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25年02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一直重视刊物的学术品位,宏扬传统艺术...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6.00 ¥9.69
目录

刊前絮语

刊前絮语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介入艺术领域的今天,美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AI时代下美术、设计史论研究的范式转型,以及艺术创作如何在与技术的对话中延续人文精神、探索新生的可能已成为我们当下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美术史论研究历来注重对...

设计与设计史研究

汉字发生、发展中的视知觉作用
[ 摘 要 ]汉字初创时,受视觉因素影响,形体常以特定形象呈现,通过夸张、放大或重点圈取的方式,凸显客观物体的主要特征,超越视觉实际。“平衡心理”推动汉字向对称、平正方向发展,但日常书写受多重因素制约,难以达到绝对平衡。“记忆经验”是汉字简...
地缘邻里意识影响下董家岭村公共空间的生成机制研究
[ 摘 要 ]文章以董家岭村为个案,借助记忆理论,尝试在维系村落共同体视角下,提炼董家岭村公共空间的生成机制,即以地缘邻里意识为纽带的恋地情结。通过剖析地缘邻里意识影响下,公共空间的日常使用功能及其如何成为董家岭村的记忆场所,可知公共空间是...
风格与风险的对抗:对乔赛亚·韦奇伍德与碧玉炻器的再解释
[ 摘 要 ]18世纪70年代,乔赛亚·韦奇伍德推出了碧玉炻器系列。对这一人与一物之间关系的解析,可以探究工业革命时期制造商们在推出一款新产品及产品迭代过程中选择策略和手段时的心理动机。碧玉炻器是韦奇伍德在无数次试错后最终确定下来...
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设计:Disegno的历时语义发展
[ 摘 要 ]Disegno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艺术概念,其历时语义在14世纪至17世纪经历了显著变化。文章通过分析老普林尼、琴尼尼、阿尔贝蒂和瓦萨里的理论,发现disegno逐步从简单技艺演变为具有深厚美学和形而上意义的关键术语。随着工业...
园林中“堂”的形象研究
[ 摘 要 ]中国传统语境下的“形象”概念,一方面涉及可见的物质形式,另一方面强调主体的认知与感受。文章分别从园林中堂的“形”——建筑形式及其在园林布局中的作用与影响,“象”——园主个体的想象、情感与体验,以及“形”与“象”相互作用下建构的...
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再辨
[ 摘 要 ]木构架是关乎木构建筑空间营造及屋顶承重的“骨法”。随着建筑考古、民族志及民俗学材料的不断丰富,形式各异的木构建筑不断进入研究视野。借鉴类型学方法,从营造思维和逻辑来看,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不外乎累叠、连架、斜挑三大构架系统,亦即抬...
日本中世庭园和样与唐样之辨
[ 摘 要 ]造园学界有个较为明确的定论:日本在中世室町时期确立了典型的枯山水样式。枯山水石组险峻且高远,可在方寸空间里表达崇山峻岭之感。这种样式区别于平安时期以来以《作庭记》为代表的平缓柔和、具有强烈和风贵族气息的特征,是日本庭园发展过程...

美术史与美术考古

星占与仙术:徐州博物馆藏“胡汉交战”石椁画像研究
[ 摘 要 ]在汉画像的“胡汉交战”题材里,部分图像呈现出汉方获胜的具体方式与策略。徐州博物馆所藏的“胡汉交战”石椁画像,其中出现仙人、五车、天街等元素,这些元素在同类题材中极为少见。五车、天街属于星官,与汉匈作战时的星象占卜密切相关,而仙...
感官寓意?兼论17世纪荷兰风俗画解读的双重面向
[ 摘 要 ]“五感”作为一个传统母题,经历了由理论探讨到绘画呈现的物质性转变。荷兰风俗画中“五感”主题的图像表达,在图式与功能上则呈现出一种特有的二元特征。此外,感官所具有的生活感知与回忆反思的双重功能,同米歇尔·塞尔与阿斯曼夫...
文徵明、文伯仁“叔侄相讼”史事钩沉
[ 摘 要 ]周晖为贬斥书画酬酢风气,将文氏家族嫡庶争执演绎为文徵明、文伯仁“叔侄相讼”,形成明代画史中伯仁“骂座—讼叔—托梦—学画”的家学叙事。清人著作为回护伯仁,删去讼叔情节,以师承王蒙代替文氏家学,并创设“耕田奉亲”“义骂严嵩”情节树...
生前与身后:欧阳修《集古录》所见金石活动考论
[ 摘 要 ]“爱其辞翰”是欧阳修进入金石世界的最初动因,其对金石文献“何以不朽”与“传古”的思考,推动了《集古录》的生成。同时,拓本的收集、展示及相关经典化活动也表明了他对金石收藏之风兴起的影响。欧阳修故后,其《集古录跋》墨迹也在递藏中产...
罗尗子早期广西艺术活动与篆刻作品考察
[ 摘 要 ]罗尗子曾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在书画、篆刻领域卓有成就,但当前研究并未涉足其早期在广西一带的艺术活动。通过对1949年前后报刊文献资料的爬梳,及对罗尗子早期篆刻作品的考察,可探究其早年走上艺术学习道路的缘起,梳理出其在广西...
《景定建康志》之《皇朝建康府境图》研究
[ 摘 要 ]《景定建康志》中的《皇朝建康府境图》采用计里画方的绘制方法,是可考的中国古代最早使用该绘制方法的地图之一。针对该代表性地图,从数学要素、地图载负量、制图方法、表示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透过图中地理景观与城市空间的表达,探索南京的...

理论与批评

物之叠加与艺术史书写
[ 摘 要 ]博物馆是现代思想、现代文化的“历史加速器”,正是在物的叠加与“碰撞”中,我们生出了无限丰富的文化联想。这种联想无法用已有的历史经验、历史文本覆盖,且时时含有被引导、被设计的成分。普通观看者往往会对博物馆藏品给出单向、混乱的解释...
古罗马神话风景画中的连续叙事与非连续视角
[ 摘 要 ]在古罗马艺术中,罗马人运用连续叙事法创作了大量第三风格的单板神话风景画作为室内装饰,这既传达了故事信息,也展现了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这种叙事法在遵循古代艺术家固有构图模式的情况下,使画面出现了非连续视角,这种叙事晦涩...
采借与认同:蒙自彝族尼苏、姆基和壮族土僚女性服饰艺术的比较研究
[ 摘 要 ]红河蒙自的彝族尼苏、姆基和壮族土僚的服饰在融合嬗变后呈现外界难以分辨的混淆之势。通过聚焦三个族群的女性日常服饰,依据田野调研资料,探讨三者于服饰造型、色彩和配饰的共性中存在的差异性及装饰纹样和头饰穿戴在差异性中的共性,归纳服饰...
分离与提纯:柏林画家的单人形象红绘作品
[ 摘 要 ]文章围绕柏林画家创作的单人形象的红绘作品,首先对学者归类陶绘艺术家的方法进行描述和讨论,然后对柏林画家的单人形象红绘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其通过人物数量、人物安排、装饰三个方面的“分离”,走向纯粹单一的表达,从而实现“提纯”的过程...
现当代中国油画戏曲人物的图式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 摘 要 ]图式在油画戏曲人物的表现中,通过创作观念的更新、形式语言的创新、表现方式的多样化、艺术媒介的拓展和文化意义的深化,成功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文章基于对现当代代表性戏曲人物油画名家的创作方式、风格的多样性解析,横向比较、纵向梳理...
18世纪中后叶荒政背景下扬州园林的发展流变
[ 摘 要 ]18世纪中后叶,扬州园林在水灾的特殊背景下得以繁盛,并形成“水土丰沃”与“清雅幽胜”的显著特色,这一现象未得到充分关注。通过梳理18世纪中后叶扬州水灾及灾后荒政救灾史料,结合图文信息开展关联分析,着重探讨荒政背景下的扬州园林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田园想象:新媒体视域下无文字民族的文字景观
[ 摘 要 ]新媒体所刻画的“田园生活”景象,遮蔽了实际的生产事实,巩固和维持了大众对少数民族的刻板印象,以致非遗叙事失去了多元本质,呈现出一个单向度的媒介景观。即便如今影像形式日益丰富,有文字社会对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由于缺乏体验感仍主要依...
平面的深邃:民间剪纸与立体主义新论
摘 要 ]文章以中国农民王桂英剪纸艺术中的空间构成与连续性为对象,结合立体主义艺术的平面性本质,阐述当代艺术的内在性及其意义,揭示长期以来被遮蔽的民间艺术、装饰艺术的独特价值。 [ 关键词 ]王桂英剪纸;立体主义;平面性;视觉性;装饰艺术 ...
非遗晋式彩楼的流变与礼俗互动研究
[ 摘 要 ]探究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式彩楼当下流传的五种形式,结合地方志的记载,归纳出晋式彩楼的特征,试图对晋式彩楼进行溯源研究,并研究其“礼”与“俗”的关系。晋式彩楼追溯到源头应为东汉时期的棚类构筑物,出现在东汉首都洛阳地区;晋式彩楼的...

佛教艺术研究

北宋初栴檀释迦瑞像的摹刻与吴越地区造像关系探微
[ 摘 要 ]北宋初日本僧人奝然的来华巡礼活动,是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目前学界对于奝然在台州摹刻栴檀释迦瑞像与北宋初年吴越地区佛教造像传统之间的联系,尚未给予足够关注。对日本清凉寺藏栴檀释迦像的具体造型特征及装藏胎内纳入品的深入分析...
图式的延续与变化:炳灵寺第169窟维摩诘图像再认识
[ 摘 要 ]炳灵寺第169窟第10、11、24号壁画的菩萨式维摩诘呈现为“立姿”“躺卧”和“并坐”三种姿态,“并坐”图像结合了示疾、问疾、辩法情节。维摩诘与文殊左右对称的形式与本土二分的仪礼方位观念有联系,主宾沟通交流的“问疾辩法”图式也...
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动物及山峦图像溯源研究
[ 摘 要 ]敦煌莫高窟动物与山峦图像种类繁多,绘制技法新颖。尤以西魏第249窟、第285窟为代表。其中第249窟的窟顶壁画在吸收外来佛教艺术的同时,融合了汉魏以来中国传统的思想及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窟顶壁画装饰风格。该窟窟顶动物及山峦图...

艺术教育与创作

思与境谐 形随意生
[ 摘 要 ]以“粤韵雄狮001”广工概念车设计为中心,结合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拓展文化仿生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建立从仿文化表象、仿文化意象、仿文化意境到文化创生的系统构形。广工概念车对岭南文化元素及其精神内涵的设计转译,彰显新能源汽车设计...
象征与建构:卡洛·斯卡帕建造工艺的多元意涵探析
[ 摘 要 ]在现代主义建筑盛行的20世纪中叶,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以其工匠型建筑师的姿态成为特殊存在。斯卡帕深受威尼斯工艺传统的影响,建造工艺在其实践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承载着斯卡帕对历史、地域、文化...
模因理论视阈下的工艺美术创新路径研究
[ 摘 要 ]以模因理论为基础,对工艺美术作品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从文化的进化机制层面解读工艺美术的表现型效应,并对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工艺美术创新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而以此为依据提出认知升维、场景拓展、跨界合...
消费中国茶文化:1867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馆展示设计
[ 摘 要 ]在清政府拒绝参会的情况下,1867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展示方案主要由法国汉学家德理文和建筑师阿尔弗雷德·沙蓬负责筹备和设计。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世博会档案,记录了会上极具异域风情的中国馆建筑设计及其内部的茶文化景观。这...

本期名家

虚白之境:刘赦的水墨新体
当代美术界以“水墨新体”“刘家样”等概念定义刘赦的绘画作品,已是数年之前较为成熟且被普遍认可的评价。其内涵不言自明,旨在着意肯定刘赦对中国传统绘画笔墨与图示的探索与创新,以彰显其画作展现出的独特审美趣味。他的水墨创作别具一格,不仅颠覆了传统...
我胸中的山水云壑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是深厚而多元的概念,它涵盖了上下五千年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长、发展和形成的文化元素,包含信仰与传承、艺术与哲学、习俗与政治。传统既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我们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乃至世...
刘赦作品
刘赦简历 1960年生于湖北麻城。 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厦门大学艺 术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美术学科评议组 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专业研究生学位教育指导委员 ...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58.14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杂志价格:¥9.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杂志价格:¥9.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