“过片”意趣,揭示中国古典...
基于涌现范式的智能体交互设计研究
【摘要探讨智能体技术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挑战及伦理考量,强调其在拓展设计边界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主张跨学科合作,以人类成长为核心,关注智能体的社会影响;基于涌现范式,重新审视智能体设计的伦理框架与科学范式,并提出实践指南,以促进技...
无意识设计(WithoutThought)理念的前符号特征与他者伦理
【摘要】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理念有着明显的“前符号”特征且其中暗含一种不可还原、不具同一性的“绝对他者”。这种他者伦理解构了设计符号学所预设的形而上学条件,使得设计意义脱离了客观化和绝对化,并从根本上摒弃通过设计实现意义精确、高效传递的理论...

理论与批评

“摩登”农业:《农林新报》的视觉文化与图像传播
【摘要随着摄影、图画制版与印刷技术的发展,“视觉化”与“图像化”的表征手段在近代报刊的印刷发行中得到了实践。在农业报刊领域,无论是封面图式、广告宣传,还是插图插画,都给予读者观感上的巨大冲击。《农林新报》的图像是了解民国早期农业的一个“可见...
论“语文展览会”与中国书法的现代转型
【摘要】“语文展览会”是1939年中国语文教育学会为推行拉丁化新文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举办的展览。通过策展与观众的双重视角分析“语文展览会”三种话语的显隐关系与内在张力,能够揭示其中包含的中国书法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与内在演进逻辑;汉...
广州圣心大教堂的中国化路径:哥特复兴式建筑的跨文化案例研究
【摘要广州圣心大教堂是19世纪哥特复兴式建筑传入中国的代表性个案,其建造过程体现了西方建筑理念在华实践所引发的文化交流与技术协作。基于“文化适应”与“技术调适”构成的“双重本土化”视角,考察该建筑在空间布局、结构体系与施工工艺中的跨文化整合...
论数字艺术的多元保护及其价值
【摘要数字艺术融合了美术、设计、科学、技术等多重元素,展现出审美性、经济性、社会性等多元价值。进一步明确数字艺术多元治理的正当性,构建技术保护、经济保护、法律保护与社会保护相融合的多元保护模式,已成为数字艺术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与重要保障。...
生命的寓言:埃贡·席勒的风景世界
【摘要】埃贡、席勒(Egon Schiele)将自然景观转化为人类存在状态的隐喻,探索生命的流逝和轮回这一永恒主题。他的风景画作充满了生命的象征,这些视觉形象呈现为“类人的花朵”(anthropoidflowers)和“建筑的表情”(phy...

美学与艺术学研究

编码、解码与符义解析
【摘要可视化设计的历史性研究通常将其发展看作一个系统性的连续过程,未深入其符号行为、思想的变化展开讨论。对20世纪以来的可视化设计研究进行综述,试图从符号学视角切入其发展的脉络,将可视化放置于知识读写关系模型中,发现可视化设计研究发展的三个...
现代性视域下邓以蟄“性灵观”的美学重构及其艺术实践启示
【摘要】邓以垫的艺术思想主要表现为其“性灵观”在现代性视域下对美学的重构及对艺术实践的启示。通过梳理邓以垫“性灵观”从传统心性哲学到现代艺术本体论的转化逻辑,可理解其对传统美学的重构是以“体道于心”为哲学根基、“气韵生动”为艺术理想、“以大...
日本金澜中国织金锦的越境流及其符号语义
【摘要】自室町时代至近世初,大量中国织金随海域贸易传至日本。其中,单一金色显花的织金织物在日本别称“金斓”,呈现出散点式和连缀式两种设计范式。立足该类织金的渡日形式,可发现,当时的越境并非随意的丝绸流动,而是中日借由染织品的符号语义,展开的...

佛教艺术研究

龙门石窟火烧洞为孝明帝功德窟考辨
【摘要火烧洞作为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北魏皇家洞窟,其窟内主像在完工后不久即遭毁坏。火烧洞实为孝明帝的功德窟,确认该洞窟性质的关键线索在于对它毁坏原因的辨析。其毁坏无法归因自然,只能是人为造成。若要将龙门北魏时期某一洞窟与皇家相关联,且对其被...
于阗佛寺毗沙门天王像与夜叉像身份考辨
【摘要以于阗佛寺遗址出土的毗沙门天王、夜叉与散脂大将图像为中心,依据佛教经典与前人研究成果,从图像学的角度,对于阗护法神体系中的毗沙门天王、夜叉与散脂大将的图像特征及身份辨识作初步探讨,并将之与敦煌“于阗八大护法神”像中的相关图像进行比较研...
克孜尔石窟涅槃图肉髻比丘身份考
【摘要】依据《长阿含经、游行经》绘制的涅槃图在克孜尔中心柱窟中占有重要地位,克孜尔石窟涅槃图中常有一身着蓝色袒右袈裟、头上生出肉髻的比丘形象,这一比丘形象在印度石窟中也有出现。对照《游行经》和龟兹盛行的有部类经典,这一头生肉髻的比丘极可能就...

艺术教育与创作

再读刘海粟:一个中国画家,必须同时是位书法家
【摘要刘海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曾高度重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并在上海美专设立书法、篆刻课程,强调书法与篆刻对中国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刘海粟的书法历程和教学理念,呼吁当代中国画家重视书法修养...
解析和应对AI绘画中的 “恐怖谷效应
【摘要人工智能生成式图像技术在A绘画的学习创作中易引发“恐怖谷效应”,产生令人恐惧和排斥的失真感,带来包括技术、应用、观念、伦理等方面的诸多负面影响。分析AI绘画中“恐怖谷效应”的本质、关联、类型和成因,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适应现阶段、具有...
“如果”儿童创意市集: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融合的校外美育课堂
【摘要】市集作为一种古老的贸易形式,逐渐演变为文化传承与创意展示的平台。文章以自创儿童创意市集“如果”为考察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儿童美育中的创新实践价值。在市集的“人一人”“人一作品”“作品一作品”开放式互动中,将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与创意设计相...
远程协作:文化探针与可视化图谱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通过桌面调研、远程文化探针、可视化图表的教学实践,构建了基于良好沟通能力的信息搜索、远程访谈、工具拓展、图谱创新的闭环教学框架,探索出了远程沟通条件下新型文化探针工具包设计方法。基于“生态系统图”和“用户旅程图”设计原理,拓展了文化探...

本期名家

时代性的书写
2024年10月26日—2025年1月5日,“津门问道一—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延续王冬龄先生一贯锐意求新的艺术作风,既有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的多样化呈现,又有许多现代书法艺术装置作品。在建构一个立体的感官场景,充...

彩色图版

王冬龄作品
王冬龄作品...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58.14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杂志价格:¥9.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杂志价格:¥9.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