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得体”理论
——以乔瓦尼·保罗·洛玛佐为例

打开文本图片集
[ 摘 要 ]“得体”原则肇始于古典时期的修辞学,经文艺复兴时期多位理论家与教会人士探讨,至手法主义时期理论代表乔瓦尼·保罗·洛玛佐的论著中予以系统论述。本文重点研究了洛玛佐的“得体”原则中“自然”“人为”“逼真”“美德”等维度,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哲学背景,同时探讨了其对于艺术家主观“表现”的影响。
[ 关键词 ]洛玛佐;得体;新柏拉图主义;手法主义
[ 中图分类号 ] 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4)05-0117-08
作为文艺复兴盛期向手法主义观念演进的忠实记录者,[1] 乔瓦尼·保罗·洛玛佐(Giovanni PaoloLomazzo,1538—1600,自画像见图1)在其代表著作《论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Trattato dell' artedella pittura, scultura et architetettura)和《绘画殿堂之构想》( Idea del tempio della pittura)中对于“得体”理论的阐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意义。(剩余1812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