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时代·下

美与时代·下

2024年07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美与时代(下)》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

类型

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8.00 ¥10.89
目录

美学史研究

诗学推助与情感转向:寓直诗歌的古今演变
摘 要:寓直即宿署当值,是官员需要履行的一项政治职务。相关创作最早见于南北朝,至初盛唐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书写模式。一方面,寓直诗的主流情感表现是体写皇恩与鸣盛颂圣,这成为公领域写作的基本范式;另一方面,由于寓直期间生活略显枯燥无趣,寓直诗多...
影像的感官之维:劳拉·马克斯的触感视觉理论
摘 要:劳拉·马克斯在分析实验影像的基础上,通过对身体哲学的创造性阐释,围绕物质与记忆两个维度,对电影本体进行了重构与反思,并系统性地提出“触感视觉”的批判性理论,建立起以具身经验和感官经验为核心的认识论。在其理论中,电影不仅是...
论约瑟夫·博伊斯艺术的自由之思
摘 要:约瑟夫·博伊斯是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家之一,他不仅创作了类型与主题多样的艺术作品,也在艺术理论的建构方面颇有建树。他的艺术思想是理解其艺术作品的窗口,但前人更多是对其艺术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因此,本文着眼于博伊斯艺术...
晚明江南文人书斋雅玩的适意美学
摘 要:明代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兴盛,文士崇古尚雅之风盛行。文人参与的园林书斋不仅在环境营造上体现着文人情怀,书斋内的陈设雅玩更是展现出自由适意之感。适意即自由人生态度,明代文人将人生态度融入其中,表达出雅适之乐和追求隐适之思想。因此,明代文...
从作者、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来看王国维的“隔”与“不隔”
摘 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不隔说”,但是他对此的论述并不明晰,因此在学界引起了诸多争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隔”的字义入手,以作者、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为视角,从“谁与谁隔”和“用什么隔”来分析“不隔说”的内涵。 关键词:...
“诸神逃遁”后的“太阳爆炸”
摘 要:海德格尔与利奥塔的艺术思想,伴随着20世纪解构哲学的发展,呈现出很强的相似性,同时也体现了后者对前者的继承性。他们都强调艺术作品的独立性和自足性,指出我们这个时代所迫切面临的、在诸神离开之后的某种“缺失”;以及在这种时代之下的艺术...

审美视点

追本溯源:《三国演义》英译底本考
摘 要:1925年,《中国科学美术杂志》在第3卷第5~8期连载了4篇题为“THE BATTLE OF RED CLIFF”的英文节译文,译者均为潘子延。然而,学界目前尚未就这几篇译文的底本考辨问题展开讨论。文章以《三国演义》存世原本为参照...
消费社会背景下女性容貌焦虑现象分析
摘 要:最近几年社会中频繁出现的容貌焦虑现象,成为困扰女性群体的重要社会心理问题。消费社会的背景下,造成女性容貌焦虑的主要机制和原因可以从消费文化、社交媒体、女性自我呈现三个方面来分析,消费文化利用消费制造出女性虚假的容貌需求,社交媒体加...
宋代文人焚香的文化溯源与审美倾向
摘 要:文人与香是中国香文化中富于人文意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文人尚香的传统确立后,文人与香的互动体现了香文化在时代中的流变。文人焚香作为香文化具象化的实践活动,随着香文化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形式,在宋代基本确立起自身的品格,奠定了中国...
数字时代行政伦理困境及路径研究
摘 要:数字化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在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增强政府透明度、公众参与度以及优化服务供给的同时也带来了数字安全、信息保护、数字鸿沟、数字伦理等一系列挑战,加强数字时代政府伦理建设位于突出位置。数字时代行政伦理困境及路径研究在对行...

美育研究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初探
摘 要:探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刘海粟的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文章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据刘海粟的个人经历和相关论著,分析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与时俱进...
基于美术馆资源的公共美育研学课程开发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强调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育活动,促进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升国民美育素养。同时随着文旅事业的快速融合,各种各样的研学路线、研学活动迎来了新...

审美与音乐

戏曲电影“戏影相生”的创作探索
摘 要:中国戏曲电影在百年发展中,主要形成了戏曲纪录片与戏曲故事片两种传统,由于两种艺术形式的特性,戏曲电影如何处理好戏曲艺术的写意性与电影艺术的写实性之间的关系成为探索的重点,以往的戏曲电影主要通过“以影就戏”和“以戏就影”这两个路径进...
西坪民歌中的红色文化内涵挖掘及传承研究
摘 要:西坪民歌是流传在河南西南部的一种民间歌曲,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坪民歌内容丰富,分劳动歌、时政歌、情歌、儿歌、历史传说歌等,其中部分民歌蕴含着红色文化元素。从歌词主题划分这些红色民歌主要包含宣传革命、鼓励...

审美与艺术学

“中肯”
摘 要:在1985年赵无极的中国艺术讲习笔录中,“中肯”是其本人所提及的画作力量得以呈现的关键。“中肯”一词既有孔子“修辞立其诚”的态度指向,又有源自《庄子》的直接语源。在“庖丁解牛”这一经典寓言中,“中肯”这一具体操作的背后是“神”之用...
流动的文化记忆
摘 要:蔡国强用中国传统的发明——火药,在国际当代艺术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火药的不可控制性促使他的作品更具原创性与自发性,他的灵感来源于他的记忆。将个人记忆、历史记忆融于作品之中,具有文化指代性的象征符码与文化记忆进行对照,形成对话交流的...
出土简牍墨迹《苍颉篇》之“书学”研究述评
摘 要:《苍颉篇》是目前现存最早、最系统的小学字书类法帖,由秦李斯所作。它上承《史籀篇》,下启《急就篇》,兼具名物、识字、习书、明德多重功能,可谓字学之渊薮,经学之津梁。汉时多有训纂续编之作,自宋亡佚后,至清朝辑佚之风又盛。1914年,罗...
圆满合一:弘一法师绝笔《悲欣交集》中的生与死
摘 要:作为近现代知名的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是二十世纪我国一位全能艺术大师。书迹《悲欣交集》是其晚年圆寂之前的绝笔墨宝,析其理,四字和盘托出悲悯众生沉沦生死之苦,欣喜自己往生离苦得乐的心境,“悲”众生迷,...
梅洛-庞蒂身体理论视域下的绘画美学
摘 要: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对身体和知觉的关注体现了他对传统哲学的反思。他的身体现象学美学强调知觉经验对于人的重要性。梅洛-庞蒂通过研究身体与绘画的关系,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感性的而非传统美学所认为的理性关系。他注意到身体在绘画中的作用,...
乔治·格罗斯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摘 要:乔治·格罗斯(George Grosz)1893年出生于德国柏林,他是魏玛德国时期柏林达达的著名艺术家,以描绘1920年代柏林生活的讽刺漫画而闻名。20世纪30年代左右,他的作品受到国内进步知识分子的关注,对当时的漫画界...
悠游鱼藻
摘 要:借用诗句来创作的绘画,古称“诗图”。“鱼藻图”来源于《诗经·小雅·鱼藻之什》一诗,画面多表现鱼在水藻中游动的场景。有关《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的诗图绘画在五代时期便有记载,宋明时期开始流行“...

审美与文学

莎士比亚戏剧“女扮男装”现象的叙事策略
摘 要:女扮男装作为莎士比亚很多戏剧的重要情节之一,增添了莎剧的复杂性和颠覆性,在设置戏剧悬念、形成反讽以及增强喜剧性效果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女扮男装这一行为作为剧中其他戏剧动作开展的基础,就不会出现《第十二夜》和《皆大欢喜》...
“他”说西厢
摘 要:被誉为“天下夺魁”的戏曲名著《西厢记》自诞生以来,就多次经历各代文人的改写与再创作,但原著中“莺莺”“红娘”等经典女性角色的续写与改写却往往由男性执笔。西厢系列中女性形象的创作形成了令人惊异的“西厢奇观”,站在性别文化学视野看西厢...
鲍照诗歌净土思想研究
摘 要:南朝刘宋时期佛教逐渐发展到兴盛时期,社会从上到下都尊崇佛教。鲍照是佛教信徒,又作为刘义庆幕僚,随刘义庆开展庐山礼佛之旅,与僧人汤惠休交游,因此他的诗歌自然带上佛教色彩。受佛教净土思想影响,鲍照在其山水诗中表现出隐逸思想,又以净土修...
白居易诗歌中的文学地理景观研究
摘 要:白居易一生中优秀的诗篇众多,大都收录在他的别集《白氏文集》中,他的优秀诗作被众多文人墨客追捧,他的一生也经历了许多起起落落,也正因为这些人生逆旅,让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白氏文集》又名《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诗文别集,今存《白氏...

影视美学

《长安三万里》与“中国学派”的再思考
摘 要:动画影片近年来已然从单纯的幼龄向转向了全龄向,影片内容也顺应结合了当下语境,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内容与感悟精神内核。2023年7月上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中国学派”的基础上,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风格、民族化表现手法...
作者论视域下刘别谦电影的“轻触式”美学表征
摘 要:“刘别谦笔触”作为刘别谦独有的创作手段,数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创作。刘别谦电影中的人物幽默风趣,在喜剧冲突下表现出一种严肃的讽刺。本文将目光聚焦在刘别谦的“轻触式”美学上,以作者论的视角切入,发现他影片中“场景”与“情景...
执念的反复:设谜与解谜
摘 要:《地球上最后的夜晚》这部电影的叙事可分为两部分,前76分钟为“过去”与“现在”交织的现实,后60分钟为3D长镜头的梦境,这两部分的核心在于对罗纮武现实情感执念的反复呈现。影片的现实部分重在“设谜”,通过运用复杂的逆时序和叙事时距使...
非遗学视域下的非遗类短视频传播策略研究
摘 要:通过对非遗类短视频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新媒体时代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以非遗学观点审视,突出揭示非遗类短视频的特质,强调其传播应契合非遗学相关理念,以确保内容传递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非遗学视域下的非遗类短视频传播策略,...
新世纪中日体育动画叙事策略比较分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如《左手上篮》《雄狮少年》等优秀的体育动画作品,它们以更贴近青少年的人物提升年轻观众代入感,以精良的动作设计与视听呈现突破了低龄化局限。但部分中国体育动画仍然存在女性角色扁平化、动画叙事方式较为局限、体育动作刻画...
竞技焦点与情感共鸣: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声音设计研究
摘 要:在体育题材电影中,声音设计通过塑造比赛的现场感增强情感共鸣,丰富电影叙事的深度,是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目前对于国产体育题材电影的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涉及声音艺术方面的论述却付之阙如。作为继《夺冠》后国内又一部引起广泛关注...
新时代中国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特征
摘 要:近年来,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现实主义精神复归。温暖现实主义作为当下主流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正在被广大学者不断研究。温暖现实主义是以现实主义为根基,以温暖为导向的现实题材创作方法。但目前关于温暖现实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和小说等方...
共同体视域下国产科幻电影的民族意识
摘 要:《流浪地球》开启的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发展”时代,为中国电影强国的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中国科幻电影在与西方科幻的融合与对抗中,实现了后人类视域下对传统艺术影像的超越与反叛,完成了以民族符号拼贴、多重时空叙事为特点的自我书写方式,以小见...
现代性语境下的民族化叙事
摘 要:万玛才旦的电影创作聚焦于现代性语境下的民族化叙事,擅长使用隐喻、梦境、镜像等修辞性手段构建多重叙事,以强烈的民族自觉,书写藏族族群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身份困惑与宗教反思,对现代人的生命关怀和个体觉醒的期待,蕴含着对藏人的命运关照。万玛...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4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2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04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4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07期
    ¥18.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2期
    ¥6.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1期
    ¥12.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1期
    ¥12.00
  • 歌剧

    歌剧

    2025年04期
    ¥15.00
  • 艺术评鉴

    艺术评鉴

    2024年24期
    ¥15.00
  • 艺术大观

    艺术大观

    2025年05期
    ¥12.00
  • 公关世界

    公关世界

    2025年08期
    ¥12.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30.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