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03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学术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74年综...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现代化的两种方案及其得失
摘要: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它既用于界定15世纪以来社会变迁的特定状态,又用于展现一种合于人类期望的发展性价值观念,因此成为人类追逐的世间理想。这样的理念,促成了务实改进社会的原生现代化与实现理想目标的批判现代化两种现代化模式。两种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论析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之一。生态文明与人类文明紧密交织在一起,这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机理。西方式现代化暴露出的各种弊端阻碍了人类文明持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和...
中国式现代化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析
摘要:资本主义现代化作为“先行”的现代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但是却因为资本的贪婪、扩张本质也同时造成了不平等的世界格局。打破这种不平等的世界格局,是人类社会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构建人...
旅游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诉求与内涵诠释
摘要:近一百多年来,旅游作为参与理解和洞察世界的方式以及旅游的大众化和全球化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20世纪2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旅游发展的社会功能呼应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探索逻辑;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旅游发展的社会功能...

哲学

世界的祛魅与虚无主义的危机
摘要:浪漫主义的确是一场极具争议且无法用某种单一的立场或者价值观来概括的、极为复杂的思想运动。但是,这种复杂性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完全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完全无法定义。早期浪漫主义的美学、宗教、科学和政治思想,与整个哲学或形而上学研究的主题和意...
实证主义论争的起因
摘要:学界关于“德国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论争”的起因长期以来都存在误解。批判理性主义者认为实证主义论争的起因是哈贝马斯对波普尔的理论攻击,但波普尔与阿多诺之间本无实质分歧。达伦道夫意识到了波普尔和阿多诺之间的分歧,但将其理解为一种康德式立场和...
至善、目的王国与永久和平
摘要: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康德的政治共同体与伦理共同体在立论基础、制度内容以及可实现性上均有着较大差异。前者彰显的是最高的政治善,旨在通过强制的法权与渐进的改革走向国家间的永久和平;后者则彰显的是神学层面的至善,需要预设上帝作为最高的公共立...

法学

兼容与迭代:数字诉讼的三种形态
摘要:当下,司法领域已经或者可能出现三种形态的数字诉讼。1.0形态的数字诉讼是数字技术与传统诉讼结合的初级形态,诉讼的基本机制和规则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2.0形态的数字诉讼旨在通过数字技术方式处理依托于数字技术的数字纠纷,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
法治化营商环境视域下行政检察监督的实践检视与规范构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在于刑事检察,“四大检察”的提出为检察机关以更广泛的途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的履职特色,使其具备了规范行政执法、推进公正司法的能力,这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
政府主导原则的规范阐释与制度展开
摘要:政府主导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问题,但在法学界则长期受到忽视。2023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9件法律已将政府主导明确规定为基本原则之一,未来政府主导原则入法的步伐可能会不断加大。政府主导原则的法律确认是法规和党...

新时代乡村振兴研究

新时代以来的农村改革:成效经验、理论创新与深化方向
摘要:新时代以来,新一轮农村改革全面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试点试验为支撑、以城乡融合为关键、以技术赋能为依托、以法治建设为保障。新时代的农村改革推动了中...
坚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底线:风险问题与优化思路
摘要:坚持底线思维是应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风险挑战、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重要方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底线包括集体所有权底线、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在“还权赋能”、“财产价值显化”驱动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突破底线的多...

教育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论意义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现代学校改造课程体系的一种尝试。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是全新的实践形态,而是对以往一切学科课程体系批判改造尝试的改进,是现代学校自觉加强课程间关联的一种举措,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互吸纳与妥协的结果,是学科课程自我改造的体...
通幽之道、创世之图抑或显现之镜
摘要:教育研究方法不同于实体性工具,追问其对世界本体、知识确证以及研究者的设定,有助于理解其合法性。根据“设定”可划分三种不同的方法路线。实证路线将教育世界分裂为现象与本质、事实与规律,研究者以教育本质、规律为知识追求,置身事外观察、静思;...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演进:问题审思与优化路向
摘要: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经历了鼓励引导为主的起步探索、规范初步建立的制度形成、强化政策落实的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政策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重政策制定轻政策执行导...

文学研究

由读者回归作者:“凌云”说的文学史意义
摘要:自司马相如献《大人赋》,汉武帝读后“飘飘有凌云之气”,“凌云”已成历史上人生际遇与文章才气的代词。考察相如献赋本事,兼括武帝耽方士之术与相如居官清冷的不遇情怀,而后世以“凌云气”或“凌云笔”拟写人生与文才,形成了该说由读者到作者、由仙...
经典重构:文献学视阈下的宋代楚辞学转型及影响
摘要:随着刘向编辑《楚辞》成书及王逸《楚辞章句》的盛行,“楚辞”在汉宋间的篇目与概念基本被《楚辞》限定。而宋代楚辞学则发生了文本(文献)层面的转型,晁补之、朱熹等突破了旧本的思维限定,在更易“楚辞”篇目的同时重塑了“楚辞”概念,还积极拓展了...
成为文学盟主:李东阳的制度优势、身份转换和文学运作
摘要:李东阳是明代弘治、正德之际一位颇具心术和文术的台阁重臣,其文学盟主之路与官位上升同步。其盟主地位的确立以入阁预机务为标志,然此前亦有较长的苦闷守望期。延承“文归台阁”的制度优势,李东阳不仅写作独属于翰林和阁臣的工作文体,还广泛写作一般...

历史学

为新中国出版事业奠基: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研究
摘要:在三大战役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中央决定尽快把新解放区的出版事业统一起来,把编印马恩列斯文献及中央重要文献之权统一于中央,同时“没收国民党反动派的出版机关”,领导和组织民营书店,整顿翻印、假冒及黄色书刊泛滥的出版市场,并于1949年2月成...
科举停废后童生、生员的多种出路和选择
摘要:停废科举是清季制度与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为缓解停废科举可能引发的士心震荡,清廷尽可能多地为身处科名底层的童生、生员安排出路,如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出台优渥的科举善后考试政策等。在四川南部县,童生和生员还有从事新政公务...

会议综述

再思中国西南区域历史与社会研究的视角与范式
2024年1月5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省社科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团队、四川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首...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6.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