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24年05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一直重视刊物的学术品位,宏扬传统艺术...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6.00 ¥9.69
目录

刊前絮语

刊前絮语
南京已进入了秋季,但秋老虎没有躲进挪威的森林,不时地还会虎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让我们依旧感受到如夏日一般的热烈。金色的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的刊物也办到了第五期,其实,今年的收官之作也早已在酝酿之中了。在这一期里,我们隆重地推出了202...

国家形象图像叙事研究

缔造国家视觉形象
[ 摘 要 ]国徽设计是新中国设计界最辉煌与骄傲的成就之一,其诞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文章结合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史料,既对国徽设计背后的复杂历程进行钩沉,也对国徽设计团队多位参与者的文化归属、价值取向、方法实践等问题进行考察,揭示国徽设计...
视觉修辞与20世纪50年代新年画的国家叙事
[ 摘 要 ]新年画运动是意识形态话语征用与改造民间艺术使之成为国家叙事视觉文本的典型案例。从视觉修辞的角度考察20世纪50年代新年画的国家叙事,通过视觉形式语言运用、视觉修辞结构编排和视觉意象建构三个层面,从画面形象的生成、图像符号的指涉...

美术史与美术考古

唐代石椁屏风线刻仕女身份研究
[ 摘 要 ]本文通过梳理唐代石椁屏风线刻仕女的服装制式和风格,将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藏椁壁线刻创作年代定为开元中期。至于唐代石椁屏风线刻中仕女的身份问题,通过对初唐至盛唐时期“宫人”身份复杂性的分析可以发现,石椁屏风线刻女性形象的表现,从死...
元末绘画史编撰中的协作、差异与互鉴
[ 摘 要 ]《南村辍耕录》与《图绘宝鉴》是元末两本重要绘画理论著作,作者分别是陶宗仪与夏文彦。两人是好友,在著书立说时也常有切磋。以往研究虽对两位撰述者和两部著作各有关注,却对两人的互动及其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有所忽视。本文以《南村辍耕录&...
海派水彩画源流研究
[ 摘 要 ]海派水彩画因海纳百川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是中国水彩画的重要流派。文章以法国巴比松画派名家皮埃尔·维涅尔水彩画的引进与传承为观察中心,考证其水彩画传入上海的时间与途径以及在沪的主要发展脉络,厘清海派水彩画源流的同时,...
山水画中“葛洪移居”图像研究
[ 摘 要 ]“葛洪移居”题材自唐代开始历代画家便多有涉及,“葛洪移居”图像也在历代山水画作品中形成了一条承续有序的图像谱系,是山水画史上文本叙事与图像叙事相互影响与转换的典型案例。从“葛洪移居”图像样式的创造过程与艺术特点探讨“葛洪形象”...
从敦煌悬泉汉简看早期草书的演进模式与状况
[ 摘 要 ]悬泉汉简中系统有序的草文字书写是考察早期草书演进情况的绝佳标本,通过图证分析,可以看出早期草书的演进具有纵引主线和横展辅线两条基本线路,而书写的捷易追求与字形的易别原则构成了早期草书得以正常演进的“推促—牵扯”的二元引擎,文书...
由《急就章》“與”字论“舉”字的章草构形
[ 摘 要 ]关于《急就章》“舉”字的章草构形,近现代学者高二适、王秋湄、马国权等对其形成原理皆有阐述,并且常与“與”字的章草构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仍存疑问,令人难以信服。本文根据当今较丰富的出土文献、传世碑帖等研究资料和成果,着力在梳理“...
吴历《史记故事图册》研究
[ 摘 要 ]文章对清初吴历《史记故事图册》的画法与相关文献之间的关系作了考察,并基于吴历总体的字法系统研究《史记故事图册》跋文特征以确定其创作时间范围,进而考察吴历该时间范围内的活动以探讨该套作品的创作背景。该册画法有一定个性,创作于16...

设计与设计史研究

“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 摘 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学科交叉融合提出新要求,交叉学科发展已成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强调“问题解决理论”在交叉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系统阐述“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路径、...
隐性的环境:空气作为媒介在盲人艺术空间设计的应用研究
[ 摘 要 ]现当代强调提升盲人群体文化艺术生活,然而盲人艺术空间却面临资源有限且形式单一的发展困境,亟须探索更多形式。文章指出空气作为非视觉化的隐性环境要素对于盲人群体有特殊意义,进而基于人体空气感知的舒适度、触觉与嗅觉三种维度,探索空气...
勒柯克的新疆田野调查及其当代价值
[ 摘 要 ]20世纪初,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三次参与新疆田野考古。作为“他者”,勒柯克的研究立场与文化身份在其探险式田野调查与著作中时显时隐。在批判勒柯克考察研究中“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同时,肯定其多元文化、多民族...
设计秩序中的修辞
[ 摘 要 ]设计秩序中的修辞被认为是感官评价的重要因素,但该理论的完整性严重缺失。视觉修辞和设计即修辞理论常以模糊的方式反复出现。修辞引入意义远大于其作为诠释功能的理解,导致相关研究难以深入。通过梳理设计问题演变与修辞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体...
产品循证设计:证据为中心的设计实践
[ 摘 要 ]循证设计既是一种理论原则,也是一种实践过程。文章将循证设计理念结合于产品设计专业,构建产品循证设计模式,通过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把证据意识贯穿在设计的思考与实践流程中。该方法不仅能强化理性设计和科学设计,还能激发系统性认知,对提...
“释”几“说”案:中国古代承具之辩
[ 摘 要 ]几与案是中国古代承具的重要品类之一。文章以古籍善本的文献记载为依据,通过研究画像石,墓葬壁画及文人画中的几案图像,探究以席为摆放中心、以床榻为摆放中心及以桌椅为摆放中心三段不同时期,几与案在形态特征、使用与陈设方式以及内在含义...

理论与批评

生成与转译:17至18世纪“京城图像”在西方的传播
[ 摘 要 ]17至18世纪,西方开始关注与研究中国京城的布局和皇权图像。从早期的想象到实地观察与绘制,京城图像逐渐呈现出真实与想象并存的面貌。文章通过纽霍夫的图像文本,梳理和解读京城图像在西方的生成、传播及跨文化转译过程,认为京城图像不仅...
肖像画与人生史
[ 摘 要 ]18世纪康区高僧司徒班钦开创了新噶玛嘎智画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诸多由其弟子等创作的以司徒班钦为描绘对象的肖像画唐卡作品以诸多身份展现了司徒班钦的形象,可以与相关史料相互印证。在唐卡的反复展示中,司徒班钦的地位得到了...
形式与系统
[ 摘 要 ]1925年,德裔英国艺术史家埃德加·温德发表《论艺术问题的系统性》,归纳出注重逻辑与演历的图像研究方法。作为隐而不彰的方法论基础,温德不仅批判了李格尔与沃尔夫林艺术史考察中先在的形态学预设,亦致力于改变由普适性理念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得体”理论
[ 摘 要 ]“得体”原则肇始于古典时期的修辞学,经文艺复兴时期多位理论家与教会人士探讨,至手法主义时期理论代表乔瓦尼·保罗·洛玛佐的论著中予以系统论述。本文重点研究了洛玛佐的“得体”原则中“自然”“人为”“逼真”“美德...

佛教艺术研究

7世纪前佛教梵天与帝释天形象之变
[ 摘 要 ]梵天、帝释天对印度佛教神祇图像系统的形成有着奠基的作用,传入中土后,特别是在7世纪以前,形象变化多样,经历了由女性菩萨形象的梵天、着铠甲的帝释天,四臂神形态的梵天、帝释天,到成对出现的大螺髻梵王,着交领大衣的梵天、帝释天,再到...
版画为媒:敦煌文殊版画对“新样文殊”壁画的影响
[ 摘 要 ]敦煌文殊版画至迟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已在当地流传,是民间利用印刷媒介展开跨区域文化交流的新举措。由于其带来了新的五台山文殊图像和信仰形式,因此被翟奉达选作为“新样文殊”壁画的画稿。“新样文殊”特指一种壁画敷彩和装饰方式,填...
云冈石窟二弟子像与中国佛像组合模式的确立
[ 摘 要 ]印度等域外地区有少量“一佛二弟子”三尊像的组合实例,但未形成定式,该佛像组合模式在佛教艺术进入中国本土后开始逐渐盛行,是佛教造像中国化的表现。云冈第一期龛像中已出现胁侍二弟子,“一佛二弟子”模式在经龙门完善后渐趋定型化、普遍化...
栏墙还是栏楯
[ 摘 要 ]结合文献并细读图像,与伎乐组合出现的凹凸状“天宫栏楯纹”原是一种带有印度装饰风格的仿木结构栏楯,最早形成于龟兹石窟,而非巴米扬石窟。莫高窟四壁上部常见的“天宫栏墙纹”主要经历了从“栏楯”到“栏楯+墙”的变化,据此可证“栏墙”之...

美学与艺术学研究

中国生命美学对书法美学建构的启发
[ 摘 要 ]梳理中国生命美学核心观念及架构,以天人合一与内在超越以及审美人格的养成作为书法美学的建构逻辑。在方东美的生命美学形上论启发下,拓深阐释实现天人合一的美感环节。一是从书法发生论中提取美感自觉与发用,阐释天人沟通与内在超越;二是梳...
触觉般的视觉
[ 摘 要 ]德勒兹(Gilles Louis Réné Deleuze)从绘画本体、绘画创作以及绘画作品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其关于“感觉”的美学探讨,实则构建了探寻肉体生存运动多样形态的美学体系。解读德勒兹关于感觉自身...
异质与超越:论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艺术精神
[ 摘 要 ]面对20世纪的文化工业和先锋浪潮,阿多诺将艺术精神视作艺术作品的内在契机,赋予其客观化的力量。通过对康德(Immanuel Kant)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批判,阿多诺强调艺术精神和真理的密切关系,...

艺术教育与创作

运动、媒介、传达语境下的动态媒体设计教学探究
[ 摘 要 ]对动态媒体设计发展至今的教学思想、理论研究、实验方法等基础资料进行了系统回顾,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总结了动态媒体设计的基本语言与教学路径。通过重新审视该领域的创作规律与发展态势,本文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旨在回应以“数字化、...
近现代上海美术院校的艺术收藏研究
[ 摘 要 ]近现代以来,由于都市文化的兴起和西方美术的传入,中国美术蓬勃发展。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口岸,上海有着开放的艺术文化生态和多元的艺术教育集群。本文主要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等美术院校为例,梳理和解读其中三类艺术收藏的细节,进而分析相关...
全国艺术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大数据分析(2019—2023)
[ 摘 要 ]对近五年全国艺术学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总结关于研究方法使用频次、使用时间、学科相关度等特征,为未来研究方法的把握与运用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在检索范围内,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仍占主导,随着艺术学研究的...
民国时期颜文樑与苏州美术馆筹设发展详探(1928—1937)
[ 摘 要 ]颜文樑在1928年元旦创办的苏州美术馆,是民国时期中国唯一的高校美术馆。苏州美术馆以苏州画赛会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为依托,发挥了收藏、展览、研究与教学等功能,具备了现代美术馆的雏形,是中国美术馆历史中不应遗忘的先声。苏州美术馆在...
促进老龄参与:沟通生态视域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 摘 要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城乡倒置现象加剧,当下乡村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引入沟通生态学的概念,探讨了影响乡村社区参与的多重因素,并揭示了这些因素是复杂且相互交织的。以浙江临安青柯艺术空间作为设计实证案例,指出了空间支持、交流...

彩色图板

南京艺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登
南京艺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登...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58.14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杂志价格:¥9.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杂志价格:¥9.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